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人语:
“上大学,学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曾几何时,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的知识圣地,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独立思考场所,是青年人无比向往的象牙塔。而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社会对大学的影响无处不在,那层大学独有的神圣光环在渐渐消失,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渐渐迟钝。不再神圣的大学让很多走进校门的新生们难以找到大学的感觉,很容易在左顾右盼中迷失自己。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新闻中常常看到。所以,很多学者倡导人们回到大学的起点、回归大学教育常识,从而让“上大学,学什么”的话题有意义。
本期《话题》栏目刊载了一些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可以看作他们对“上大学,学什么”的回答。
三份重要的“课外作业”
大学校园流传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大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公开考试,身经百战,最终获得入读大学的资格,因此校园就盛行一种观念,认为大学生活“是时候喘一口气,放松一下,好好玩一下”。他们应该选一些可轻松过关、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在大学的这几年应该好好享受,晚上在书院宿舍开派对,为办学生活动开会,通宵达旦,在所不计。如果还有空余时间的话,最好找份兼职工作,确保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对此,我另有看法:如果你选择在未来三四年“放轻松”“过好日子”和“舍难取易”,你的大学生活就白过了。以下我提出几件事,看看你们在未来几年的校园生活里能不能做到。如果你肯尝试去做,你的大学生活会更丰盛,你的未来会不一样。
一、每月读一本书,一本与你的主修科目无关、与你的专业无关的书,一本读完也不会拉高你的GPA分数的书。任何题材的书你都应该读:读一本历史书吧!我们所有人都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读一本关于世界局势的书吧!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村落而已。读一本心理学的书吧!人心这本大书要难读得多。去读关于人类文明的书,读摄影的书,什么书都去读一读,用什么语言写的书都去读一读。这样,你的生命会更丰盛。从本学年起,我们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你们要好好利用它。
二、每年至少认识一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朋友。你的班上或者书院中有国际生、内地生,你应该认识他们,跟他们交朋友。带他们去一家好的中菜馆(或者你家)、吃一顿晚饭、看一场音乐会,带他们游览香港、逛我们的历史博物馆,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反过来,请他们与你分享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引以为豪的事物和面对的问题。尝试学他们的语言,教他们讲广东话。他们会告诉你,广东话很难学,他们的语言容易很多。
三、在书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你是住宿生还是走读生,都不要错过与书院同学一同生活和享受生命的机会。至少参加一次他们的服务之旅。这里的学习团队是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成员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男女,大家不会互相竞争。在你未来的人生中,说不定这个团队会帮你一把,没有人说得准,对吧?在书院里,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你照我的话做,接受我的建议,毕业前就会读完三四十本书。会了解三四种不同文化,会讲几种语言,对世界事务也开始有所了解。你会喜欢与人合作,而不是你争我夺。你的世界会更广阔,而不只局限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你会更懂得待人接物,更善于随机应变,人缘也更好,每个人都乐于和你交朋友。未来发展事业时,你会更有本钱遨游四海。在世界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工作、发展事业和建立家庭。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2012至2013学年开学礼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同学们,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你们是清华的“本”,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清华的精神要靠你们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未来要靠你们去书写和创造。将来,你们当中注定很多人会走到舞台中央、时代前列。但是,你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朱镕基学长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校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先生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连、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意味着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二是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阶段。大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时候,大家都会对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充满好奇,你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些泡泡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你们的师兄、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上学期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到现在,这个“泡泡”已经维持了几个月,它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泡泡。这个看似充满童趣的发现,却可能对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故事,在清华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清华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期间都会加入各种科技兴趣团队和学生社团,并由此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同学之所以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因为他们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的思维范式,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性。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可以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这样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学会“珍惜”,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友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前段时间,我去看望102岁的杨绛老学长,她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她说,钱先生在清华求学4年,几乎把所有假期都用来读书,连附近的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人们都说钱钟书先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殊不知,他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同学们,大学期间,无论你们博览群书、潜心学问,还是投身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只有珍惜青春、珍惜时光,而不是痴迷游戏、沉迷玩乐,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大家要爱惜身体、珍视健康,不要整天宅在宿舍,注意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清华,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将来做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算合格的清华人。我还想提醒你们,要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结交诤友、共同进步。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学习成绩都很好,整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讨论学术、辩论问题,被称作“西南联大三剑客”,他们也由此成为几十年的好友。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只有关心同学、融入集体,才能使你们走出自我、懂得包容,体谅他人、关注公益,收获友谊和快乐,砥砺团队精神,将来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团结更多的人成就大事业。
