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百岁老人”还不成熟,未必是坏事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3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冰:你从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起步,创作史已有30多年,由于写诗与生活的关系,诗歌在你的生活中占有了什么样的位置?或说在你的生存经历中,生活与诗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方文竹:诗歌与生活既有相互让位,也有相互通融的方面。写诗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说,写诗本身构成了生活,却不是生活本身。而生活尤其是人的生活不会是直线式的单向势态,诗歌写作插在生活的夹缝里,是随着生活的腾挪而运转的,生活在断裂、停顿和拐弯,诗歌写作会无动于衷吗?间歇即停顿,是暂时的中断,是休憩,是与生活的相互呼吸与应答、补充、调整,只有通过间歇,生活才会张开吸纳和消化诗歌的神秘的胃。比如九十年代伊始考研的几年里,由于繁重的功课准备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暂时离开了诗歌写作,但是,诗歌的魔镜总是映照出生活的虚空,尽管看起来生活有了装得满满的征兆,但是,缺少一种精神内在的引领,而不是通过考研谋取所谓的世俗“前途”(读书人的出路似乎只有通过读书)。因此,进人大读研以后我成了一位“不务正业”的学生,读哲学专业却疯狂地写诗,不过我只是偷偷地写,后来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他们感到好奇和羡慕,好像在诗歌在枯燥的哲学概念中注入了一股鲜活的人文琼浆,正值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时代,诗歌对于搞哲学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场春天的音乐会,融化掉一些人生的硬块。
  在单位和社会上交往,我往往隐藏写诗的身份,当然,写诗的“身份”本身却颇为可疑,只是诗歌本身缺少一种对抗的力量,诗歌使用起来的第一个消费对象是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严格的读者,否则,你不会干这个行当(你看你看,我又错用了针对诗歌的“行当”这个词)。诗歌与生活的若即若离是一种正常的配置关系,这当中既有诗歌的智慧,也有生活的智慧。我不赞成一个诗人因为诗歌写作的词语定向而扰乱了生活的坐标,生活总会是一时向着左边,一时向着右边。当然,不是说生活非得给诗歌让步不可,而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维持诗歌写作主体的身体气息。身体气息的通畅是对世界、人生和语言的供氧,或说,身体是诗歌写作的资源库。
  乐冰:我注意到元、源、原在近年的话语潮中频繁出现,好像它们之间有着某种一致性,如果用它们来袁达诗歌面目是否恰当呢?当然,这里的面目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表述,即现象就是本质,在胡塞尔的本质还原中,心灵一现象一本质就是一个东西,都可以直观到。因此作为现象的面目和本质统一起来了。
  中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从面部看出一个人的内脏,另一方面,内部必定有着它的显象,从而形成了内外统一。
  方文竹:这里我不想对到“元、源、原”进行一番学究式的语源学谱系考察,只是集中式将它们表述为根在性反而省事些,而且误差很小。对于诗歌文本来说,根在性是一种潜在价值,但是,它的目的是要变成显价值即文本实现,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只是诗人个人的梦呓。
