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跳投”是现代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命中率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至关重要。探讨了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起跳;制空权;系统教学法;牵张反射
急停跳投作为篮球运动投篮技术中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得分手段,受到各层从事篮球运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分析及运用,以达到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深入了解,便于在教学和训练比赛中灵活运用。
一、篮球跳投技术的训练方法
跳起投篮,主要是掌握起跳与投篮技术统一。其难点是怎样掌握好投篮的出手时机,一般掌握在当身体即将达到起跳最高点时出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跳起单手投篮,其出手动作与原地单手投篮基本相同,只是在动作结构上增加了起跳部分,投篮动作要在空中完成。它是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在不同距离、各种角度下运用,方法多样,随机应变,可以高跳高出手,快跳快出手;可以利用侧、后侧步或转身远离对手起跳;也可以贴身跳投和跳起后由空中利用后仰、闪、躲、换手或变高手为低手投篮等,实战价值极高。其训练方法有:
1.帮助跳起投篮。持球队员作原地跳起投篮准备动作,另一队员从后面用两手扶住持球队员的两腰下部,当持球队员起跳的同时两手用力将其托起。当持球队员跳起接近最高点时,再出手投篮,使队员体会空中出手的时机。
2.近距离跳投练习。可原地起跳,也可运一次球一步急停或两步急停起跳,目的是起跳协调,保持正确动作以及其在空中的稳定性。要求蹬地要充分,起跳举球要同步。
3.中远距离跳投练习。在增加距离的情况下,先把动作做好,尤其是投篮手法和出手后的手型稳定,已达到动作定型,在调整投篮力量的大小,逐步改进手法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4.结合其他技术练习投篮。把单独的跳投技术与运、传突等技术结合起来练习,特别注意解决技术之间的衔接问题,是跳投技术熟练地与其它技术结合起来运用。
5.在比赛和对抗中练习跳投。在消极防守的情况下练习,加以巩固跳投的动作定型,逐渐过度到强烈的对抗比赛中得以实践。
二、影响跳投技术因素
跳投技术对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正如前面所述,跳投是十多种因素基于一身的结果,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跳投技术的发挥。
1.肌肉长度。弹跳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肢肌肉的绝对力量,有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肉的体积,而肌肉的发展潜力又主要取决与肌肉长度。另外,肌肉收缩的初长也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力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
2.能量释放的速率。这决定了肌肉收缩的速度,单位时间内,能量释放的速率增加时,肌肉收缩的速度会相应的增加,因而会相应增加身体离地时的初速度以及减少起跳以后的空间平衡性。其中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尤其重要。
3.肌肉内部收缩与舒张的协调能力。比如人体起跳时,股四头肌的收缩与下落时的放松之间的转化能力,肌肉收缩以后的舒张程度越强,越有利于起跳技术的发挥。
4.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能力。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增强,则主动肌收缩与之相抵消的力量就越小,主动肌的力量就越大。
5.躯干各部位的协调能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决定运动员起跳高度的上肢、躯干因素对弹跳力影响程度本别为67%、17%、11%左右。比如上肢的预摆速度越快、制动能力越强则对身体的带动效果越好,因而上肢力量的大小及摆动速度也会影响弹跳能力的发挥。腹背肌的协同作用则可以讲水平的力量转化为向上的力量,从而增强下肢力量的提升作用。
6.膝、踝关节的协调性。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是身体保持重心稳定的关键,落地前后的重心如果能始终保持在人体的中心线上则可以降低起跳的难度,这也是减少损伤的重要因素。
三、肌肉的牵张反射作用
当肌肉被牵张时,肌肉内部的肌梭就会受到刺激并将感受冲动传入肌髓,可以引起该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反射性的收缩,从而使该肌肉被牵拉的状态得到缓解,这就是牵张反射。人体在起跳前的快速屈膝会使股四头肌肌腱和跟腱受到迅速牵拉,这会反射性的引起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发生一次快速收缩,而且这种肌肉收缩与肌腱受到刺激几乎是同步的。由于牵张反射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这些肌腱的弹跳训练,以建立较高的牵张反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弹跳高度。
1.提高起跳技术的针对练习。起跳技术是跳投技术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跳投的命中率,因此应加强起跳技术的训练。起跳的功能系统为ATP—CP系统,因而在练中多采用大强度、少次数、多组说的训练方法,并尽量提高身体保持重心平衡的能力,以降低下一次起跳的难度。
