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入库(大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2580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按照“颜色”“品种”(或形状)两种标准将“水果”进行二次分类,感受“集”与“子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以往的活动中我发现,大班第一个学期的幼儿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整体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部分”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即便详细讲解、示范,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也未必能真正理解每次分类后形成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调整,在开始环节以“给小朋友分分类”的游戏导入,再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呢?
  首先,幼儿的思维多在动作层面,他们需要通过操作、体验获得认知。“分小朋友”和“分水果”虽然同处于动作水平,但是“分小朋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比虚拟的情境更易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幼儿的思考,同时降低活动的难度。
  其次,在“分小朋友”的过程中,幼儿会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幼儿得到同伴和教师的帮助,更容易理解本次活动的关键经验。
  再次,在提供“分小朋友”这一“范例”的基础上,教师只需观察幼儿能否在“水果入库”的活动中迁移经验,便能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整体”与“部分”及其之间的层级关系。
  目标:
  1.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
  2.理解层级分类图的结构,能按标记作层级分类。
  3.愿意动手动脑,并能报告逐层分类的结果。
  准备:
  1.自制PPT课件(层级分类图),一体机,投影仪。
  2.磁性白板,“水果入库”底纸(层级分类图),水果磁贴图片8张,颜色和实物标记各2套;“小小西点师”底纸(层级分类板),饼干图片8张,颜色和形状标记各2套。
  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经验
  1.以“给小朋友分分类”的游戏导入,引出层级分类图。
  师:今天我要请出8位小朋友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到屏幕上有自己照片的人请到中间集合。(教师点击PPT课件,依次出现8位幼儿〈4男4女〉的头像。
  师:8个人集结完毕。现在,你们需要接受我两次挑战。
  师:首先来看第一级挑战(教师点击PPT课件,出现“一次分类”的框架图),猜猜看,这是要干什么?(幼儿解读分类图:把小朋友分成两组。)
  师:你们好厉害,看着图就能知道我对你们的考验。
  师:那第二级挑战是什么呢?(教师点击PPT课件,出现完整的“二次分类”层级分类图。)
  幼:把他们再分一分。
  师:哦,你们好像都看懂了这幅图。那我们来试试吧。
  师:给这8位小朋友分类,先分成几个部分?(幼儿从图中可以看出分成了两个部分,若看不出,教师可以加上手势动作,双手分别指向“一次分类”的两个部分。)
  师:可以怎么分呢?按照什么标准分?(一般幼儿最先发现的是性别差异,若幼儿表述不清,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他们8个人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性别一样吗?随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点击PPT课件,出示2对男孩和女孩的标记。)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幼儿表述自己的分类标准,如高矮、胖瘦、衣服的颜色等。)
  师:我也想了一种分法,你们猜猜看。我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教师双手分别指向幼儿衣服带帽子和衣服不带帽子的衣領处),是什么?(教师点击PPT课件,出现两对衣服带帽和不带帽子的标记。)
  师:好,我们就按这两种方法分分看。一级挑战先按什么分?(若幼儿回答“男孩女孩”,教师则将男孩和女孩标记分别拖进“一次分类”标记框),3、2、1,开始!(幼儿分成男孩4人一组、女孩4人一组。)分对了吗?男孩组有……女孩组有……(幼儿依次说出4名男孩、4名女孩的姓名,教师同步将幼儿头像拖进对应分类框。)
  师:厉害!准备接受二级挑战!这次要按什么分了?(教师指向标记)哦!按“衣服带帽子”和“衣服不带帽子”分。我们女孩先稍等,男孩准备接受挑战!(教师快速将标记拖进分类标记框。)3、2、1,开始!
  师:分得合适吗?(集体验证幼儿分类的结果。)
  师:好,女孩按同样的标准分(教师将标记拖进分类标记框),准备!3、2、1,开始!
  师:现在他们分成了“男孩带帽子组”“男孩不带帽子组”“女孩带帽子组”“女孩不带帽子组”共四组。(教师借助肢体语言引导幼儿一起说,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二次分类是在前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概念。)
  2.师幼共同梳理层级分类图。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教师指着图,引导幼儿说出“先把8个人集中到一起”,然后按照一个标准把8个人分成两组。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再分别把人分成两组。)
  (析: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分小朋友”游戏,帮助幼儿亲身体验二次分类的过程。同时,借助层级分类图,引导幼儿梳理两次分类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第二次分类环节,部分幼儿理解成把8名幼儿分成“带帽子”与“不带帽子”两部分。教师便引导幼儿集体讨论:为什么不能这么分?第二次是重新分吗?通过问题帮助幼儿明确是在前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再次分类。)
  二、引出活动“水果入库”,幼儿猜测活动玩法
  1.引导幼儿猜测“水果入库”的玩法。
  师:我决定聘请你们到我的水果市场当仓库管理员。我的水果市场要进一批水果,现在我来进货了(教师边说边切换投影仪,将水果磁贴图片放置于分类图顶层。)
  师:这些水果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表述水果的颜色、形状等不一样,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4对标记磁贴。)
  师:猜猜看,仓库管理员需要做什么工作?(幼儿迁移经验,猜测活动玩法。)   师:对,要把水果分类摆放。那按什么标准分呢?今天我们就按这两种标准来分,你可以选择先按一种标准分,再按另一种标准分。
  师:你们看,我这儿有大仓库、小仓库,要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呢?(教师帮助幼儿提炼语言:先从市场把水果分进大仓库,再从大仓库把水果分进小仓库。)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呢?怎么让人知道仓库里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分之前要先在门牌上贴上对应的标记。)
  师:今天管理员的工作就是一步一步地把这些水果放入仓库,工作完成后,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一步一步地分水果的,请他帮你检查分得对不对。
  2.介紹平行活动“小小西点师”。
  师:商店里进的饼干也需要小售货员帮忙分分类。你会一步一步地分吗?去试试看哦!