  何为诗歌面目?其实这并非一个难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诗歌传统,是传统就会有告知,有解答。这个传统告诉我们,伟大的诗歌脱离不了宇宙感、历史性和人生感的高度。这就是中国诗歌的根在性。那么,西方诗歌的根在性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神性,如《浮士德》《荒原》等等,尼采本质上是一位哲学诗人。
  各个诗人有各个诗人的诗歌面目。具体到我个人,诗歌就是存在的显象,是一个心灵留宿的空间。同时,作为一位汉语诗人,诗人逃避不了家园的宿命。我不同意将家园无限拔高的主流态度,诗歌无论向内还是向外拓展,都必须突破家园的囿限,家园内还有家园,家园外还有家园,诗歌终归是一种无限延展和提升的艺术。世界上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心灵,比心灵更广阔的是诗歌,因为诗歌是心灵的相加、相乘、相融,文本上的心灵产生了异化,诗歌总是比心灵更多。
  不少诗人和批评家对我说:写了这么多年,语言关过了。那么,还有一些什么“关”和“非关”呢?“语言关过了”就等于可以“得意忘言”(庄子)了吗?这里我将语言理解为技巧。似乎技巧是一种手艺如木匠裁缝泥瓦匠等。非也!技巧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经验,一种时间的对阵,同样属于诗歌面目。思想通过技巧实现或增殖是常识。在大师那里,以语言暴力或技巧对抗社会是常有的事。对于我来说,技巧是一辈子达不到的远景。你的技巧到家了,你的思想也就到家了,语言本身有一种建构的力量,同样,技巧本身也有一种建构的力量。技巧是更高的思想。因为,思想性强的优秀作品看不出有什么技巧,人们就以为技巧不重要了,其实高度技巧的融入便化为无,即大技巧,只有极少数杰出者才能做到。
  看不出技巧的作品便易于进入,当然也有进去难以出来的现象,这说明作品的艺术水准极高,内质与显象达到了统一。
  乐冰:作品的内质包括诗人个人的情志,还有社会内容、宇宙观、历史观等,它与语言媒介构成作品的层次,好的作品总会具有多层次。有人说,中国诗歌缺少神性,也就缺少了最深层次,从而影响了中国诗歌的顶级质量即“大诗歌”的产生,同时与西方诗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你以为如何?
  方文竹:诗歌写作有着它的文化背景,中西诗歌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按照流行观点,西方有宗教,中国则没有,纵使有,也只是伪宗教、准宗教如儒教、道教等。我认为,宗教无非体现了一种偏向和执着,是一种态度,将一种态度进行到底就是深度,就是高度。因此,有无宗教并不是能否产生顶级诗歌的绝对条件。在态度方面,中国诗歌毫不逊色,屈原、陶渊明、杜甫等大诗人就有很强的态度。
  中西都有确立宗教式态度的壮举,因此都有出現大诗人的可能。中国有“美育代宗教”说,西方也有“模仿的无神论”或“人文主义的宗教”,那是在尼采宣布“上帝之死”之后,主张用大写的“人”或“理性”取代上帝的位置,作为上帝的替代或补充。
  乐冰:你还是多说说二十一世纪汉语诗歌吧。
  方文竹:“汉语诗歌”中的“汉语”,好!汉语诗歌是一种宿命,逃避不了她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自身传统。至于说到我们的时代是否出现大诗歌和大师,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量,是一个变数。这是因为处于转型期的当代社会浅态度太多,难以确认和把握其中一个有价值的态度。“挺住便意味着一切!”这也是对当代诗人的严峻考验,既有个人生活方式,也有精神资源的取向问题等。   乐冰:作为百年承续,目前汉语诗歌看起来繁荣,但仍处于摸索阶段,纷争不少,甚至有人怀疑艺术进化论。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找到理路吗?