2.提高膝关节、踝关节的弹跳训练。具体方法可采用:单、双脚的单摇跳绳和双摇跳绳(可以采用屈膝和直膝跳两种方法),从而建立膝、踝关节落地立即起跳的能力;高台跳下立即起跳(可以采用直立或半蹲姿势下跳)。
3.加强上、下肢肌肉及腹背肌的爆发力及协调用力的训练。具体方法可采用负轻重量的连续半蹲跳,壶铃跳等,弹跳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对力量的大小,因而进行大重量的深蹲练习也很有意义。
4.提高身体协调性的联系。具体训练方法可采台阶跳、半蹲式连续蛙跳、跨步跳、连续跳起摸篮板、双脚跨线或障碍物左右或前后交叉连续跳等。
5.加强连续起跳在篮球比赛中的实战运用。如连续起跳抢篮板球,连续封盖假投篮和假传球,挑起进攻抢篮板球后紧接跳起投篮。
四、结论
跳投技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对于小个子球员尤其重要。尽管它对于身体各项素质要求较高,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在训练中对跳投进行有目的训练,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并成为得分的重要法宝。跳投只是定点投篮的演变形势,这样就会使队员在防守上空出手来。如今,防守队员比以前更加强壮,更有运动天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跳投也让进攻队员更具攻击力。跳投的许多基本功与定点投篮一样,像持球、球的旋转。但当我们一点一点地分析跳投时,可以看出有些差别需要考虑。最明显的差别地准备投篮的时间,对于发球,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而对于跳投简直可以说没有,这意味着所有准备必须事先做好,二者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行。正确的抛物线或弧线,对跳投很重要,几乎每位选手都为球出手后飞行太平而苦苦烦恼,即使一些较好的投手投的也太低,这是一个容易改正的毛病,要求良好的心理态度。对跳投用力过程中的技术结构、力学原理和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表明投篮技术的主动力是通过膝踝、肘、肩等个关节协调用力而完成的。因此在投篮者的大脑里必须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有利于正确的理解、掌握投篮技术动作,提高命中率。掌握了正确的跳投技术,如果能在比赛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而且还能在关键时刻创造“一球定乾坤”的奇迹。
通过对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提高比赛中跳投的命中率,而且有效推动了我国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
[2]司徒嘉恒.“漫谈篮板”.《篮球特刊》.2003(3)
[3]李景方.“NBA十大弹簧腿” .《篮球》.2003(3)
[4]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
【关键词】 起跳;制空权;系统教学法;牵张反射
急停跳投作为篮球运动投篮技术中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得分手段,受到各层从事篮球运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分析及运用,以达到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深入了解,便于在教学和训练比赛中灵活运用。
一、篮球跳投技术的训练方法
跳起投篮,主要是掌握起跳与投篮技术统一。其难点是怎样掌握好投篮的出手时机,一般掌握在当身体即将达到起跳最高点时出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跳起单手投篮,其出手动作与原地单手投篮基本相同,只是在动作结构上增加了起跳部分,投篮动作要在空中完成。它是篮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在不同距离、各种角度下运用,方法多样,随机应变,可以高跳高出手,快跳快出手;可以利用侧、后侧步或转身远离对手起跳;也可以贴身跳投和跳起后由空中利用后仰、闪、躲、换手或变高手为低手投篮等,实战价值极高。其训练方法有:
1.帮助跳起投篮。持球队员作原地跳起投篮准备动作,另一队员从后面用两手扶住持球队员的两腰下部,当持球队员起跳的同时两手用力将其托起。当持球队员跳起接近最高点时,再出手投篮,使队员体会空中出手的时机。
2.近距离跳投练习。可原地起跳,也可运一次球一步急停或两步急停起跳,目的是起跳协调,保持正确动作以及其在空中的稳定性。要求蹬地要充分,起跳举球要同步。
3.中远距离跳投练习。在增加距离的情况下,先把动作做好,尤其是投篮手法和出手后的手型稳定,已达到动作定型,在调整投篮力量的大小,逐步改进手法以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4.结合其他技术练习投篮。把单独的跳投技术与运、传突等技术结合起来练习,特别注意解决技术之间的衔接问题,是跳投技术熟练地与其它技术结合起来运用。
5.在比赛和对抗中练习跳投。在消极防守的情况下练习,加以巩固跳投的动作定型,逐渐过度到强烈的对抗比赛中得以实践。
二、影响跳投技术因素
跳投技术对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正如前面所述,跳投是十多种因素基于一身的结果,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跳投技术的发挥。
1.肌肉长度。弹跳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肢肌肉的绝对力量,有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力量大小取决于肌肉的体积,而肌肉的发展潜力又主要取决与肌肉长度。另外,肌肉收缩的初长也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力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