  (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请幼儿猜测活动玩法,了解幼儿能否迁移“分小朋友”的经验。当幼儿表述不完全准确时,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规则,进一步促使幼儿感受、思考每个部分之间的层级关系。)
  三、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师:先看看水果有什么不同,把标记贴到门牌上,然后把同一类的水果先分进大仓库;再看看现在这些水果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贴上标记,把它们分进小仓库。
  (析:在本环节中,教师巡视每个小组,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并及时通过追问、反推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自己纠错。)
  四、交流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层级关系
  1.集体讨论,解决困难。
  师:今天的“水果入库”活动都玩了吗?有没有遇到困难?(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述自己的困难,引导幼儿集体讨论,解决困难。)
  师:有没有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帮助幼儿明确分法有多样性、不是唯一的。)
  2.教师试误,引导幼儿梳理层级间的包含关系。
  师:为什么这个苹果不能放在这儿呢?(教师示弱,将“二次分类”后的“苹果”移到其他分类框,请幼儿帮忙解惑。)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为订单“备货”梳理路径。
  师:顾客来了,管理员要去备货了。他想要“黄色的梨”,你能快速找到他要的水果吗?(请一幼儿用手指出行走路径。)
  (析:在本环节中,教师先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呈现“困难”,并引导幼儿集体讨论、验证分类合适与否,通过解决个别幼儿的问题达到辐射的目的,从而帮助“同一类”幼儿厘清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借助“备货路径”的游戏情景,帮助幼儿梳理由上而下每一个部分之间的层级关系。)
  五、幼儿整理学具
  师:请把自己面前的材料收拾整齐,值日生分组协助把学具放进学具柜。
  (析:常态化的要求与练习,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收放习惯,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
其他文献
大班孩子再过一个月就要毕业了,看起来聪明机灵、很有主见的小晋却在此时来到了我班。他个子高、眼睛大、发型酷,有着一张机智、略显稳重的脸。我该如何与他相处,使其体验到教师的爱,建立对新幼儿园和班级的归属感呢?我开始默默地观察他,试探性地与他聊天,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合适的方法,让他对新环境产生信任感。16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专业的爱,永远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让我从爱开始吧。  共情示爱  随着对
期刊
作为一个教授影视制作知识的专业院校,如何更加有效地规划《非线性编辑》这门课程,使其在专业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并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下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媒介融合工作的逐渐深入,对手机终端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离不开手机终端。在媒介融
小班幼儿近期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给图形宝宝打电话”等有关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游戏。在今天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的操作材料是彩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菲菲很快提取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构成的特征,开心地大喊道:“这是三角形宝宝,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不一会儿,菲菲把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了一个正方形,对着同组的孩子大喊:“快看!我拼出了一个正方形!”很快,其他孩子也学着菲菲的样子拼出了正方形。  菲菲看
期刊
3岁的文文不爱运动,总是喜欢让大人抱,以至于她的动作协调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平衡能力较弱。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文文上下楼梯时总要借助楼梯的扶手,特别是在下楼梯时喜欢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并步下楼,不会双脚交替下楼梯。于是,我邀请文文参加“好饿的毛毛虫”的游戏。  “好饿的毛毛虫”是我们针对小班幼儿上下楼梯动作还不够协调而设计的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把滚珠、乒乓球、纸球等能滚动的材料作为“毛毛虫
期刊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通过玩水游戏以及集体教学活动,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沉浮的感性经验,比如,哪些物体沉、哪些物体浮,或者怎样让沉下去的浮起来,让浮起来的沉下去等。不过大多数活动局限于关注沉浮的材料,而忽略“排水”这一科学现象。而“排水”正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的重要突破口,是隐藏在沉浮现象背后的一个值得探究的内容。  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这个制作浮力秤的科学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排水”现象,激活
期刊
新学期开始,学校对班级进行调整。面对着一个学生来源复杂、纪律松散、成绩较差的普通班级,应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呢?
万物生长的春天即将如期而至,幼儿园一般都会把春天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n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期刊
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大量的社会信息,还可以播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因此,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对现代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若想
一、问题发现与思考  笔者学的是学校心理教育,在幼师班担任幼儿心理学教学工作。观察中发现,中专生与普高生相比的特点是:追求成人生活,自卑敏感,脆弱易恕。2010年10月份,一个班主任说班里有个女生有自残行为,需要帮忙咨询。接触发现她不认为割腕不正常。心理咨询是个求与帮的过程,像这类没想求助的学生,心理老师要怎么帮她?心理工作者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让学生“被动”咨询?为此,笔者做了这次研究。希望了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