  方文竹:我认为目前有两大突出的问题制约着汉语诗歌的发展。
  一是中西认识上的偏差。上世纪国门打开,一时西风劲吹,异域的养料为我所用,似乎不言“西”便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作家。后来,有人提出“中华性”,新左派有了一定的市场,日久便转向,这似乎是一个社会风尚,学术界也不例外,“回归”是一个不约而同的美学态度,几乎在几年间便试仿尽了西方百年的手法。诗歌近年的“母语”波飞浪涌,看起来一边倒,你若反对便遭到攻击,说穿了就是:西方“函授生”走上了歧途,母语是发展汉语诗歌的唯一正道。说到底,担心“诗歌普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投影。流着中国血液的中国诗人不可能“西化”写诗。这里,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清楚:这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吗?我问一下:你的西学西诗學好了吗?可以说,大多在路上,或半途而废。其实,西方诗歌一下子是很难学到家的。我感到困惑的是:学了西方诗歌或学了西方诗歌的一点皮毛就成了西方诗人了吗?既然说,中土是根,那么再怎么学西方,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的。中本西用。这一点不必担心!想一想吧,现代著名诗人哪一位没有受到西诗的艺术熏陶?西方诗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现今,我们学得还远远不够!西方诗歌的丰富养料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
  二是诗歌中的伪抒情、虚假的写作泛滥成灾。不少诗歌所写的内容高大上,但究其写作者人品较差。当然,诗品与人品关系的争论史有多见,评判两者理应分开。常言:“靠作品说话”,当然没有错,但是,诗格最终还是决定于人格、拚的是人格一一道德、情怀、境界。在一点上,目前的很多诗人多让人失望,很多人热衷于获奖、活动和事件、进入文学史等(似乎体制也在刺激这些,如一些地区为了发展文化旅游,将诗歌当作工具利用起来),名利之门出出进进,患得患失,将写诗当作生意,一心想赚、捞实惠等。这种人当然能够成为“诗人”甚至成为“著名诗人”(事实上如今“著名诗人”满天飞),但终究离诗歌的本性还是隔了一层。更有甚者,利己之徒或缺乏生存之痛却悲悯人类、承担人类的命运。在今天,很多庄重、严肃的主题却成为了诗歌消费或消费诗歌。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诗歌成了一门纯粹的技艺,诗人成为工匠,从而阻断了一个诗歌时代能够产生大诗歌和大诗人的可能。
  乐冰:没这么严重吧。我和朋友们都对目前的诗歌持乐观的态度。
  方文竹:但愿如此。这恐怕跟一个人的立场和视角有关。作为一个三十多年的习作者,一心想着汉语诗歌的合目的性,这里我借用韦伯的社会学概念“理想类型”,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只能靠近,过程最美。在“理想类型”的比照下当然会容易暴露出问题,但是,中国诗歌特别需要这种提醒、敲打、磨砺和补缺。她要榨尽中国诗人的智慧和艰辛,考验中国诗人的耐力。一个“百岁老人”还不成熟,未必是坏事。因为这是一位永葆青春的老人、年轻的老人。
  乐冰:说到学习西方和诗歌资源问题,让我想到近年涌现一批知识诗人,指学历高的诗人,你也是九十年代的人大哲学硕士,诗人与学者之间能够平衡吗?
  方文竹:写诗与诗人的身份无关,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写诗。当年在北京时,有人对哲学研究生写诗这一现象感到好奇,其实这很正常呀。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有知识背景,虽然宋人严羽有“不涉理路”之说,席勒也有哲学与诗的拉锯,尼采是一位糟糕的诗人,等,但是若处理得好,会产生更佳的效果。理路更多的是一种内力,有了它的支撑会更强大起来。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位诗人提出好的诗人同时还是批评家。自觉写作、理性写作往往有一种引导的作用,这也是成就一位大诗人的前提条件。
  乐冰:你是多文体写作者并一直爱好广泛的学术,诗歌在其中占有了什么位置?
