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利用语言实验室进行外语听力课堂训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指导各类高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与使用了15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相比,新的《课程要求》所依托的教学理念更先进,且大大提高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它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基于新的教学要求,我们外语教师在不忽视读写教学分量的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听说训练,针对听说课程有所侧重,而要针对社会需求和公司企业的用人要求,以全面提高外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主。
  随着现代化教学方式的普及,大学外语课已普遍使用语言实验室进行听力训练。然而,如何有效地使用好语言实验室,使听力课沿着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发展仍是当前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抒己所见,亦望本行同事及相关学科同仁指教,找出提高听力课教学质量、提高语言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外语教学中,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不外乎两种主要形式:
  1.关闭式——按照每学期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正常教学计划内安排,利用语言实验室上听力课,开展听说训练的教学活动。
  2.开放式——在学校、电化教学管理部门或者外语教学办学实体院系安排的专门人员监督管理下,学生在规定的课余时间内到语言实验室择其所需自主进行听说练习。
  而本文主要讨论教师如何利用语言实验室进行课上教学活动的问题,即上面提及的“关闭式”使用形式。
  
  一、教师施教方法
  
  无论何种课型,教师的主导地位都是不可改变的。尽管近几年有些教育学家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但笔者依然认为,教师应是课堂的主宰。退一步说,即使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课型,也应是由教师像设计师一样将活动程序安排妥当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那么,作为一位听力课教师应该如何安排好其课堂程序,使用什么方法使语言实验室在听力课中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呢?
  
  1.教师的准备
  我们认为在学生听正文之前,教师之要务是对于即将听到的材料内容的有关背景知识向学生作介绍,使学生对即将听到的材料大致有个印象。我们可称这一环节为“导航效应”;并将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僻的)词汇、词组、习语、俚语、地名、人名与一切有碍听力理解顺利进行的障碍扫清。
  
  2.学生的准备
  在听正文之前,对教师的另一项要求是让学生大声朗读与该听力材料配套的问题。若是选择题,则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也一并读出。此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听力材料中即将出现的与习题有关的项目有个思想准备。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听正文的过程中,捕捉答案所需的有用信息。这是教师必做的对学生听前心理准备方面的“热身训练”。
  
  3.进入听练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进入状态之后,即可开始该节课要听的材料了。在听第一遍时,可要求学生先不动笔,以便对所听材料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这很像是绘画时的“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待听第二遍时,就要听做同步,即随听随做练习。随后教师检查学生的习题答案;指出错误并提醒学生易混音素、词汇:教给学生分辨刚听过的材料中出现的某些句子的连读、失去爆破等技巧。更正完毕,重放一遍听力材料,给学生一个自我纠正和重新自我体会的机会。
  
  4.扩充内容,活跃气氛
  在语言实验室里上课,由于每个学生置身于小小的隔音间里,使他们感到这种环境比在普通教室里上课多些吸引力,也更易于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外语学习活动中去,然而,这并不说明单调的课堂形式、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不会使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受到局限。所以,听力课教师不应凭借语言实验室的这点小小的优势简化教学方法,而应当更好地利用这一优势,使听力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借此增强学生对外语课的兴趣。
  为使听力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师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听完正常的听力材料内容后,教师除了检查学生所做的练习题答案外,还应辅以别种形式,如:对所听内容进行讨论,就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发表赞同的见解或是反对的意见,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也可穿插一些所学语言国家的歌曲、民谣,或是做一些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游戏,还可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造外语环境。教师应该争取每次上课的形式都有所变化,令学生每次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每上一节听力课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听力技巧上的提升,增强对听力课乃至对所学外语的兴趣。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语感逐步形成,外语听说能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
  
  二、听力课堂教学选材
  
  要上好听力课,使语言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及语感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除了要设计好生动活泼的课堂程序外,还应注意对听力材料精挑细选。国外的一些商业公司经常为语言实验室提供一些系列外语磁带等音像资料,这些磁带中有很多设计得很好,当然也不乏内容不堪理想者。我国现在可见到的外语影像资料似乎日趋增多,但很流行的适宜于外语听力教学的听力磁带却比较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时亦应对其做出筛选。因为即使内容都是较好的磁带,教师也应根据材料难易程度、学生接受理解能力,更要根据自己听力课所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择其适合者而利用之。
  那么,何谓内容好质量高的教学音像资料呢?
  第一,一套高质量的教学录音带应具趣味性。这一点很重要,有趣的听力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兴奋,从而诱发其强烈的“听欲”,在轻松的感觉中消除凝神倾听时所产生的乏味感。
  第二,高质量的教学录音带还应具知识性。其中内容上应涉及所学语言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掌故、名人、名著、著名历史事件、科学常识等。使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得以拓宽。这些知识的获得,对于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极为有利。
  第三,高质量的教学录音带也具科学性和规范性。其词组、短语、惯用句型等都应是有机地搭配,篇、章、节、段、句都应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所用语言应是最优美、最生动的。其中既应有体现书面语的逻辑严谨的句子,又应有体现口语化的简洁明快的句子。
  第四,高质量录音带的配套 文字材料亦应是上乘的。其练习应是精心设计的,应能体现听力材料中的重点、难点。整个练习题的设计应从语言学习的整体出发,全面、系统地覆盖全篇听力材料的语言要点。
  为了选择好听力材料,教师必须对所有录音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选出不但内容好,而且与该节听力课所设计的教学方式相吻合的听力材料。例如,某一节课的教学方式想以讨论为主旋律,就可以选用《赞成与反对》(For and Against)。该教材的特点是每篇课文中都有两种鲜明的对立观点并存,并且各有充足的依据。学生在听完材料后,可任选其中的一种观点,用外语组织语言,进行对抗辩论。这种辩论形式,不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而且锻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外语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功底的磨练和检验。
  
