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们的隐私在被谁计算、访问和消费?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的身份被数据化,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上。
  我們身处一个怎样的时代?今天你在聊天软件上聊过天的好友,很可能出现在你的Facebook推荐好友列表里,今天你在自媒体发表的一条消息里有和健身相关的器材,很可能就出现在了流媒体推送广告里。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推荐还没有冒犯到你,看看最近几年都发生了什么。2016年,Amazon推出了“未下单先调货计划”,通过挖掘大数据预测用户的下单,提前调货发送至转运中心,缩短配送时间。2017年,美国征信机构Equifax数据泄露,导致几乎全美一半人口的个人信息掌握在黑客手中。2018年,剑桥分析公司非法收集Facebook用户信息。并基于分析结果干预美国大选。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的身份被数据化,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以更细粒度的数据形式呈现,进而整个社会的“像素”得到显著的提升,并促进了数字“成像”的发展。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以自组织或者组织的形式参与其中,组织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可以通过“科学”层面的可能性、程式化和可重复要素的数据算法表达,以及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去尝试“量化”的情感、心理和认知等“艺术”层面要素的表达,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大数据驱动的管理范式走进我们的视野。尽管大数据所涉及的隐私保护边界以及支撑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在风口浪尖,但对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法律表述和技术支撑仍然要经过漫长的演化和推进。
  什么是隐私?在具体的界定中,不同文化或个体可能有不同理解。但对个人或组织来说特殊或敏感的不愿意暴露的数据就是隐私,无疑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隐私概念。从隐私的类型来看,隐私可划分为:与银行、金融机构相关的财务隐私,与患者患病和治疗相关的医疗隐私,公民在行使投票权利时涉及的政治隐私,使某用户在互联网上暴露该用户自己的信息以及谁能访问这些信息的互联网隐私,以及其他数据和信息的保护。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定中,个人信息权的划定和保护并没有可实操的法规来保护。而我们很少了解到我们只有QQ号码的使用权,我们更无法想象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在“黑市”上如何被批发。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大数据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这并不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唯一问题。
  从数据保护技术的角度出发,基于大数据生命周期和大数据架构体系的不同的分类视角,匿名化技术、存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权限设定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丰富了大数据信息保护的手段。比如,我们并不希望医院在向疾控中心等研究机构提供疾病预防和决策相关的数据支撑时,泄露病人的隐私,上市公司也并不希望自己发布的财务年报和新产品信息在成为开源信息的时候,因为未经处理而给竞对公司可乘之机。这就要求,在数据挖掘的过程中使用数据失真和数据加密技术来挖掘有价值的模式和规律而避免敏感数据的泄露。而在文章一开始描述的我们正面临的大数据隐私问题,已经暴露了目前的大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而对大数据平台的安全监管也对企业和社会提出了更多机制方面的挑战。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乏新的技术,区块链技术将对去中心化大数据交易过程中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没有完全的探索清楚,但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价值激励、安全信任等方面是个有效方法正在得到证实,为改进数据市场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区块链技术中数据拥有者对数据流通权限的确认和数据确权,以及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关键自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区块链的应用所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平行:埃文奥拉夫》呈现了荷兰著名摄影师埃文奥拉夫最近十五年创作生涯中的近五十件作品,其中数件作品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作为当今荷兰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奥拉夫长于时尚摄影和廣告拍摄,但本次展览避开了其已然广为人知的作品,聚焦于他的个人创作。在奥拉夫的作品中,高超的风格塑造和丰富的视觉体验平行共生。他的系列作品揭示了其创作的两个核心元素,其一是自传性,其二则是场面调度和舞台编演。  正
