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及未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认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对策 ,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状;对策;效益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高校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又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地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
(三)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四)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一个部门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五)审批制度把关不严,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
有些高校缺乏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购买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是无偿供给,使用部门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核算和统筹规划,导致设备的低效使用,从而造成不应有的固定资产浪费。
二、以创新为驱动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
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資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二)制度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深化各项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三)体制创新。
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高校固定资产可考虑计提折旧费。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
(四)管理手段创新。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保证固定资产 “账账、账实”相符。
(五)机制创新。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核算体系。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六)观念创新。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
三、未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资产管理急需更新手段,实施现代化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进一步凸显。
随着各高校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将由手工记账方式逐步向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过渡,并最终完全取而代之,实现彻底的计算机综合管理。
(三)条形码技术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得以应用。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形码技术已经普遍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角落,未来这一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将纳入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杜艳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0).
[2]王月华.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3]李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事业财会,2002,(4).
[4]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姚永明.构建科学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设想[J].企业家天地,2006,(11)
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2THS52)的部分重要成果。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状;对策;效益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高校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又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学校占有或使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的管理。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
我国大部分高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高校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
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使用部门不集中,财务部门很难进行认真地清查,只能通过报表加以控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很少一致。
(三)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
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影响,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同时,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四)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清。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的一系列活动。许多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仅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设备处、后勤办、基建处、图书馆等部门进行实物量的管理。各类固定资产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从表面上看,资产管理涉及每一个部门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在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块管理,缺乏密切配合,致使单位对各职能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检查、监督和控制。
(五)审批制度把关不严,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
有些高校缺乏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购买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是无偿供给,使用部门不承担经济责任,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核算和统筹规划,导致设备的低效使用,从而造成不应有的固定资产浪费。
二、以创新为驱动动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观念创新。
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管理意识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本着“经营学校”的理念,盘活存量资产,以依法理财的思想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突出資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二)制度创新。
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预算制度,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深化各项规章制度。
探索建立高校资产预算管理制度,把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出系统的、可操作性的资产预算管理执行及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有效使用、处置的行为和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三)体制创新。
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高校固定资产可考虑计提折旧费。按照“本金基金分流理论”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分开管理,以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据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使用无偿性和运动的非循环性特点的性质,应由学校财务处和学校设备处进行管理。
(四)管理手段创新。
借助计算机网络优势,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节使用、审核报销、计价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保证固定资产 “账账、账实”相符。
(五)机制创新。
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核算体系。改革现有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六)观念创新。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注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领导应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固定资产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
三、未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是制约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资产管理急需更新手段,实施现代化管理,高校资产管理应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网络化管理,做到相关部门监管,全校信息共享,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从而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进一步凸显。
随着各高校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将由手工记账方式逐步向会计电算化管理方式过渡,并最终完全取而代之,实现彻底的计算机综合管理。
(三)条形码技术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得以应用。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容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条形码技术已经普遍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角落,未来这一技术也将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
总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前途和命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将纳入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杜艳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出路[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10).
[2]王月华.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3]李爱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事业财会,2002,(4).
[4]陈诗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5]姚永明.构建科学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设想[J].企业家天地,2006,(11)
本文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2THS52)的部分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