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东:妙笔生趣诠释“欢乐正能量”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梁定东,恐怕许多人都不熟悉,可要说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红茶坊》《笑林盛典》《精彩老朋友》《滑稽王小毛》……这些沪上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广播栏目,都离不开幕后英雄梁定东的生趣妙笔。一曲上海说唱《古彩戏法》唱红了黄永生,独脚戏《爱心》和婚姻三部曲《征婚》《补婚》《重婚》又唱红了王汝刚与李九松,毛猛达、沈荣海的成名作《球迷》《免费》《新名词》《夫妻之间》也都出自他之手。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的滑稽戏《73家房客》《哎哟,妈妈》《好红娘》《其乐无穷》《财神老爷》《清一色》《错上加错》《猪八戒东游记》《十三封情书》《天外有天》《民以食为天》《太太万岁》《独养女儿》《幸福指数》《流浪狗的奇幻漂流》等大戏的剧本,也均由他一手包办。
  梁定东,圈内外都叫他“阿梁”。他是上海电视台的高级编导,从事滑稽曲艺创作40余年,编创的滑稽戏、情景喜剧、独脚戏、说唱、小品近千篇,素有“高产作家”和“快笔手”之称。他的作品诙谐幽默、脱俗隽永、主题鲜明、寓教于乐,广受观众和业内专家的好评。作品数次荣获全国、全市各类奖项。其担纲制片人、总编导的情景喜剧《红茶坊》曾荣获过全国情景喜剧优秀栏目银奖,个人被评为全国突出贡献曲艺家、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当笔者与阿梁交流时,说起这些,他不免有些得意,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位创作者的甘苦。多少年的春去秋来,酷暑寒冬,他用超乎常人的意志,日复一日,独自孤屋,忍耐寂寞,终日面对冰冷的电脑屏幕,一手触摸鼠标、一手敲击键盘,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写出了社会的万象百态,每一部作品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汗水,所有的付出只为给观众诠释“欢乐正能量”。
  灵感来源生活
  积蓄笑的宝库
  阿梁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多的优秀作品,所获的灵感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仅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编造出来。在生活中,阿梁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注意观察生活,不断积累发生在身边富有戏剧性的事件。每天看书、读报、看电视、上网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及时捕捉热点话题和网络新词,让滑稽创作与时代接轨;选择好写作的题材,随即访谈下生活。这是阿梁始终能保持创作生命力的重要秘诀。
  难怪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评价他说,阿梁是我们上海的“梁左”、“何庆魁”,他尽管不是科班出身,可他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远远超过了科班出身的人。他的反应之快,构思之巧,笔端之妙,令人称奇!
  在阿梁的许多作品里都涉及婚姻恋爱、情感家庭,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阿梁已六十开外,至今未婚,是个标准的“钻石王老五”。那么,他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没结婚不等于没谈过恋爱,因为性格内向,天生胆小,对心爱的人难以启口,写好的情书没投进邮政筒,投进了垃圾筒。虽然无功而返,但是体会有不少,我将这些体会全部溶进了作品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出名为《红房子风波》的滑稽戏曾风靡一时,还被改编为电视剧《一女四婿》,其中的故事情节,就是阿梁根据自己在恋爱时的真实经历写就的。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阿梁外出去朋友家做客忘了带手机,一位电视台编导去他家谈栏目策划,急坏了去他家找他的好友。到阿梁家反复敲门无人,打他的手机又是关机。由于阿梁前不久体检查出心血管堵塞,不免担心独居的他,会不会发生意外。于是这位编导情急中拨打了110、119前来破门而入,引来了周围邻居的议论和围观……而此时,阿梁回来了,只是一场虚惊。事后,阿梁由此事件创作了一个王小毛助人为乐的小品,效果极佳。
  熟悉阿梁的人,都说他是个好人、奇人、忙人。说他是好人,因为他善良大度、万事随缘,从不与人斤斤计较。说他是奇人,因为他身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气质,他用手中的这支笔,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喜剧色彩的市井百乐图。说他是忙人,因为他对约稿者有求必应,以至于文债高筑,退休后依然忙忙碌碌,他确实乐在其中。
  文人“改造”滑稽
  观众笑中回味
  在滑稽艺术的创作观念上,阿梁始终有着自己的追求,又有文人“改造”滑稽的一番决心。经常看他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都明显印烙着“梁氏滑稽”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他创作的滑稽作品不恶搞,一切从人物和剧情出发,做到有情、有戏、有噱头。根据每个剧团的不同特点和演员阵容,量身定制适合本剧团和演员演出的剧本。
  阿梁常说,“一部好的滑稽戏,决非靠几个滑稽演员在台上耍耍嘴皮子,再加點搞笑的噱头,拼凑而成的。必须要靠贴近现实生活的喜剧情节、幽默语言、人物性格来深化主题。笑只是一种手段,我们要通过笑来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展现人间万象,用智慧来传递笑声,使观众笑得回味。”
  近年来,阿梁受邀为上海、浙江的多个滑稽剧团创作了多本“主旋律”的“定向戏”,同样也取得良好的反响。其实,这类“主旋律”的定向戏,创作难度非常大。观众往往会觉得看“定向戏”枯燥乏味,演员演戏也提不起精神来,因为“定向戏”总是主题先行。由此,造成剧情不精彩,语言不幽默,人物不鲜活,仅仅成了对口单位包场的宣传戏。但剧团却要靠其增创效益。
  面对挑战,阿梁用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结合对口单位的需求,下生活采风,收集真实素材,再加以艺术提炼,先后创作了反映交通安全的《马路天使》、宣传食品卫生法的《食全食美》、展示外来人口生活的《都市的村庄》、揭露徇私枉法贪官的《今夜睏不着》《双面局长》及颂扬先进人物的《菜乡风雨情》等一部又一部既有主题性和思想性又有艺术性、可看性的“定向”滑稽戏,并屡屡获奖。
