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考锦囊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从近年的高考题型来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主要人物的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主要有以下三点: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考生可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加以概括,比如:思乡的游子。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考生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3)点明形象的意义。不管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都有其特定目的和意义,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蕴含了一定的观点哲理。
2.鉴赏景物形象
(1)借助意象描绘诗中图景画面。考生在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加以再创造。比如可以“描绘了一幅……画面”,以及用恰当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场景。
(2)分析特点,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考生应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或分析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诗歌的意境特征。考生在概括时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点明情感,分析诗人的评价看法。考生要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在答题时应尽力概括出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答案切忌空洞,力求具体,有说服力。
3.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托物言志”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技巧,所以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物象的基本特征是其自然属性,考生在作答时可从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以及所处的环境等角度,提炼出体现物象主要特征的词语,概括其外在特色。
(2)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诗中的物象都不是随意而写,其特征也常含有特定意义,所以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内涵,挖掘出物象的品格和精神。
(3)结合背景指出象征意义。这类诗的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和思想感情,所以考生要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考生要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进行分析,所谓“知人论世”必不可少。
考题连线
一、(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苦 笋
〔宋〕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徵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析】题中A项解读首联,结合题目与“骈头脱襁白玉婴”一句,可见剥去外皮的竹笋特点,诗人的主观感受是眼前一亮。B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耿介”“苦节”是直接描写,突出其人格化特征。D项以议论收尾,分析了尾联蕴含的人生哲理。而C项犯了逻辑错误,说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口感苦涩并非“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的原因。“勿多取”指的是教育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答案】C
2.詩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徵,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先写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进而将苦笋人格化,赞美苦笋的品性,指出“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是其本性,“苦节”(指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是与生俱来的。由此用典,可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政治家魏徵,苦笋的“苦”便是魏徵的“殊”——直言进谏,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徵“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徵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考生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1)历史上的魏徵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2)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徵刚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旷然超脱;颔联赞美清风是无价之宝,说最快乐的事情没有超过“百日闲”,悠闲自得;颈联写水鸟捉到鱼儿总是心满意足,岭上片云满含雨意又空自飞还,自由自足;尾联说酒醉醒心的是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高洁脱俗。另外,从注释看,此时诗人因反对变法,罢相闲居,揭示诗人的身份。与题目“北塘避暑”呼应,首联和颈联描写了林塘的清幽、水鸟的自由自在、云雨的悠闲,映衬了诗人的悠闲自得。颔联和尾联通过意象来衬托自己高洁品质,间接抒情。
【答案】(1)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2)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思想。(3)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宋〕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
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
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
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
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引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答: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从近年的高考题型来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主要人物的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主要有以下三点:
(1)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考生可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加以概括,比如:思乡的游子。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考生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
(3)点明形象的意义。不管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都有其特定目的和意义,都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蕴含了一定的观点哲理。
2.鉴赏景物形象
(1)借助意象描绘诗中图景画面。考生在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加以再创造。比如可以“描绘了一幅……画面”,以及用恰当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场景。
(2)分析特点,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考生应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或分析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诗歌的意境特征。考生在概括时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等,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点明情感,分析诗人的评价看法。考生要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在答题时应尽力概括出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答案切忌空洞,力求具体,有说服力。
3.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托物言志”是其最常用的表达技巧,所以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关键所在。
(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物象的基本特征是其自然属性,考生在作答时可从描写物象的形态、色泽以及所处的环境等角度,提炼出体现物象主要特征的词语,概括其外在特色。
(2)链接“物”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诗中的物象都不是随意而写,其特征也常含有特定意义,所以将“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连接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诗歌内涵,挖掘出物象的品格和精神。
(3)结合背景指出象征意义。这类诗的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和思想感情,所以考生要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或表现的寓意。考生要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进行分析,所谓“知人论世”必不可少。
考题连线
一、(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苦 笋
〔宋〕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徵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析】题中A项解读首联,结合题目与“骈头脱襁白玉婴”一句,可见剥去外皮的竹笋特点,诗人的主观感受是眼前一亮。B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耿介”“苦节”是直接描写,突出其人格化特征。D项以议论收尾,分析了尾联蕴含的人生哲理。而C项犯了逻辑错误,说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口感苦涩并非“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的原因。“勿多取”指的是教育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答案】C
2.詩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徵,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先写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进而将苦笋人格化,赞美苦笋的品性,指出“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是其本性,“苦节”(指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是与生俱来的。由此用典,可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政治家魏徵,苦笋的“苦”便是魏徵的“殊”——直言进谏,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徵“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徵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考生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答案】(1)历史上的魏徵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2)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徵刚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本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塘幽静的自然环境,旷然超脱;颔联赞美清风是无价之宝,说最快乐的事情没有超过“百日闲”,悠闲自得;颈联写水鸟捉到鱼儿总是心满意足,岭上片云满含雨意又空自飞还,自由自足;尾联说酒醉醒心的是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高洁脱俗。另外,从注释看,此时诗人因反对变法,罢相闲居,揭示诗人的身份。与题目“北塘避暑”呼应,首联和颈联描写了林塘的清幽、水鸟的自由自在、云雨的悠闲,映衬了诗人的悠闲自得。颔联和尾联通过意象来衬托自己高洁品质,间接抒情。
【答案】(1)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2)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超然物外的思想。(3)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宋〕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
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
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
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
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引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题目中“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内容。
B.“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E.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