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命名的源流关系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摩尔石的命名,得自于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1898-1986年)的名字,这在石种的命名上可谓绝无仅有的一例。
  本文作者对摩尔石的命名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就“观赏石命名”的问题展开讨论、投稿。
  
  随着当今赏石艺苑的发展与提高,人们不断发掘出新石种,充盈与丰富了石坛,使赏石艺术步入人文文化之境。但是为新石种命名,不能草率处事,应予以对比考证,以国情为本,在有源的脉路中寻找,不能背离我国文化的基础。给石种命好名,是从完善赏石文化角度着眼,不仅是对赏石的开发和鉴赏,而且也是文化与科学并举的前提。
  为某类石种命名,宗旨是弘扬赏石文化、使之万古流芳,但要慎行为策。赏石艺术是在各类艺术中,以“古老”而称雄的,因此命石名要与古老艺术相匹配,彰显古韵。我们不能忽视我们是文化大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前贤给我们铺垫的取之不尽的多元文化,我们应认真的加以运用。任何上层建筑领域,都不能脱离时代的精神。在赏石文化进程中,要悟我国国情、国威、国古、国风、国礼等,纳其精神,使其生命力更赋艺韵文韵,使赏石文化之花绽放在艺坛中。
  赏石艺术源于我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赏石文化宝库,开感悟“天人合一”赏石之美的先河,为人类精神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从而奠定了我国人民对赏石艺术审美取向的基础。
  我国赏石文化中存在着固有的基因特性与个性,这标志着我们的审美思维与西方审美思维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差别可谓分水岭。尤其是西方现代抽象作品,我们应认识到这种作品的指导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是因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思维方式与我们有本质的不同。
  我们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近百年来,我们引进了不少西方古典写实杰作,将其纳取吸收,成为学习西画者必备的基础教材,以刘海粟、徐悲鸿等一代大师为代表。他们的大作已成为中西结合的典范,为此使众多美术工作者,调研攻读西方雕塑名作,如“大卫”、“维纳斯”等等,都从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和启发。
  赏石是以自然美为主宰的,可谓大美,因此任何现代雕塑作品均无法与之媲美。众所周知,自然美超越人为美(雕塑创作)的观点已成共识,两者对比,自然美的赏石,用人为美的作者冠名,冲淡了自然美的多方位含义与价值,将两者混为一谈,违背了原生态之美无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的个性。为此,用现代的造型艺术形式为之命名,在无形中降低了亿万年之久天赐赏石之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课题。
  摩尔,英国人,生于上个世纪前半叶。二战时期曾当过随军记者,有一定的美术修养。画过很多速写作品,后来从事以抽象为主的雕塑创作,如《母与子》,《老夫老妻》等形似的模仿入骨头的作品。摩尔本人不善张扬,长期住在伦敦乡间,他的作品在英国有一定影响。
  2000年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展出过,起初因体型太大无法在一般展馆陈列,最后只好移到北海公园展出,加之我国观众对西方赏石艺术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以至圈内雕塑家们也未能对其认同,因而未能取得摩尔本人和经办方所预想的效果。
  笔者认为用他的名字为石种命名,与我国赏石艺术存在着很多不匹配的地方。首先是他的创作思维大多是从人骨头中获得的启发,他对赏石之美没有丝毫认识,不理解赏石“天人合一”之美。此石种涵盖了多元美的价值,对此我们应认真地以科学为前提,全方位地去品味与感悟。而摩尔的创作不具备此石种所要表达的灵魂。
  我们深知,赏石艺术包括两大门科学,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石为质之中藏、博如艺海,展现着无限风采。而能否在赏石艺苑中出现用个人之名命天然石种是值得商榷的。为此人们要思考摩尔的作品并做出对比,评定他对我国产生何种影响与价值,不能随意的冠名。
  从长远而言,要给后人留下深刻的教育意义,应将赏石艺术的源流、脉络捋清,这些必将要载入我国赏石艺术史册,无形之中也会将摩尔载入,因此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不能小视命名的问题,它起着导向的作用。而这种以人名命名的举措,是将赏石艺术局限于小天地之中。
  我们在深入思考中看到:
  一、赏石的寿龄均在亿年以上,而摩尔的作品是用现代西方意识所形成的流派所创作出的,与我国赏石拼在一起,极不匹配,降低了赏石的古韵。
  二、广西所产这类奇石是天然的,无人为创作因素,为原生态,品位不同且所要表达的含意也截然不同。而摩尔的雕塑,是以自我的审美观、价值观为导向,作品歌颂或批判均以该国国情及风土人情为出发点。那么我们引进的目的是什么?
