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现如今的网络文化十分的盛行,社会处于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职业院校对网络信息化这方面接触比较多,且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课程,更需要与时代不断接轨,探索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的信息化同样也能够使得职业院校得到不断持续的发展,以及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职业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其他文献
新媒体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新时代发展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多元化能力。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工作带来的挑战,还需要结合巧用新媒体、融合热门热点的教学方法,强化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的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特征,然后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机遇,探究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发展策略,以期更好地满足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发展工作。
大学英语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年级B级学生第一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案.教师可以从校本文化、中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在高校历史课堂中贯穿思政教育,将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既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新时期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战略目标的需要。对于提升大学生素质,促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当今西方试图以高校大学生为突破点对中国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以“自由、民主、人权”为主题渗透国家的方方面面,以虚无我国历史与英雄为目标,减弱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以崇德向善推进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进行教学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课堂魅力,精准引导和栽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枯燥乏味的特征,导致整体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更好的提升,这就需要合理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课程改革等多种方式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因此,文章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间融合的具体措施。
“社团思政”是大思政背景下的一个注脚,以学生社团为媒介,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细化和拓深原有思政育人领域。“社团思政”的开展具备政策、理论、实践案例可能性和价值引领、育人实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要性。在实践中:(1)需要进行顶层理念设计,把握价值性与趣味性、独特性与整体性、知识性与思想性三对关系;(2)挖掘特色资源、教育契机、学科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拓宽思政内涵;(3)打造社团品牌,宣传特色活动;(4)落实顶层设计、评价多元和师资队伍体制保障,调动师生热情。
在线教学中交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前交互是课中交互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它能有效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有利于深度学习,满足学生社会性交往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满意度.设计好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法治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探索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再而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推进法治教育的策略探索。
增快校企协作、推动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学校发展和创新的必通之路,在实际产业学院建设进程中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诸多坎坷和挫折,唯有寻找到问题症结之处,对症下药,才可以把高职学校产业学院建设贯彻落实。本文基于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进行解读,并明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应用型大学拥有其特有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对思政课教学话语提出全新的需求。思政课话语建构应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牢牢抓住其“突出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等核心特征,有效解决思政课话语缺少生活化表达、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学理化论述等现实问题,构建起关照学生、贴近生活、饱含情感、富有学理的思政课话语,实现从政治话语到教学话语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