(本文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
在大学如何成长成才
■ 黄 进〓〓〓〓〓〓〓〓〓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在大学如何成长成才”。也就是说,大家如何通过4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成为真正的人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最终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社会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
成长成才的第一要义在于人格品质的锤炼,也就是要学会做人。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应该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应该坚持民主法治、追求公平正义。同学们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成为践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合格公民。同时,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常怀恻隐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平常之心,微笑面对生活,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父母之爱、师长之恩、朋友之谊、同学之情,用责任、奉献和爱心充实快乐的生活。
成长成才的第二要义在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具备,也就是要学会学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特征就是信息量大,知识产出多,知识更新快,今天的新知识明天也许只是常识或者旧闻。所以,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你们要学会主动学习,学勤结合,勤学苦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学会快乐学习,学乐结合,找到学习的乐趣,增添学习的动力;学会感悟学习,学思结合,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升华;学会能力学习,学用结合,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就是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
成长成才的第三要义在于创新意识的养成,也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永葆生机和青春活力的源泉。当今时代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人才能否具备创新能力或潜质至关重要。巴尔扎克曾讲:“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大学期间,你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你们要培养对世界乃至宇宙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你们要注重兴趣学习和研究,因为它为创新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你们要勇于质疑、挑战权威,因为这是在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你们要注重个性发展和探索实践,因为这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长成才的第四要义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要学会做事。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讲的就是要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实验是实践,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一个人成才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同学们,你们今后必然要走向实践、服务社会。所以,大家在大学期间要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实践、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校园社团等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积极走出校园,认知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以上关于成长成才的四个要义,也融入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希望大家牢记并身体力行这四个要义,恪守中国政法大学校训精神,真正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于自我有意义的法大人。当然,在学校,还有许多独特、宝贵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希望大家在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用心去感悟、体会、珍视和传承。
(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对大学新生的几点希望
■ 邹友峰〓〓〓〓〓〓〓〓〓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的大学生活就正式开始了。从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大家也许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大学四年,看似很长,其实转瞬即逝,它能带给大家的,除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借此机会,我想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希望同学们学会担当,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同学们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长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多、底子薄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摆在我们面前的,如城乡差距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需要我们认真解决。一些西方国家以冷战思维面对中国的发展,妄图遏制和围堵中国,不断挑起矛盾和事端。如何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排除一切干扰,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期望,也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从踏入校门的这一刻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培养自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眼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志向,早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联系在一起,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发愤成才。