  阿梁创作的滑稽戏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接地气”。他善于挖掘新鲜有趣、具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并运用艺术手法进行升华,将滑稽戏中所要歌颂的主题内容、树立的正面人物形象写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让观众在喜怒哀乐中领略滑稽戏的魅力。
  探索电视喜剧
  挖掘笑的内涵
  作为一名电视人,阿梁还一直在努力探索滑稽艺术和电视艺术创作的结合点。随着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之余,渴望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娱乐。因此,短小精悍、笑点频频的电视喜剧小品、情景喜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赢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在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但是,由于电视短、平、快的制作方式和实际创作中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导致不少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让人产生审“笑”疲劳,甚至抵触情绪。
  在此情况下,阿梁身体力行地尝试滑稽与电视“联姻”后的“改造”,琢磨“笑”字背后的真正内涵,为此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阿梁开办的电视情景喜剧《红茶坊》就是他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最好的例子。当时社会上大大小小的茶坊遍地开花,茶坊犹如社会的缩影,其中有着各色人等,在传统与时尚之间碰撞,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茶坊是一个窗口,阿梁通过将茶坊老板、员工、茶客的互动,生动地反映了都市里鲜活的人和事。《红茶坊》是成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观众依然记得这个栏目,记住了“王老板”、“大卫”、“水香”、“小兰”这些栩栩如生的剧中人物。同时,也为电视情景喜剧创作带去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电视对滑稽是一把双刃剑,快餐文化是不能得以长久生存的,如何让电视与滑稽并驾齐驱地可持续发展?是阿梁从事电视编导以来,长期要想攻破的一个课题。多年来,阿梁积极开拓符合电视喜剧创作的题材和内容,摈弃了一些滑稽节目中虽有“笑果”但较为低俗的桥段,坚持用文学性来提升电视喜剧的品位,通过对传统滑稽作品进行的二次创作和加工,使其在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平台上焕发新的活力,利用电视的编辑技巧及特技制作的手段,为观众烹制出一道道荧屏“笑宴”。
其他文献
故事发生在繁华的上海,浦生是一位典型的小白领,每日他朝九晚五,小心翼翼地工作,可几年下来,身心俱疲。回到家,他的全职太太阿囡却热衷炒股,终日“心随股动”,根本无暇顾及浦生,夫妻俩变得疏于沟通,甚至同床异梦。一天,浦生陪领导喝酒,酒局过后,迷迷糊糊的他偶然走进了一间舞蹈教室,在那里,他结识了气质非凡的舞蹈老师和很多非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快递员,有的是环卫工人,还有的是交通协管员和护士,因为爱好
关系型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近年来我国新引进的一个高性能系统,也是国际上首批商品化的关系数据库之一。同时,它也是得到对数据库的关系型的判定持严格标准的关系型的创立者E.FCodd的较好
这是一个迟来的采访。rn两年前就跟孙甘露约专访,他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在时间上,他询问能否稍缓一缓,那时的他正在写长篇小说,希望等他手头的小说写完了,再好好聊一聊。想到已经很久
一直以来,舞台是电视的最爱。那个叫做收视率的牛家伙,多半靠舞台支撑。举凡超男超女、星光大道、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但凡万众瞩目的爆红节目,均与舞台有关;即便弄点场外花边,焦点最终必聚于舞台。于是乎,按习惯思路追寻之,那些离开舞台不便炫技的电视节目,自然不被看好。于是乎,当所谓的“亲子节目”企图让炙手可热的明星携子出镜时,最初的遭到拒绝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一档明星
2013年7月,“王萌萌志愿者长篇小说三部曲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举行,“国字号”文学评论家和有关领导悉数到场。会场气氛热烈,好评如潮。  “王萌萌是位英模人物!”  “王萌萌的志愿者三部曲以文学形式生动展现了志愿者的形象和志愿精神,为当代文坛开拓了崭新的领域。”  “王萌萌的作品体现了‘80后’作家作品中少见的关注社会、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和厚重感。”  “王萌萌是我们鲁迅文学院的骄傲!”鲁迅文
峻青老师今年实足九十岁,文学创作七十周年。前些天,上海作协举行“峻青文学创作七十年座谈会”,群贤毕至。遗憾的是,主角本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会。《上海采风》杂志的编辑知道我和峻青很熟,约我写一篇关于峻青的文章,我答应了。  的确,我和峻青老师不仅是老乡,而且熟识半个多世纪了。特别是他晚年,我们经常在一起,我曾陪他到过深圳、苏州、山东等地下生活,也一起回到过他战斗和写作《黎明的河边》的故土,不仅听他讲战
2013年9月,上海中国画院举办《刀笔传神——“西泠后四家”篆刻作品展》,请柬是收到的,但平目事多,竟疏忽了。前些时,又接到展览作品集的邮件,打开细看,才知是叶潞渊先生最后捐赠的
2013年12月26日,圣诞的热烈气氛还未散去,沪上知名的“经典947”频率又迎来了自己的十周岁生日。在“经典947”十周年直播室现场,青年小提琴家黄蒙拉接棒李云迪,成为了它2014年度新的代言人——2011年,“经典947”曾邀请青年钢琴家李云迪担任频率的形象代言人,但因为常有面对上海听众的音乐活动需要代言人时不时参加,所以今年起,节目组更多考虑在上海生活的音乐人来担任代言人。就这样,在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