  三、渲染他,而他无任何有为我国作出有贡献的事例,在美学界也无影响,这种“不交广播费”的事,也应思考。
  广西是少数民族之乡,是否可以用少数民族的名称来命名石种,如壮乡石、侗乡石、苗乡石等,这将富有地域特色,意境深邃。我国从古到今有诸多智慧之士,若师古运今予以研讨石种的命名问题,定会“蕴育”出恰如其分的名称。
  本文仅属个人意见,若有不足之处,望同道指正。
其他文献
绿碧玉象形石,具有鲜明的“狼”的外形特点,两耳警觉竖立,鼻部俏色突出,嘴部轮廓略尖,似有獠牙露出……而它的特点还远不止这些,它的形象,引发了观者在《狼图腾》一书开启人们对狼性重新认识之后,再一次任想象在草原驰骋,以石为媒,体味人性与狼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狼族在漫长的游牧时代的顽强不屈如石在戈壁中亿万年的坚定。  这一立体的狼图腾,不仅连接着人、狼、石与自然,也将远离我们的精神、文明、草原、戈壁拉得
期刊
自杭州机场沿杭徽高速公路,西行100公里至临安市。临安钟灵毓秀,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自临安继续西行70公里,过昌化镇至龙岩下高速公路,转入浙西大峡谷。浙西大峡谷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景观集峭壁悬崖、秀峰幽谷、飞瀑碧潭、溪潭奇石、翠林绿草为一体,既雄浑壮丽,又清逸寂寥沿大峡谷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行40余公里到上溪乡,前面不远处
期刊
流淌的姿色、神似的美妙潜藏在珠玉的洗练下,带着几分自我的膜拜,赋予它无可辩驳的诱惑,秘而不宣。  远观,近看,不喧,不闹。是虔诚,也是灵魂。合而为一的构想,掬起的是欢喜心意。    收藏:李涛
期刊
在祖国的西北,气势雄伟的祁连山北麓,著名的丝绸古道河西走廊的中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原肃州(今酒泉)之南,故名肃南。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译为“裕固”,寓意富裕巩固之意。其东同天祝、凉州接壤,南与青海省祁连县、高台县和天俊县三县相邻,西接肃北、北邻玉门、嘉峪关等十县市,西北至东南长达650公里,为全国县界之最,全县面积2.3万平方公里,海拔1327~556
期刊
玛瑙花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丰富,盘曲虬结而上,思维飘忽不定,此方作品贵在神似。  头部和尾部翘起,思维突围似的打开。暗红巧着于白玛瑙中,平添层次感。昂首傲视,呈顾盼姿态,仿若欲展羽翼。整石十分提气,不食人间烟火的高贵用言语难以表达,而一泻千里的美丽早已冲破禁锢,来到眼前。
期刊
本刊讯(记者其实)5月12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分会场开幕式在龙园九龙壁广场隆重举行。全国人大民委主任、中国观赏石协会荣誉会长马启智,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闰振堂,龙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小明,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高谊明,赏石名家蓝天野以及乌干达驻华大使,BCI代表、美国华盛顿博物馆馆长汤姆先生等参加了开幕式。  开
期刊
打开邮件,图未显,字先出:述说和平——别样的名字。说,而悦而兑,以音意起卦,上则是“泽”。和平——包容博大和顺,似有坤意。“萃”卦成然。这真是未见其石,名先夺人。《易》云:萃,荟萃之意,上兑以悦,下坤为顺,上和悦而施恩泽,下则顺从聚集,人心所向,天下归顺,所以亨通。一“萃”则荟人气,占先机。越发想一睹石之风采了。  急急打开,石画了然:人若山峰居右下近半幅,紫红石肤,低眉含领,目光所及有一鸽立手腹
期刊
编者按:  在本刊前两期的《市场》栏目中,就“产地石商进驻一二线城市”的相关话题,从石商的角度出发,相继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内容刊出后得到了石友与读者的积极反馈,本期,大连石友李光先生,将从“非产地市场”这一新的角度继续上期的话题……    产地石商向异地发展的问题,是当前观赏石事业发展的一个极有意义的话题:如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样,在全国观赏石事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反差极大的现象,即在不同地
期刊
2011年4月23日,“黎氏阁杯”全国各地的石友前来参加,展会逐渐成为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会展之一。本届“石博会”由山西省文化厅、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奇石专业委员会、太原市三晋民间艺术品协会主办,由山西黎士阁家居MALL店三晋奇石街承办,得到国家和兄弟省市协会、专家以及赏石界媒体、专家的高度重视。  本刊讯(记者其实)2011年4月23日,中国·山西第三
期刊
仿灌木形底座,重现野外环境的同时,正好支起主石与地平线约三十度角,如一只站着的袋鼠,缩着前脚,笑眯眯地招呼着卧在面前的小袋鼠。成年袋鼠毛色棕黄,小袋鼠四个月毛长齐全时,背部是黑灰色,与眼前这一大一小正好吻合;不只颜色契合,形状也相似,特别是都有“耳朵”,更是逼真。  妈妈与孩子,永恒的亲情主题,藏者在底座与布局上又费了心思,让此局具备活力的同时充满了张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