2.能量释放的速率。这决定了肌肉收缩的速度,单位时间内,能量释放的速率增加时,肌肉收缩的速度会相应的增加,因而会相应增加身体离地时的初速度以及减少起跳以后的空间平衡性。其中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尤其重要。
3.肌肉内部收缩与舒张的协调能力。比如人体起跳时,股四头肌的收缩与下落时的放松之间的转化能力,肌肉收缩以后的舒张程度越强,越有利于起跳技术的发挥。
4.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能力。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增强,则主动肌收缩与之相抵消的力量就越小,主动肌的力量就越大。
5.躯干各部位的协调能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决定运动员起跳高度的上肢、躯干因素对弹跳力影响程度本别为67%、17%、11%左右。比如上肢的预摆速度越快、制动能力越强则对身体的带动效果越好,因而上肢力量的大小及摆动速度也会影响弹跳能力的发挥。腹背肌的协同作用则可以讲水平的力量转化为向上的力量,从而增强下肢力量的提升作用。
6.膝、踝关节的协调性。肌肉用力的协调性是身体保持重心稳定的关键,落地前后的重心如果能始终保持在人体的中心线上则可以降低起跳的难度,这也是减少损伤的重要因素。
三、肌肉的牵张反射作用
当肌肉被牵张时,肌肉内部的肌梭就会受到刺激并将感受冲动传入肌髓,可以引起该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反射性的收缩,从而使该肌肉被牵拉的状态得到缓解,这就是牵张反射。人体在起跳前的快速屈膝会使股四头肌肌腱和跟腱受到迅速牵拉,这会反射性的引起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发生一次快速收缩,而且这种肌肉收缩与肌腱受到刺激几乎是同步的。由于牵张反射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这些肌腱的弹跳训练,以建立较高的牵张反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弹跳高度。
1.提高起跳技术的针对练习。起跳技术是跳投技术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跳投的命中率,因此应加强起跳技术的训练。起跳的功能系统为ATP—CP系统,因而在练中多采用大强度、少次数、多组说的训练方法,并尽量提高身体保持重心平衡的能力,以降低下一次起跳的难度。
2.提高膝关节、踝关节的弹跳训练。具体方法可采用:单、双脚的单摇跳绳和双摇跳绳(可以采用屈膝和直膝跳两种方法),从而建立膝、踝关节落地立即起跳的能力;高台跳下立即起跳(可以采用直立或半蹲姿势下跳)。
3.加强上、下肢肌肉及腹背肌的爆发力及协调用力的训练。具体方法可采用负轻重量的连续半蹲跳,壶铃跳等,弹跳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对力量的大小,因而进行大重量的深蹲练习也很有意义。
4.提高身体协调性的联系。具体训练方法可采台阶跳、半蹲式连续蛙跳、跨步跳、连续跳起摸篮板、双脚跨线或障碍物左右或前后交叉连续跳等。
5.加强连续起跳在篮球比赛中的实战运用。如连续起跳抢篮板球,连续封盖假投篮和假传球,挑起进攻抢篮板球后紧接跳起投篮。
四、结论
跳投技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比较广泛,对于小个子球员尤其重要。尽管它对于身体各项素质要求较高,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在训练中对跳投进行有目的训练,就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并成为得分的重要法宝。跳投只是定点投篮的演变形势,这样就会使队员在防守上空出手来。如今,防守队员比以前更加强壮,更有运动天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跳投也让进攻队员更具攻击力。跳投的许多基本功与定点投篮一样,像持球、球的旋转。但当我们一点一点地分析跳投时,可以看出有些差别需要考虑。最明显的差别地准备投篮的时间,对于发球,你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而对于跳投简直可以说没有,这意味着所有准备必须事先做好,二者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行。正确的抛物线或弧线,对跳投很重要,几乎每位选手都为球出手后飞行太平而苦苦烦恼,即使一些较好的投手投的也太低,这是一个容易改正的毛病,要求良好的心理态度。对跳投用力过程中的技术结构、力学原理和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表明投篮技术的主动力是通过膝踝、肘、肩等个关节协调用力而完成的。因此在投篮者的大脑里必须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有利于正确的理解、掌握投篮技术动作,提高命中率。掌握了正确的跳投技术,如果能在比赛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不仅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而且还能在关键时刻创造“一球定乾坤”的奇迹。
通过对篮球“跳投”中起跳技术的结构、运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训练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提高比赛中跳投的命中率,而且有效推动了我国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
[2]司徒嘉恒.“漫谈篮板”.《篮球特刊》.2003(3)
[3]李景方.“NBA十大弹簧腿” .《篮球》.2003(3)
[4]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