  方文竹:中心位置。毫不犹豫,也并非在诗言诗。“互文性”综合类写作并非众语喧哗,其它文体只是诗歌的放大和变形,同时,诗歌从其它文体中提纯。
其他文献
福利——在家上清华1:2020年2月18日晚上7点,我在清华的学生宿舍,与往日一个人在房间自习或运动不同,这晚,我通过雨课堂、抖音、快手、bilibili、微博等平台,与广大网友一起聊了一节跑步公开课。2:短短一个多小时课程结束,当我如释重负地关掉外接摄像头,结束直播后,后台的小伙伴兴奋地跟我说:“这次课程很受欢迎:快手的观看人次是32万,b站5万人次,抖音的平均观看次数为3407,校内雨课堂平台
很多國家都有皮影艺术,印尼也有。印尼独特传统的皮影艺术名为“哇扬戏”。  “哇扬”二字源于印尼爪哇语wayang,意为影子。  哇扬戏是印尼的四大国宝之一,其余三个国宝分别为巴迪克蜡染、格里斯短剑、昂克隆乐器。  郑和下西洋,途经爪哇岛时见过哇扬戏的表演,《瀛涯胜览》中记载到:“有一等人,以纸画人物鸟兽鹰虫之类,如手卷样。以三尺高二木为画杆,止齐一头。其人蟠膝坐于地,以图画立地,每展出一段,朝前番
那些崩溃的过往  记得第一次在英国公交站等车,一位大叔走过来问了我一句:“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听完这句话,我先把这翻译成汉语“你在这儿多久了”,随后得出汉语的答案“我来英国一个月了”,之后再翻译成英文输出出去:“One month”。没想到,大叔吓得大惊失色,缓了好一会儿才解释给我听:“我是问你在这儿等车多长时间啦!这个巴士每20分钟一趟,我看看还要等多久
双层的底部  第一层底  这里的每一天——  都是底层。  我们肩膀上扛着  一条粘滞的河流,  它如此沉重  不知道为什么。  沿着底层我们在公园里散步,  既感受不到其中的  乐趣,  也感受不到自由,  甚至是普通的空气。  我们搜寻着五彩缤纷的叶子  用隐蔽的  深水鱼般的  冷漠的眼神。  游逛时我们  再也不拿着手杖,  敲打医院的栅栏了。  我们的手臂变得透明  而结实,  就像鱼鳍
《渔阳星火》演员合影  由然导写下的《渔阳星火》发生在1920年上海法租界的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这10多分钟的短剧,开始于初来乍到的青年任培国和携《共产党宣言》而来的陈望道,高潮于告密老板娘与巡捕的突击搜查,结束于众人相伴前去拜访陈独秀。  最初的剧本只是一个粗略的故事,所以排练的过程也是打磨剧本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对于剧中人物心境的把握会有偏差。比如在一
刚上大学,有很多课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我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向了自由的大草原。平时做得最多的就是和朋友约着去吃吃喝喝,周末一觉睡到中午,然后去商场购物买到爽。就这样,我在课业上很快就放松了下来,几乎没去过自习室,作业都是快到截止日期才奋笔疾书应付完事,考试更是临时抱佛脚。很快,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直到看到期末成绩,我才发现自己的班级排名都快倒数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听了很多学姐学长的经
4个月前,我和几位队友一起代表我校法学院参加了第十二届北京市模拟法庭竞赛,最终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胜利的合影高能剧情  第一轮比赛的主要案情大致是:一名脑外科医生有个14岁的女儿,小姑娘四年前因意外烧伤几乎完全失明,需要做眼角膜移植手术。多年来,孩子的父亲——这位医生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供体,希望女儿可以重获光明。  2020年2月19日晚,一个老太太因头部损伤昏迷被送至急救中心接受救治。医生正好
坊间盛传,中南大学医学生里隐藏着一群神仙画手,今天小南在这里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  让我们走进中南大学第一届解剖学绘图大赛。  《命门》  颈部包含许多重要的结构,与我们的性命攸关。因此,常常我们所指的命门死穴指的就是颈部。  《骨单位》  骨单位呈圆筒状,又称哈佛氏系统,是长骨骨干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骨单位的中轴为一条纵行的小管,称中央管,在中央管的周围有10~20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的战略创新提供了极强的制度指南。  纵观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企业创新和创新企业蓬勃发展。不同于科技创新,企业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战略创新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民营企业的战略创新理念得到解放,得到资源支持之后,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又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十九大报告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201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发布《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中九成有创业意向,其中近两成有强烈创业意向。报告认为,高校的创业课程、创业平台、扶持政策等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2016年持续高涨,达到了33054项。高涨的热情背后,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个大学生在校平时积累的厚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