第二,希望同学们学会学习,踏实勤奋,实践创新。大学传授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事业成功的基础。同学们经过了高考的洗礼,都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但大学教育和你们之前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不是提供给大家标准答案,而是要你们自己去分析、判断。学习也没有高中时紧张,你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对你们完成学业至关重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基本概括了大学学习的精髓。同学们来到大学学习,首先,要博览群书、勤奋钻研,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珍惜好、利用好学校良好的学习资源。既要学好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又要学习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勤于思考,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善于发问、善于质疑、善于创新。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的趋势,同学们更要审慎分析、判断,切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再次,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同学们要逐渐学会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自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2011年,学校的科研经费达2.72亿元,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老师们丰富的科研项目为同学们参加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步步高’攀登计划”已实施多年,“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也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锻炼平台。不少同学利用这一平台,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并在全国竞赛中获奖。“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同学们安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在知识积累、实践创新和心性修养上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
第三,希望同学们学会包容,身心和谐,健康生活。同学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习俗、习惯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同学们有缘共读一所大学、共修一个专业,同处一个班级、同住一间宿舍,那都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希望同学们珍惜友情,多一些包容、多一分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愉快地度过大学时光。希望同学们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读些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会关怀、同情和感恩,懂得尊重、帮助和理解,做到团结、友善和合作,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讲文明、守纪律的人,一个气质高雅、谈吐得体、彬彬有礼、受人欢迎的人。
同学们来到大学,远离父母,需要学会生活。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同学们,身体是我们从事学习、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体育锻炼,善于自我调节,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大学四年,同学们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大家还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不要沉醉于不良情绪中,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里,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编:思 源
“上大学,学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曾几何时,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的知识圣地,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独立思考场所,是青年人无比向往的象牙塔。而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社会对大学的影响无处不在,那层大学独有的神圣光环在渐渐消失,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渐渐迟钝。不再神圣的大学让很多走进校门的新生们难以找到大学的感觉,很容易在左顾右盼中迷失自己。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新闻中常常看到。所以,很多学者倡导人们回到大学的起点、回归大学教育常识,从而让“上大学,学什么”的话题有意义。
本期《话题》栏目刊载了一些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可以看作他们对“上大学,学什么”的回答。
三份重要的“课外作业”
大学校园流传一句话:“认真,你就输了。”大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经历过无数公开考试,身经百战,最终获得入读大学的资格,因此校园就盛行一种观念,认为大学生活“是时候喘一口气,放松一下,好好玩一下”。他们应该选一些可轻松过关、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在大学的这几年应该好好享受,晚上在书院宿舍开派对,为办学生活动开会,通宵达旦,在所不计。如果还有空余时间的话,最好找份兼职工作,确保自己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对此,我另有看法:如果你选择在未来三四年“放轻松”“过好日子”和“舍难取易”,你的大学生活就白过了。以下我提出几件事,看看你们在未来几年的校园生活里能不能做到。如果你肯尝试去做,你的大学生活会更丰盛,你的未来会不一样。
一、每月读一本书,一本与你的主修科目无关、与你的专业无关的书,一本读完也不会拉高你的GPA分数的书。任何题材的书你都应该读:读一本历史书吧!我们所有人都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读一本关于世界局势的书吧!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村落而已。读一本心理学的书吧!人心这本大书要难读得多。去读关于人类文明的书,读摄影的书,什么书都去读一读,用什么语言写的书都去读一读。这样,你的生命会更丰盛。从本学年起,我们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你们要好好利用它。
二、每年至少认识一位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朋友。你的班上或者书院中有国际生、内地生,你应该认识他们,跟他们交朋友。带他们去一家好的中菜馆(或者你家)、吃一顿晚饭、看一场音乐会,带他们游览香港、逛我们的历史博物馆,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反过来,请他们与你分享他们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引以为豪的事物和面对的问题。尝试学他们的语言,教他们讲广东话。他们会告诉你,广东话很难学,他们的语言容易很多。
三、在书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论你是住宿生还是走读生,都不要错过与书院同学一同生活和享受生命的机会。至少参加一次他们的服务之旅。这里的学习团队是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成员是不计较个人利益的男女,大家不会互相竞争。在你未来的人生中,说不定这个团队会帮你一把,没有人说得准,对吧?在书院里,你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你照我的话做,接受我的建议,毕业前就会读完三四十本书。会了解三四种不同文化,会讲几种语言,对世界事务也开始有所了解。你会喜欢与人合作,而不是你争我夺。你的世界会更广阔,而不只局限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你会更懂得待人接物,更善于随机应变,人缘也更好,每个人都乐于和你交朋友。未来发展事业时,你会更有本钱遨游四海。在世界任何地方你都能找到工作、发展事业和建立家庭。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2012至2013学年开学礼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如何让大学生活更有意义
同学们,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你们是清华的“本”,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清华的精神要靠你们来传承和弘扬,清华的未来要靠你们去书写和创造。将来,你们当中注定很多人会走到舞台中央、时代前列。但是,你们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三点感想。
