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新闻纪实调查与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偏远山区为研究,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总结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利弊以及支教对当地教育的影响。经过调研和分析,探寻一条在不影响当地教育环境,切实能为当地的教育提供支持,整体上改变教学环境,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短期支教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新闻纪实;调查与研究
  为响应中央提倡的支援贫困山区教育的号召,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在校大学生纷纷前往偏远的贫困山区支教,由于缺乏严格的筛选与管控,这些支教团体向贫困山区传播知识的同时,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环境。鉴于部分支教团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特别是有些在校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能否正确地传播知识还有待考量。因此,针对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乱象,必须尽快调整,探寻一条合理的、可行的支教方式。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最为需要重视的事业。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比较严峻,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仍有很多偏远地区未能摆脱教育资源匮乏的状况。
  2004年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就是一位始终坚守在贫困山区的教师,他自愿献身于边区人民的教育事业,但是从侧面也说明了我国偏远地区、贫困山区教育形势的严峻态势。由于这些地区受经济形势、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在不断地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同时呼吁有志青年前往该地区,投身教育事业,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团体也积极投身于支教的行列,尤其是每年假期都会有大批的支教队伍进入该地区,造成本地教育秩序的混乱,影响了该地区的教育环境。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现存的问题
  1.支教时间过短
  由于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自己也有学业需要完成,所以不可能完全把精力投入到支教中,大学生只能是利用假期进行支教,开展15天到30天不等的短期支教活动。
  2.支教活动稳定性差
  支教活动不稳定,孩子们的上课时间不固定,上课内容不固定,甚至是上课地点都不固定。有些支教队伍一年换一个地方,甚至是一学期换一个地方,这使当地的教育体系发生中断。
  3.支教队伍泛滥,缺乏统一管理
  每当暑期,支教队伍(大学生支教队伍和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相继赶往支教地,以“流水线的方式”(一批走了紧接着又来一批)进行着,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调度,造成支教混乱,不能有效发挥支教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因素
  (1)支教目的性差。大家几乎都有一个支教梦,但几乎无人能说清支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真正想改变当地教育环境,还是仅仅想感受支教的过程?
  (2)支教的动机不纯。支教是一项自发的公益活动,本科类学校甚至将是否参加支教活动作为评选入党或者是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隐性要求,一部分人把支教活动当成大学暑期实践的一个项目,他们的目的是重在参与,很少有人能在教学活动里投入全部精力。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双方的影响
  1.对于大学生自身影响
  支教活动对大学生本身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由于中国教育体制不健全,导致学生在争过“独木桥”的过程中,遗失掉无私奉献的美德,而公益和志愿者活动,乃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而这些体验必须付诸于实践。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担当,懂得团队合作与宽容。
  短期的志愿者活动,能提升个人能力,完善人格魅力。开展支教活动的地方大都条件艰苦,这对于大学生的意志力也是一种磨炼,使大学生在体验支教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成长 。
  2.对于支教地影響
  (1)促进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善教育环境。大学生支教活动一般是由大专类或本科类高等学府的学子组成,他们是目前教育体制中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他们的到来给本地的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活力、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促进当地的教育事业。
  (2)有助于推动当地的社会发展。古语有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而在一些地方鼓励发展教育的标语甚至有“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雷人标语,发展教育事业对当地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对人才的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必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3)促进当地孩子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短期支教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孩子们眼中这些来自山那边的人不只是知识的源泉,还是他们的老师、姐姐、哥哥,支教学生会带领孩子们做一些游戏,注重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些方式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和解决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健全、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影响当地教学秩序。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不够成熟,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只会照本宣科,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在与小朋友互动和沟通环节出现障碍。部分支教学生虽怀有满腔热血,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而假期进行的支教活动对当地的老师的教学完整性有一定的冲击,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新颖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孩子们对原本的教学出现叛逆情绪。
  (5)短期支教影响孩子心理。在支教过程中,支教的大学生和孩子们会产生一定的感情,但支教时间毕竟短暂,做不到长期陪伴,假期一过,支教队伍就走了,孩子又要回归到原本的教学习惯,孩子们在假期形成的教学理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
  四、调查方式及手段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对于本次课题研究,我们采取实地采访与纪实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
  (1)进行知识储备:明确新闻采访的手段和方及主持人如何出境采访,学习摄像与摄像知识、视频的创作与剪辑。
  (2)资料收集与分析:深入开展“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和对支教的看法”的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和利弊;关注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动态信息。
  2.中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地采访与拍摄(此环节的所有拍摄和录音的内容都是真实的),研究小组积极讨论,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支教队伍来往最频繁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1)对政府部门调研(采用个别访谈、文献检索等方法)。以当地教育局为重点,通过支教队了解当地支教情况,查看与支教有关的文件和数据,联系主管人员进行访谈。
  (2)对支教学校调研(采用观察法、个案访谈、纪实拍摄等方法)。针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密集的三所小学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支教队支教队员的各方面能力、支教的整体效果。与支教队员聊天,在这过程中了解他们对支教的目的和看法;对小学的校长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访问,充分了解支教情况以及他们的态度和看法。
  (3)对当地民众调研(采用座谈法和个案访谈等方法)。分别对当事人家长和非当事人家长这两类人群进行采访,获取最直接的对大学生支教的看法和态度。
  3.后期
