刍议阅读教学中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特别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评价能力应是多元的、拓展的。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对教材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要求、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个人的反应,并对读物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作出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培养这种评价能力,其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我阐述自己对培养学生阅读中评价能力的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一、提供评价条件,创造评价氛围
  以听说读写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过程是语言与思维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思辨,开展多向思维,组织热烈论争。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构成教学评价氛围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评价氛围的要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都是评价氛围的基本性质和情调,教学方法则是调控教学评价氛围的调节剂,教师是经营评价氛围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因此教师应研究教材内容,运用灵活多变、富于启发性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把握课文重点,研究作者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生疑、质疑,组织他们于评价中析疑、解疑,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其次,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放在既是评价氛围的经营者,又是评价问题的探讨者的身份上,注意语言的亲切、态度的和蔼,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对教师,也敢于提出意见。如为教师朗读中正音等细小环节,从而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利于开拓性思维的发展。最后,应保证充足的课堂评价时间。教师在设计富有启发性的评价问题时,应预先估算出对关键问题的评价时间,使学生在评价时能放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致草率匆忙。
  二、提出评价要求,提高评价时效
  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后,教师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评价的要求,提高评价的效率。
  1.重视评价性问题的设计。教师对评论性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设计的问题有“啃头”,又要照顾“量力性原则”,不能降低或拔高要求,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学生展开评价,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绝不能故作姿态,哗众取宠。
  2.重视评价过程中矛盾的激化。教师应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对每一次评价都要精心地作好教学铺垫。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煽风点火”,激化矛盾,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完善不准确的地方,也应由学生自己补充、纠正。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加以点拨、诱导,以开阔学生思路,从而活跃评价的气氛。
  3.重视评价过程中的质。在展开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求在各抒已见时尽可能做到“言之有理”和“言之有据”,表达时做到“言之有序”。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不能深入理解课文,信口开河,盲目瞎编,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评价的终极评定。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动、热烈的评价过程都应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或有所回答或交代,这样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结果,依据“肯定—强化,否定—抑制”的心理历程作出调整,从而增强学生的评价信心,为以后的评价活动的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评价方法,发展评价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时期,感知形象在思维中作用很大,还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评价的方法,注意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一般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理解性评价。即教师引导学生对原作本身进行评价。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出评价问题后,教师应允许不同看法、观点并存,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字、词、句叙述的前后关系、借助插图和联想,采用由因导果或由果推因、由虚想实、由外表想内心、由点想面,依据判断、推理,去寻找答案。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应带着问题在教材中勾勾划划,批注说明,然后由众多学生当众评述,求得观点看法的统一,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主旨。例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文中有“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句,课文没有明确谁在前、谁在后,但是,一前一后对表达寓意很重要。为了启发学生更好地阅读,我设计评论性问题:“这一前一后,谁在前谁在后呢?根据是什么呢?”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通过课文中的关键字句,如“狐狸带着老虎”中的“带”字,引导学生将另一句“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带”字,通过换词法,将“带”换上“跟”,让学生从语意上体会。学生发现如果将“带”换成“跟”,狐狸的诡计很快便会被戳穿,由此进一步理解狐狸的狡猾本性。这样既探询了学生思维过程,又圆满地理解了课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拓展性评价。在学生理解了阅读教材之后,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从课文内容某一感人点或文章中心思想,结合自己的经验渗透和情感参与,由小见大,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联想生发,从而多侧面、多力度地理解课文主题。这种评价有的是从原文中领司出来的道理,有的是受原文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联想,也有的是因原文而引导对社会某些现象的感想和评论。如教学《滥竽充数》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思想结合自己的思想感受进行多向评价,学生思维活跃,评价场面激烈。有的学生抓住南郭先生的不学无术,联系现实,表达了为“四化”建设必须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想法;有的学生则不抓原文的宗旨,而是从故事中引发出齐宣王上当的根源是他好讲排场,抨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还有的学生则抓住齐湣王对乐队成员的严格要求,阐明没有本事的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是混不了“饭”吃的,从而要求自己学好过硬本领……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广泛、深刻,从而使认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原则 。
  总之,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与完善,对写作能力的顺利形成,对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都有重要意义。学生评价能力强,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改变课堂上那种平寂无澜、众口皆一的平衡型教学,使教学向开放型发展。
其他文献
企业薪酬体系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原始动力,其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大中城市的广播电视台采取企业化的运作模式,走上了传媒产业的发展之路。然而,各地电视台因受事业单位属性的限制,内部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却远远落后于自身的发展水平。因此,为地市广播电视频道建立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
企业重构是企业成长永恒的主题,而电信业重组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热门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原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合并为新联通的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不仅因为新联通的重构是目前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权分布高度集中,控股股东的普遍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近年来对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其表现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公司治理研究中的
在BON蓝海电视台,主持人全是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大鼻子洋主持占到近八成。与其他官方英文频道不同,无论从节目主持人,还是从节目的制作理念、形式与包装等方面,蓝海都采取
班集体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他们最为重要的成长环境,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环境可分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大类.家庭环境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三大语言环境之一,对于孩子学习英语,开口说英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仅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语),这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只有基础教育不断创新,才会有坚固的国家创新体制和强大的国家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语言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1.教师教学观念的创新 
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蓬勃发展已然带动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逐步渗透到传统实业,促进着新兴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
《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现行教材熔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于一炉,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
由于锅炉汽包水位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其测量原理的固有特性,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较大的测量误差.本文着重分析改进汽包水位测量仪表的原理,分别对基于联通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