一是学会“做人”,做诚信的人,做实干的人,做有责任感的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朱镕基学长曾经满怀深情地回忆当年在校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先生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正所谓“为学先为人”,你们进入清华,首要的是学会做人。清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诚信、严谨,不光是做学问的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种修为。希望同学们记住,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大家更要记住,百年清华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命运相连、荣辱与共,进入清华人的行列就意味着肩负起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为此,同学们要恪守行胜于言的校风,发扬清华人的实干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将来像前辈清华人一样,以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社会,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
二是学会“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善于独立思考,养成独立人格。青年时代是最具有创造活力的阶段。大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小时候,大家都会对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充满好奇,你们也会遗憾地发现这些泡泡只能维持几秒钟。但你们的师兄、航天航空学院的杨锦同学,上学期参加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时,用微纳米颗粒做出了一种“永久的泡泡”,到现在,这个“泡泡”已经维持了几个月,它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泡泡。这个看似充满童趣的发现,却可能对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这样的故事,在清华无处不在。正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清华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期间都会加入各种科技兴趣团队和学生社团,并由此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些同学之所以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因为他们不局限于传统和常规的思维范式,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首先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性。陈寅恪先生讲“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我写信希望同学们独自来学校报到,就是希望大家从独立生活开始,进而学会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独立生活是一种自主、自立的生活态度,让大家能够独自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选择。独立思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让大家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独立人格是一种不依附他人和权威,具有自我人性与追求的精神品格。独立思考和独立人格可以帮助你们激发好奇心、启迪想象力、建立批判性思维,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这样才意味着你们可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是学会“珍惜”,珍惜青春,珍惜健康,珍惜友谊。大学时代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前段时间,我去看望102岁的杨绛老学长,她回忆起钱钟书先生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她说,钱先生在清华求学4年,几乎把所有假期都用来读书,连附近的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人们都说钱钟书先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殊不知,他入学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正是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读,才成就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大师。同学们,大学期间,无论你们博览群书、潜心学问,还是投身社会工作、社团活动,只有珍惜青春、珍惜时光,而不是痴迷游戏、沉迷玩乐,才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同时,大家要爱惜身体、珍视健康,不要整天宅在宿舍,注意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清华,体育不及格不能毕业,将来做不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不算合格的清华人。我还想提醒你们,要珍惜友谊、热爱集体,结交诤友、共同进步。西南联大时期,杨振宁、黄昆和张守廉三个人同住一间宿舍,学习成绩都很好,整天形影不离,常在一起讨论学术、辩论问题,被称作“西南联大三剑客”,他们也由此成为几十年的好友。其实,人格独立和公共生活并不矛盾,只有关心同学、融入集体,才能使你们走出自我、懂得包容,体谅他人、关注公益,收获友谊和快乐,砥砺团队精神,将来能够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团结更多的人成就大事业。
(本文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
在大学如何成长成才
■ 黄 进〓〓〓〓〓〓〓〓〓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在大学如何成长成才”。也就是说,大家如何通过4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成为真正的人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人心中或许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一个人是否真正成才,最终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社会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
成长成才的第一要义在于人格品质的锤炼,也就是要学会做人。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不应该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应该心系祖国、情系人民,应该坚持民主法治、追求公平正义。同学们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成为践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合格公民。同时,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常怀恻隐之心、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平常之心,微笑面对生活,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父母之爱、师长之恩、朋友之谊、同学之情,用责任、奉献和爱心充实快乐的生活。
成长成才的第二要义在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具备,也就是要学会学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特征就是信息量大,知识产出多,知识更新快,今天的新知识明天也许只是常识或者旧闻。所以,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你们要学会主动学习,学勤结合,勤学苦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学会快乐学习,学乐结合,找到学习的乐趣,增添学习的动力;学会感悟学习,学思结合,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升华;学会能力学习,学用结合,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的就是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可以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
