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进,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交通便利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展之余,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本文将从目前道路桥梁最常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措施
道路桥梁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极高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施工的要求不同所导致的问题依然在不断出现。技术已经达标,但是人员素质尚未达标,这种现象值得每一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工作者反思。在监管方面,我国建筑行业的监督体系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阶段。
一、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察过程不够严谨,忽视安全隐患
任何一项工程在开工之前都应当先勘探施工地的地形、土质等自然要素,对于道路桥梁这种精确度极高的工程更是如此[1]。地基可以说是每个工程决定性的要素,地基不稳,上层建筑无论用如何精妙的手法来铸造都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如此重要的一环,某些建筑公司却往往不重视。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勘探检测环节偷工减料,为了省钱购买一些廉价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最后测量出来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甚远。除了某些不良建筑商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这个因素,技术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不高也是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尽管有能够精确测量的仪器,如果没有精通这些仪器的技术人员,那么这些仪器就不能发挥作用,最终还是会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破坏原本的土地结构导致软土层暴露
并不是所有建筑工地的软土层都是从一开始就暴露在外的。其实,在正常的地区,软土层上应该覆盖着一层“硬壳层”,硬壳层相当于软土层的铠甲,非常坚硬,一般来说,在硬壳层施工是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但是,由于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各种粗糙的建筑方式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将硬壳层粗暴地破坏,失去了硬壳层的保护,软土层就直接暴露在了外面,原本可以利用的土地也变成了建筑的“高危地区”,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系数,还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未对软土层进行防护
软土层并不是不能在上面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而是不能直接在上面进行建筑,为了让软土层能够被有效利用,就应该用各种技术,保障其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但是,许多建筑方尽管知道施工地存在大片软土层,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愿意对其采取防护措施或进行改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极大影响了道路桥梁的安全性。
(四)监管体系落后,监管不严
有的企业注重对软土层的利用,懂得对软土层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严格的监管措施,监管尚未形成体系,总出现“监管盲区”,这就使得整个工程质量变得不可控,降低了工程的安全性。
二、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科学考察,提升人员素质
对于施工前的情况应当深入考察,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考察体系。
首先,施工方应当组建一支专门的考察队,组建考察队的时候应当对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这个审查应当包括专业素质的审查和道德品质的审查[2]。专业素质方面主要应当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有一些必备的专业资格证,如建筑师资格证等;道德审查上,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合格。其次,对考察的流程应当有严格规定,避免在考察中遗漏某些重要的地方。对于考察的仪器,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来购买,最好能够购买一些知名厂商的仪器,尽量避免测量误差。对于不同地块的考察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察,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最后,应当将考察的数据制作成报告,由专业的建筑小组讨论决定如何施工最为安全。
(二)施工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术克服难题
对于软土地基这种特殊的地质情况,建筑方应当有科学的方法应对。最常见的是抛石挤淤法和灌浆处理技术[3]。前者主要是应对淤泥难以排出的情况,这种方法在应对软土地基时最为常见。一般建筑方会先选用一些硬度较高的石头,然后运用碎石机将其搅成碎石,接着将这些碎石填充入富含软土的部分,借助强大的外力和石头的坚硬度将软土从地下挤出,接着在这层新的坚硬的土层上铺满一层厚厚的沙石,这样,新的土层就形成了。后者应用起来则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硅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利用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加固土層。这种化学原料较容易获得,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且极大节约了建筑成本,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道路桥梁建筑行业。
(三)完善监管体系,细化监管职责
从前的监管体系中,监管部门人员冗杂,分工不明确,最终导致出现许多监管漏洞。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人员冗杂,还极大的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方首先应当改革自身的监管制度,改变以往监管权力较集中的现象,合理分配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管和制约的权力。做到这些的前提是防止监管部门内部的腐败,这就需要引进一些更加能体现民主的制度,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投票权的监督者。对于监管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做到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据可考、有人能负责。
另外,以往的监管体系都只关心“谁负责”的问题,而忽视了“如何负责”这个环节,建筑方对出现事故后各个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也要用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对于细节问题要尤其重视,避免出现某些人钻制度漏洞的错误[4]。
(四)验收阶段严格遵循各项标准
验收阶段是一个工程的收尾阶段,这个时候领导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工程的建造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审查标准应当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并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做成新的研究报告,后期应当再组建新的监督小组进行督察。
三、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理应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并不少,这时应当结合各个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斟酌,是避开还是对土地进行改造。如果要改造,应该选用何种方法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任杰.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6):89-89.
[2]刘洪俊.关于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讨[J].工业,2017(2):00131-00132.
[3]褚者.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
[4]陆蔚宏.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6):522-522.