期刊
电影《超体》里讲了一个趋势:当人的智能开发到100%后,作为智能承载媒介的身体就会灰飞烟灭,“I am everywhere”说明能量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此时转化为了“神”。而当物质媒介不再能承载信息能量的时候,媒介形态即会消散。而图像就是这样充斥满了“everywhere”,它有着巨大的能量,也有着巨大的虚妄,它即是终结,却也是起源。  我自己进行的各种影像实践,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摄影艺术
期刊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首次在中国举办了个展。展览以百余幅胶片作品回顾了其三十年来通过相机镜头与经典建筑进行的独特对话,而其中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全新创作也是第一次对公众亮相。  埃莱娜比奈1959年出生于瑞士索雷尼奥,成长于意大利罗马。她曾就读于欧洲设计学院的摄影专业,毕业后在瑞士日内瓦大剧院短暂任职摄影师。八十年代中期她与时任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教师的丈夫白瑞华移居伦敦,并逐渐
期刊
《流浪地球》,这部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内观众对科幻影视化的空前关注。其中,借助高规格的拍摄技术所呈现出的幻想世界,令受够了过往国产电影粗制滥造画面感的人们,一时间为之振奋欣喜。观影之后,我不禁想起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那部拍摄于苏联时期的科幻电影《潜行者》,并试着以其摄影美学来反观我们的这部国产佳作。  就制作环节而言,《流浪地球》主要场景的拍摄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内完成
期刊
乌克兰艺术家Tania和Roman是一对情侣艺术家组合,他们以Synchrodogs的名义出现,用表演击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屏障,并将超现实或非现实的梦与想象重置于日常。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物质、精神被干预和重构,视野忽然变得暖昧起来。  在Tania和Roman看来,身体与物质、自然之间似乎并没有坚固的界限,日常与记忆也都是可以穿梭的空间。在他们获得丘克艺术奖特殊提名的作品《睡眠梦幻曲》中,两人
期刊
哪怕在一些干扰性很强的场域中,艺术家张培力的创作都能保持极清晰的力度——一击即中。作品里那些重叠的典型新闻语汇,歇斯底里地鼓掌,牺牲前的狰狞时间,是他对那个特定年代意识形态特征的剪辑、回放、重复,不带任何赘述的明朗反复调。之外,他常提及,像是洗鸡、外科手术手套这类内容都和父母的医生职业脱不了干系。而今天,在上海鱼龙混杂的原南市区仁庐空间里,这则“关于强迫症的年度报告”,依然无处不涉及与医院里头那种
期刊
摄影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女性艺术冢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她们往往凭借自身强大的信念、热情和创造力,推动摄影抵达更崇高的境界。在此,我们将为大冢介绍当今艺术界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摄影师,而将她们串联于此的线索,正是作品深层的敏锐洞察和超现实特质。  辛迪·舍曼  辛迪·舍曼是美国先驱女摄影师、电影导演和艺术家,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实践和思想充满离经叛道的挑战精神,其融入概念艺术、具有表演性的
期刊
在不久前的中国,浪漫的爱情,无论是作为个人体验还是人性根本的需求,都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被置于次要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爱情以及爱情的外在表达再次浮现。摄影师刘香成在照片中记录了那个人们在爱情面前小心翼翼而跃跃欲试的八十年代。从那以后,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经济和物质的发展,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更是干态万状,而上海的街道里不时上演着的婚纱摄影行业小插曲,无疑是婚姻社会仪式的绝
期刊
有人说,伍冰枝能够雀屏中选,是因为她有卓越的才华、独具亲和力的公众形象和超越于党派之争的背景。而伍冰枝如此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这个世界上,要想站在别人前面,就要变成别人眼里不可缺少的人。”  在阅读这一切之前,我们不妨听她从“心”说起:  我有一颗棘手的心脏。现在,我认为一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是,虽然你不知道自己的心脏能跳多少次,但能决定在心脏跳动的这段时间内生活得最好。在我的心脏像现在这个样子之
期刊
本文摘自《诚如所思:加速的未来》  图文致谢广东美术馆  我们今天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由人造数据组成的世界。数字代码构成了一场革命的基础,这场革命可能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文化曾经是以二维符号为基础的,计算机可以模拟一个移动的三维空间,从而成为未来的三维表示方式,而建筑师和设计师现在已经在使用这种方式了。由于数字文化技术的发展,事物和符号世界之间的关系变得可逆,我们未来将生活在一个由传感器和智能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