成长成才的第三要义在于创新意识的养成,也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永葆生机和青春活力的源泉。当今时代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人才能否具备创新能力或潜质至关重要。巴尔扎克曾讲:“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大学期间,你们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你们要培养对世界乃至宇宙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你们要注重兴趣学习和研究,因为它为创新思维提供充足的营养;你们要勇于质疑、挑战权威,因为这是在创新道路上迈出的坚定步伐;你们要注重个性发展和探索实践,因为这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长成才的第四要义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要学会做事。南宋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讲的就是要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也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实习实验是实践,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一个人成才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同学们,你们今后必然要走向实践、服务社会。所以,大家在大学期间要通过积极参与实习实践、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公益活动和校园社团等来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积极走出校园,认知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以上关于成长成才的四个要义,也融入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精神。希望大家牢记并身体力行这四个要义,恪守中国政法大学校训精神,真正成为于国家、于社会、于家庭、于自我有意义的法大人。当然,在学校,还有许多独特、宝贵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希望大家在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用心去感悟、体会、珍视和传承。
(本文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2012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对大学新生的几点希望
■ 邹友峰〓〓〓〓〓〓〓〓〓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的大学生活就正式开始了。从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起,大家也许就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大学四年,看似很长,其实转瞬即逝,它能带给大家的,除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它能教会同学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共处。借此机会,我想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第一,希望同学们学会担当,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同学们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长身体,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口多、底子薄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摆在我们面前的,如城乡差距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需要我们认真解决。一些西方国家以冷战思维面对中国的发展,妄图遏制和围堵中国,不断挑起矛盾和事端。如何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排除一切干扰,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迫切期望,也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从踏入校门的这一刻开始,就要培养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培养自己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战略眼光,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志向,早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联系在一起,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发愤成才。
第二,希望同学们学会学习,踏实勤奋,实践创新。大学传授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事业成功的基础。同学们经过了高考的洗礼,都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但大学教育和你们之前接受的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不是提供给大家标准答案,而是要你们自己去分析、判断。学习也没有高中时紧张,你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对你们完成学业至关重要。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基本概括了大学学习的精髓。同学们来到大学学习,首先,要博览群书、勤奋钻研,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珍惜好、利用好学校良好的学习资源。既要学好专业知识,打牢专业基础,又要学习科学精神,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勤于思考,培养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要善于发问、善于质疑、善于创新。特别是面对当今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的趋势,同学们更要审慎分析、判断,切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再次,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同学们要逐渐学会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自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2011年,学校的科研经费达2.72亿元,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老师们丰富的科研项目为同学们参加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学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步步高’攀登计划”已实施多年,“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等实践活动也为同学们搭建了良好的锻炼平台。不少同学利用这一平台,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并在全国竞赛中获奖。“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同学们安下心来读书、静下心来思考,在知识积累、实践创新和心性修养上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
第三,希望同学们学会包容,身心和谐,健康生活。同学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习俗、习惯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同学们有缘共读一所大学、共修一个专业,同处一个班级、同住一间宿舍,那都是百年修来的缘分。希望同学们珍惜友情,多一些包容、多一分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愉快地度过大学时光。希望同学们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读些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学会关怀、同情和感恩,懂得尊重、帮助和理解,做到团结、友善和合作,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不断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讲文明、守纪律的人,一个气质高雅、谈吐得体、彬彬有礼、受人欢迎的人。
同学们来到大学,远离父母,需要学会生活。从入学开始,就要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同学们,身体是我们从事学习、工作的基础,只有坚持体育锻炼,善于自我调节,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大学四年,同学们难免会遭遇困难、挫折,大家还要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不要沉醉于不良情绪中,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里,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在201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