(作者单位: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措施
道路桥梁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极高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施工的要求不同所导致的问题依然在不断出现。技术已经达标,但是人员素质尚未达标,这种现象值得每一个道路桥梁工程的工作者反思。在监管方面,我国建筑行业的监督体系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阶段。
一、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察过程不够严谨,忽视安全隐患
任何一项工程在开工之前都应当先勘探施工地的地形、土质等自然要素,对于道路桥梁这种精确度极高的工程更是如此[1]。地基可以说是每个工程决定性的要素,地基不稳,上层建筑无论用如何精妙的手法来铸造都会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如此重要的一环,某些建筑公司却往往不重视。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在勘探检测环节偷工减料,为了省钱购买一些廉价测量仪器,这些仪器最后测量出来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甚远。除了某些不良建筑商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这个因素,技术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不高也是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尽管有能够精确测量的仪器,如果没有精通这些仪器的技术人员,那么这些仪器就不能发挥作用,最终还是会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破坏原本的土地结构导致软土层暴露
并不是所有建筑工地的软土层都是从一开始就暴露在外的。其实,在正常的地区,软土层上应该覆盖着一层“硬壳层”,硬壳层相当于软土层的铠甲,非常坚硬,一般来说,在硬壳层施工是不会有安全隐患的。但是,由于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人员素质不高,各种粗糙的建筑方式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将硬壳层粗暴地破坏,失去了硬壳层的保护,软土层就直接暴露在了外面,原本可以利用的土地也变成了建筑的“高危地区”,这不仅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系数,还浪费了土地资源。
(三)未对软土层进行防护
软土层并不是不能在上面进行道路桥梁施工,而是不能直接在上面进行建筑,为了让软土层能够被有效利用,就应该用各种技术,保障其不会出现安全事故。但是,许多建筑方尽管知道施工地存在大片软土层,为了节约成本也不愿意对其采取防护措施或进行改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极大影响了道路桥梁的安全性。
(四)监管体系落后,监管不严
有的企业注重对软土层的利用,懂得对软土层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但是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依然出现很多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严格的监管措施,监管尚未形成体系,总出现“监管盲区”,这就使得整个工程质量变得不可控,降低了工程的安全性。
二、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科学考察,提升人员素质
对于施工前的情况应当深入考察,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考察体系。
首先,施工方应当组建一支专门的考察队,组建考察队的时候应当对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这个审查应当包括专业素质的审查和道德品质的审查[2]。专业素质方面主要应当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有一些必备的专业资格证,如建筑师资格证等;道德审查上,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合格。其次,对考察的流程应当有严格规定,避免在考察中遗漏某些重要的地方。对于考察的仪器,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来购买,最好能够购买一些知名厂商的仪器,尽量避免测量误差。对于不同地块的考察要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察,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最后,应当将考察的数据制作成报告,由专业的建筑小组讨论决定如何施工最为安全。
(二)施工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术克服难题
对于软土地基这种特殊的地质情况,建筑方应当有科学的方法应对。最常见的是抛石挤淤法和灌浆处理技术[3]。前者主要是应对淤泥难以排出的情况,这种方法在应对软土地基时最为常见。一般建筑方会先选用一些硬度较高的石头,然后运用碎石机将其搅成碎石,接着将这些碎石填充入富含软土的部分,借助强大的外力和石头的坚硬度将软土从地下挤出,接着在这层新的坚硬的土层上铺满一层厚厚的沙石,这样,新的土层就形成了。后者应用起来则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硅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利用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加固土層。这种化学原料较容易获得,可以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且极大节约了建筑成本,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道路桥梁建筑行业。
(三)完善监管体系,细化监管职责
从前的监管体系中,监管部门人员冗杂,分工不明确,最终导致出现许多监管漏洞。除此之外,监管部门人员冗杂,还极大的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筑方首先应当改革自身的监管制度,改变以往监管权力较集中的现象,合理分配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管和制约的权力。做到这些的前提是防止监管部门内部的腐败,这就需要引进一些更加能体现民主的制度,让每个人都成为有投票权的监督者。对于监管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做到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据可考、有人能负责。
另外,以往的监管体系都只关心“谁负责”的问题,而忽视了“如何负责”这个环节,建筑方对出现事故后各个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也要用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对于细节问题要尤其重视,避免出现某些人钻制度漏洞的错误[4]。
(四)验收阶段严格遵循各项标准
验收阶段是一个工程的收尾阶段,这个时候领导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工程的建造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审查标准应当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审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并将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做成新的研究报告,后期应当再组建新的监督小组进行督察。
三、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理应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建筑工程中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并不少,这时应当结合各个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斟酌,是避开还是对土地进行改造。如果要改造,应该选用何种方法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任杰.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5(6):89-89.
[2]刘洪俊.关于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讨[J].工业,2017(2):00131-00132.
[3]褚者.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
[4]陆蔚宏.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6):522-522.
(作者单位: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