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课程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性质,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人文育人这一目的?
  关键词:独特感受 真切体验 人文体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性,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人文育人这一目的?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
  
  1、小学生作文必须真实。
  培养学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鲁迅关于作文秘诀的四句话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并认为有真意思是最主要的。“直抒情感”就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手就怎么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才能达到文有真意。
  要直抒情感,才能达到文有真意。一要感情真实。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个人的情感。不论思想或情感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二要材料真实。同一个文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积蓄不同,写出的文章也是各式各样的。对于学生的作文,标准不易太高,只求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并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也一样可取。
  2、 小学生作文必须朴实。
  即用朴实的语言,把要说的道理表达明白,不发生或少发生错误。这里包含四层意思:(1)思想朴实:实在、诚恳、不虚夸、不轻浮;(2)感情朴实:感情真切、自然、不掩饰、不做作;(3)语言朴实:不说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不罗列华丽、典雅的词句,不追求文字技巧,做到实话实说;(4)不生谬误:包含思想认识正确、情感表达适当、不写错别字。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对这一条贯彻是不够的,表现在:(1)有的学生作文思想感情不够真切,夸大事实;语言不够朴实,罗列辞藻。(2)学生作文错别字多,抄写文字不够工整。(3)老师批改,有的不够认真,学生文中的错别字、丢缺字,不加改正不划出来,老师评语的字写得不规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3、小学生作文必须通畅。
  (1)文字直抒情感,要“了无隔阂”。就是指表达的思想通达,抒发的情感通顺,文字流畅。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
  (2)把作文写通顺,必须做到思路清楚。读文章要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自己作文也要紧扣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前后是否连贯,都要考虑到,也就是要养成“想清楚后再写的好习惯”。
  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如果写信,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如果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如果不为什么,干脆不用写;既然有写的必要,就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好比一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样的“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习作方法上的过程,习作方法跟思想方法是合二而一的。
  
  二、具体的尝试
  
  1、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在具体情境中也更易激发。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能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当学生心情舒畅体验到自然之美时,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着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乐之美,思维特别活跃,有感而发,描绘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体验家乡的富饶,倾自豪之情。
  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因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这方面农村的学生恰恰相反,生活在农村里的小学生可以闻到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雪白的棉花,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捉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同学们会深深地感觉到生在鱼米之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
  3、体验乡情亲情,赞淳朴民风。
  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一句话,可见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淳朴的民风。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飘满棕香的端午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让同学们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便会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4、体验农村的干活艰辛,说说劳动的苦甜。
  农村干活就是学生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三、习作教学的理念
  由写话到习作,由一味关注作文内容优劣到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其中渗透了新课程习作教学的较多理念。
  1、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动力,我国教育家关于兴趣、动机等在习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国外教育对兴趣、动机等也十分重视。
  2、注重打好基础,培养写作能力。
  习作教学目标全文是从“能力”角度表述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它是多方面的,如收集材料的能力、构思立意的能力、列提纲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工修改的能力等。
  总而言之,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了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怎么样就难说了。这基础就是平时的积蓄,可见平时积蓄在作文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会不太难。
  
  参考文献
  1、《巨人网》。
  2、《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3、刘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继续教育资料》。
其他文献
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致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受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的影响,为学数学而学习数学知识,避免使数学知识与现实
期刊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从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门艺术,有效提问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主问题”设计在语文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主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抓住关键,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能够承上启下的“主问题”,来帮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脉搏
期刊
我们通常是这样教说明文的:“这篇文章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了一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把说明文上成实验课或是“四不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阐述似乎底气不足)。我们看一看《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说明”(说明文)的表述:“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一环,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是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思想,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实施办法,既要保证教材要求的内容得以全部贯彻,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同学间的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所以相比之下就敢说、敢想、敢画,减少了他们学习的焦虑感。一些较难表现的画面,学生通过合作学
期刊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盲点和误区,严重地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阻碍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使得整个作文教学显得暮气沉沉,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变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写作,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出新鲜生动、个性张扬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提出几点看法。    一、“授人以渔”与“点石成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
期刊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活动课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往往是有兴趣的人多,真正参与的人少,活动场面热烈而效果甚微,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成为老师最伤脑筋的一件事。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以下是笔者的实践与浅见。    一、合作学习常规训练     分组学习前,用1~2课时进行训练。   1、分组
期刊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大量形象生动且具体清晰的图片资料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运用图片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观察、识图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又以形象的风成说示意图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接着出现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动画,让学生直观体会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充分分析水土流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