  整理调查资料,将纪实拍摄素材剪辑,最终形成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纪实片,希望通过本纪实片能唤起人们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思考。
  五、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的反思
  1.对支教队伍进行统一监管和分配
  监管部门要切实发挥其职能,组建一个系统的、可持续的支教团队,统一进行调配,改善现在支教队伍泛滥的状况,以较为固定的对口支助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
  2.进行定时定点的支教活动
  在进行支教时,组织方不应只贪图虚名,而应致力于保证支教活动的持续性、稳定性,定时定点地对一个地方进行支教活动。
  3.对支教队员的选拔严格把关
  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一种来源于骨子里的尊重,这来源于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观念,作为老师,知识的传播者,孩子成长过程的监督者、引领者,应当提高支教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知识结构要合理,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并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4.提高政策的幫扶力度和优惠政策
  在政府方面除了加大教育投资和扶贫力度之外,也应出台相应的规定,鼓励各大高校开展支教活动,在高校中也应制定一些鼓励政策,让有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大学生提前体验教育行业带给他的成就感,鼓励他们毕业后到偏远山区任教,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大学身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走访与调研,现身说法,引起相关部门、支教团体的注意,唤起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思考,寻求一种符合贫困地区所需的支教方式,真正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亚婕.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培训设计[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2]陈作平.培养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子牛杯”社会调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6).
  [3]黄文江.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马美玲.支教大学生的角色期待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5]孙山.浅析大学支教状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4).
其他文献
摘 要:焦虑是学习者因学习上的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忧惧情绪。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产生焦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文化差异是导致焦虑的因素之一。从认知的角度看,文化差异会影响留学生的认知风格、性格等,克服或消除焦虑需要教师和留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留学生;学习焦虑;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焦虑  焦虑,是学习者因学习上的某个问题或事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
期刊
摘 要:自2007年共青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和推进“青马工程”。与本科院校卓有成效和特色的情况相比,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推进却不尽如人意。本文着力探讨如何根据高职特点,运用网络新媒体的手段,推进高职院校的“青馬工程”。  关键词:新媒体;青马工程;高职院校  一、高校运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传统媒——体报刊、广
期刊
摘 要:为了初步了解辽宁省农村学校美工课程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及实际的开展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不重视美工课程,幼儿园的美工课程相对较多,初中没有美工课程,留守儿童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展现自我。为使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发展,本文提议应多开展美工类课程,鼓舞留守儿童,增强其自信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美工制作;辽宁  留守儿童是
期刊
摘 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今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企业用工极度短缺的形势下,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既需要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亟须意识到产学合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激发产学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文章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讨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培
期刊
摘 要:在晓庄学院的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同时进入大学生人才招聘会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当下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找寻恰当地解决方式:可从大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做适当的调整,同時在大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晓庄学院  在不断强调实用技术的当下,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性偏小。一部分不愿意
期刊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本文论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优越性以及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如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明确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态度,重新编写传统教材等。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学前教育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起着重要作用。为适应职业教育“下得去、留得住、用得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职业指导工作理念不清、指导方法陈旧、师资队伍有待建设的问题,简单分析了辅导员队伍开展学生职业指导这一工作的可行性,为今后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可行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我国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每年高校毕业季来临就是一次就业的大考,如何提高
期刊
摘 要:统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职学生的能力知识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统计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统计人才模式的培养。本文将探讨如何从能力本位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统计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堂特殊的公开课的描述,反思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水平班级的态度,认为教师应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与希望。  关键词:公开课;师生关系;语文教学  也许有人会说,上节公开课有什么值得写的。但我还是想把这件事写下来。  碰巧,按照教学进度,那节课该学习的是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真漂亮,不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真难。我之所以固执地选择了十二班,因为这
期刊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和谐”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寻大学生“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为积极促成大学生这一和谐社会主体的生成寻找出路,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主体;生成路径  一、引言  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要具备“和谐”的思想。学者张耀灿认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的应该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