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对话教学摭谈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现状
  
  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异彩纷呈,阅读教学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以前狭隘片面的应试教学观已经被取代,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把一篇篇充满人文情蕴的课文拆解成所谓的字词句,不再单纯地面向阅读材料,以获取信息、理解文章为目的。但随之而来的阅读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人认为“阅读只是个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个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以写作为归宿。此种课堂排除了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仓促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这样写一篇。这种教学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诚然,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习写作的门径之一,但是,阅读却不完全是为了写,阅读教学也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我们必须让阅读“独立”起来,明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理论依据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是以德国美学家姚斯、伊瑟尔为代表构建的一种关于文学阅读的美学理论。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完成的文本并非作品,只是一堆印刷符号,就其自身而言,并不具有任何意义,它只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具有不确定性。文本成为作品必须有读者的介入,才能具有意义。读者通过阅读,填补文本许多不确定性的“意义空白”,把作品的结构组织起来,从而使文本的不确定性得以消失,这时文本才具有了意义,变成作品。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文本与读者相互“对话”的产物。读者并非被动地反应,而是主动地参与,与作品进行交流、对话。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审美观点及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对一部作品的解读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今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文学作品,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倡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借鉴和引入接受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对话教学,这无疑将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3、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古已有之。中国孔子的“启发式”、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最早的对话形式。只是在现代教育中,对话教学渐渐被教师讲授所取代,学生由对话的主体变为受众。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当然,教学中的对话与生活中的对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说生活中的对话是随意性的,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那么,教学中的对话则应该是教育性的,是有一定情境的、必须讲究效率的。这种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倾听和诉说,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汇,是思想对思想的碰撞,是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是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新理念下开展对话教学要注重四个方面:
  (1)注重差异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作为“人”的话语权,应该对文本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教师要尊重差异,要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不断有所发现,读出新意。以前,教师只是作品意义的解析者、权威意见的传声筒、思想道德的训导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主见、没有个性。而新课程理念中体现的语文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阅读,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的解读也是不同的。教师千万不要把学生思想的火花遏止住,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敢于把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在那个大家熟知的教学案例中,“冰融化了变成什么?”答案就不再囿于“水”,“春天”不再是错误的回答,而是最富个性的答案。
  (2)注重流动
  传统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差异能量”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他们常常是课堂发言的积极分子,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形成班级中的一种话语霸权,而且其他学生会习以为常,只当听众看客。这样一来,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因此,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起来。我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而是随意点名与轮流发言相结合,我在课堂里来回走动,走到哪,就让哪个学生发言,以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均衡发展。
  (3)注重分享
  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之间那种传授与被传授、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被解构,一种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双赢乃至多赢的格局在建构。教师不再是金口玉言,不再是权威真理的代言人。在对话教学中,形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可以是质疑答疑,可以是小组讨论,可以是“百家讲坛”,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在课上课下为学生提供对话的平台,彼此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智慧、分享丰富多彩的生活意义与曼妙丰盈的人生价值。
  这种对话,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彼此敞开心扉,少些约束,多些自由;少些注入,多些沟通;少些否定,多些呵护;少些伪装,多些真实;真诚肯定对方、赏识对方、接纳对方。以心灵拥抱心灵,用激情点燃激情,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
  (4)注重改变
  对话教学意味着对话主体间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意味着一种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意味着一种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敞开”和“接纳”。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来发展合作精神,实现自我超越,一个课堂教学的新格局得以形成。例如,特级教师程红兵在教学《雨霖铃》一课中,让学生主持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课堂的主角,超越了传统的教师占据课堂主角的形式。当然这种方式并不是教师自我放逐,而是教师的作用退居幕后,课前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课后给学生以具体的点评。
  对话教学不仅是“信息的流动”,不仅是“分享”,其意义还在于,师生通过对话共同创造一个更大的认识空间,创造出一些前所未见的新思想新行为。这个“新”的意义并非专指对课文文本的看法,它可能是由对话本身自然生发出来的新观点、新思想,让学生更关注于问题背后,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及健全人格有效生成。
  
  4、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对话教学只是其中一种形式,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话教学,在革除传统阅读教学弊端的同时,也不免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正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我们语文教师还任重道远。
其他文献
为研究南京冬季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和物理化学过程,揭示空气污染物与雾水化学结构的关系,2006—2007年冬季,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院内进行了雾的综合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
目的:探讨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10月23日下发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标准,把被确诊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69例患儿,采用微生态制剂
修改 ZnO (李, Na, K ) 有 Li0.06 (Na0.535K0.48 )0.94NbO3+0.7mol% ZnO (LNKN-Z7 ) 的一篇名字的作文的 NbO3 无铅的陶艺在 9301000N 通常被综合。然后, thermo 机械的 a coup
通过对2004年云娜台风高分辨率模拟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环境垂直风切变不是单一方向情况下,中尺度涡旋只在对流层低层的眼壁区域形成。这些涡旋中有的伴随气旋环流 是闭合的,有的
Ni55.5Mn21Ga23.5 和 Ni54Mn22Ga23Sm1 电影被无线电准备频率(RF ) 磁控管劈啪作响。Sm 掺杂物在上的效果词法并且 Ni55.5Mn21Ga23.5 电影的磁性被调查。做的 Sm 能从 100 ~ 6
在相等的隧道以后的再循环的铝合金的微结构进化(ECAP ) 尖紧迫用 X 光检查衍射(XRD ) 被调查直到四张通行证分析和传播电子显微镜学(TEM ) 。Microhardness 测试被执行在机
喷雾器筹款的特征,在筹款索引和煤油剂量和筹款上的煤油喷雾器 dosing 方法的效果预定的铝(瞬间)上包括集中的效果和煤油喷雾器的粒子尺寸,在低档的筹款被学习倔强的铝矿石使用
在 FeCl3/HCl 和 H2O2/HCl 的二进制答案的方铅矿矿石的溶解动力学的比较研究被承担了。方铅矿的溶解动力学被发现取决于 leachant 集中,反应温度,激动人心的速度, solid-to-liq
文中利用中国气象局厦门电离层监测站的电离层频高图数据,研究了2007年登陆地点在厦门附近地区的3次台风登陆事件期间厦门电离层的变化,分析比较了台风登陆前后F2层临界频率(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