  三、听力时间量的安排
  
  听力课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一次听力课连续安排学生听多长时间为好?解决好听力学习时间与听力接受效果这对矛盾是上好听力课的另一项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借鉴两个著名的记忆实验,目的是想从记忆效果方面考虑,看看是集中时间听好,还是将时间分散开来听效果好。
  记忆实验一: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做的一个记忆实验研究中发现,一张“无意义音节表”经过68次集中阅读后,使他能够在第二天学习同一个音节表时,复读7遍就能达到前一天那样的记忆水平;但如果最初阅读分3天进行,则只需阅读38遍即可取得同等的保持量。换言之,如果直接把力量分3天使用,结果和两倍费力地挤在一天集中阅读的成绩相同。
  记忆实验二:
  另一个实验也试图证明,在学习一般有意义材料时,问时复习法是否比集中复习法效果好。用30个短篇史学选读和同样数目的经济学选读作为学习材料,每篇读5遍:或者一口气把这些材料读完(集中读法);或者连续读5天,每天读一遍(间时读法)。被试者和实验条件相互轮换,以便抵消两种条件下的学习和疲劳的影响。被试者在最初阅读后的不同时距中写下他所能回忆的读物内容。在经过不同时距后,要把记忆的保持量测定出来。结果显示出某些有趣的差别。最初阅读后立即加以测验时,一天读5遍的材料,有66%能回忆出来;而连续5天每天读1遍的材料则有64%得到回忆。这种差别并没有多大意义。当两个星期后进行测验时,集中学习5遍的材料只回忆13%,而分5天学习的材料却能再现47%。相隔1个月后,两种条件下的回忆量分别为11%和33%。在这一精细的实验中,就立时回忆的成绩来看,集中复习法的效果同间时复习法没有什么两样;但按一段时间后的保持量而言,间时复习法明显优于集中复习法。
  从以上两项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将时间分散开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保持具有不可替代的成效。而作为听力课来讲,除了上述两个实验中所提供的记忆保持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那就是在语言实验室里,能指望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听力上。由于耳机的压迫而引起的生理上的不适,亦应作为听力时间安排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在听力课中面临的问题和两项记忆实验,提出下面的建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听力课的时间安排大致是每周一次。所谓一次课,就是两节各50分钟的小节课连在一起一次上完。也就是说,110分钟的听力课只在中间扣除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如此长的听力时间显然易使学生疲惫不堪,因而影响学习效果。时间一长,甚至会使学生逐渐失去上听力课的兴趣,进而,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也易失去。如果根据听力课在时间上的特殊情况作一些调整,就像美国的某些学校那样,将每次课的时间缩短,把每周的课节增加,使听力课的时间分散在几天里,听说兼顾一些,这样更合理,与上面提及的可借鉴的记忆实验中的记忆规律相符合并产生我们期望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孙霞)
其他文献
该文对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中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和设想。
该文在开发了一个超媒体组合体CAI课件的基础上,讨论了超媒体工程制图CAI的设计路线,各媒体数据的制作技巧,论述了半自动交互建模和由实体自动生成符合国标的二维视图系统。文中
该文针对工程制图学科的内容特点,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律,对如何科学地设定工程制图CAI系列课件的编排结构作了分析思考。
该文分析了教学媒体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未来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
该文对工程制图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指出了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出了网络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着重说明了如体实施网络化教学以及制
该文依据国家教委对工程制图课的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制图课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制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构想(包括软件的设计思想、软件的表现特点、软件的基本内容、软件的基本结
根据现在非机类工程制图教学时数越来越少的严峻形势,该文提出了建立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的构想,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学时数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应用相矛的问题。
用心理学观战对绘图技能进行了再认识,并对绘图技能训练在制图教学中的作用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该文围绕增强实效性,论述了在制图CAI课件开发应用中应用注意的几点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