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英语分级读物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bios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级读物是根据儿童年龄和阅读难度等级编制的系统性读物,其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走出阅读舒适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性。“英文的奇迹属于孩子,孩子的奇迹超越英语。”小学英语课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极其重要。教师要利用好小学阶段,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通过趣味性的分级阅读协助其产生阅读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过程不仅仅是认知文本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感受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阅读的重点在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细节的深入挖掘,而不是单纯的讲词汇、句法和语法。阅读中,教师引领学生从被动阅读到自主阅读,学生经历阅读—悦读—跃读的成长过程,将兴趣慢慢转化为阅读内驱力,逐步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而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道路上,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激发兴趣,初步形成自主阅读意识
  激发阅读兴趣,从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做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科林分级读物涵盖面广,情节跌宕起伏,内容生动有趣,画面清晰优美,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忍不住翻书自主探索。
  激发阅读兴趣,从精心组织阅读课堂做起。教师要科学指导孩子的阅读,创造更多课外阅读的机会;要引领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深入理解文本;要巧妙设计阅读任务,拉近孩子与文本、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英语阅读的实用性,产生自主阅读的内驱力。另外,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富有感染力,肢体动作要得体、生动。
  设计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科学巧妙的提问是引导孩子顺利进行英语阅读活动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设计问题呢?
  首先,合理的问题设计应基于教师对文本和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要品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其次,问题设置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精神需求,从文章整体设计问题,训练和培养孩子们的整体阅读意识,避免割裂地理解文本。设计预测性问题,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预测的技能;设计联系实际生活的开放性、思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好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维脉络,引领推动学生的阅读。
  最后,要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自主探究的实践者。例如,学习科林英语第五级《大树的秘密》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封面,交流想要知道的大树的秘密,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比如Why is this tree so tall?What animals can you find in the tree?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体验到深层次阅读的乐趣,有利于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技巧
  开展分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实现自主阅读。在低年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技巧训练,例如图片环游、看图预测、看图猜词义等。在中、高年级,教师要注意对阅读技巧的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拼图阅读、阅读圈、持续默读等不同方法进行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明了文章大意,分析文本支架,掌握精读、略读、跳读、泛读等阅读技巧。
  英语阅读过程中常用到Author’s Purpose,Compare and Contrast, Fact and Opinion, Main Idea and Details, Sequence of Events,Text and Graphic Features, Cause and Effect等阅读手段。以科林分级读物为例,虚构类读物常用到的是Author’s Purpose,即作者意图。非虚构类读物比较常用Text and Graphic Features,因为此类读物常涉及术语、图表、数据、标记图等,学生可以清楚地分辨主题,为中、高年级自主选择读物打下基础。
  同时,整本书阅读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导读封面信息、主题背景、索引等形式多样的方法来开展阅读,引导学生对比、比较,并通过梳理、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深入,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自主阅读成果。根据课内读物主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其相关的绘本、报刊等开展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例如,阅读科林英语关于水底生物的Going Under一书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搜集相关资源,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关于海底动物的图书资源非常丰富,如哈考特出版的读物In the Sea,国家地理分级系列中的相关读物等。学生在自主阅读后交流分享,进一步深入探讨主题,拓宽知识面。
  培养习惯,激励学生持久性自主阅读
  激励学生坚持自主阅读是阅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兴趣当然是自主阅读的敲门砖,但仅仅依靠单纯的兴趣是不长久的,还需要构建能为学生提供动力的其他支撑点。而从展示交流中获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便是自主阅读中的“永动机”。
  学生读过一本书后,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成果,畅谈收获,分享喜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创造不同梯度的读后拓展活动。如绘本的朗读、表演、读书交流会、读书卡的制作和展示、改编或续写故事等。学校可举办以阅读为主题的综合素养展示活动,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大赛,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示平台。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沉浸在阅读世界中,分享阅读乐趣,获得自信、认同和肯定。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根本保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得到他人的激励,就会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自然转化为常规行为。而对已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跟踪调查后发现,这些学生不仅学习主动性强,还善于质疑,会主动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阅读也达到了较为深入的水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很快,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强。因此,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多方面抓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学生才能实现从被动阅读到爱上阅读,从引导阅读到自主阅读,从文本浅读到文本深读,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转变,真正让阅读成就精彩人生。
  總之,依托英语分级读物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意识;要发挥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乐趣;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责编 侯心雨)
其他文献
数学思辨即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语言,去理解、描述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辨力的提升,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思辨不足导致“浅思盛行、快思为主”问题  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盲目地追求快速运算,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计算后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规范及常识,却缺乏必要的反省、思辨和验证。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是浮于表面,脱离了数学学习的本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提高学生审美、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鄭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二小学秉承“文化润心,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进行学校美育课程的设置、整合与开发,多措并举,面向全体学生,把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使学校美育工作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校园营造,让学生感受美  学校美育聚焦的不是灯光下的舞台,而是生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作为数学两大主要研究对象,它们的辩证统一贯穿数学发展的主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体现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十项核心概念,其中几何直观就是数形结合思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小学数学解题的重要思维。  一、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教学意义
习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在写作时,学生需要运用写作技巧,综合听、说、读、写、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构思和情感,做到“我手写我心”。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绘制主题,直观地表现文章整体结构。因此,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厘清分支結构,建构导图教学  用简单易懂的思维导图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理解小学阶段习作的基本结构及类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实用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满足新课改后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加以创新及优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有效思考,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凸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教育标准的不断改革,高中生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采取趣味性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部分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高中生对生物学习提不起兴趣,核心素养较低。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探究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
深度学习是一种探索性、探究性学习行为,倡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从而发挥教育育人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将学生历史素养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以深度学习作为导向而开展的历史教学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深度学习指的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思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解决现实问题。深度学习特征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的结合。深度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地理学科是建立在生活实践上的一门必修课,一旦远离或摆脱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就会陷入“无源无本”的虚无状态。所以,生活化教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构建新时期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呢?  以生活情境为由,走向教学做合一。在學校教育中,教师善于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
问题意识是带动学生主动探索、认真思考的一种动力。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學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
每个人都具有多重社会身份,我亦如此。但有一個身份对我很重要,那就是数学教师。既然是数学教师,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以纯净之心守好自己的数学专业。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守好数学专业的具体做法。  一、用好三本书  (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该学科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对学科教材、学科教育和评价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