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中“矛盾对峙”的存在主义内蕴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矛盾对峙”的修辞方法广泛存在于穆旦的诗歌创作中,表现为同一诗行内性质对立词汇的并置,诗歌情景场面的对立和突转等。“矛盾对峙”意味着诗人对各事物本来属性的怀疑和摒弃,与存在主义思想内蕴相契合。
  关键词:穆旦 “矛盾对峙” 存在主义
  一、“矛盾对峙”的表现
  从直观感觉出发,穆旦诗歌的叙事、情感节奏并不是均一、和缓的,而是明显存在节奏的陡然变动,以及情感态度的对立突变。具体表现在性质对立词汇的并置,不同小节、不同诗行之间情感态度的陡然变化,这种刻意营造的“矛盾对峙”广泛存在于穆旦的诗歌创作中。
  如《蛇的诱惑》:“带着一阵疲乏,穿过污秽的小巷,/细长的小巷像是一支洞箫,/当黑暗伏在巷口,缓缓吹完了/它的曲子:家家門前关着死寂。/而我也由啜泣而沉静……”这一小节内,场景从黑暗寂静的小巷切换至五光十色闹腾的大街,而“我”的内心沉寂也被打破。作者刻意使用了一些相反意义的词来塑造前后反差对峙的效果,如“黑暗”与“光明”“死寂”与“闹声”“伏在”与“翻滚”等等。在诗歌《出发》中,诗人亦将词性对立的词语运用到同一诗行中,如“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智力和体力蠕动着像一群野兽……给我们失望和希望/给我们死……给我们善感的心灵又要它歌唱/僵硬的声音……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在诗人笔下,智力、体力本来是文明和受教育的象征,却被写成像未被开化的野兽一样蠕动,善感的柔软的心灵却歌唱僵硬的声音,丰富使人联想到美好的丰收,然而收获的却是众多痛苦。这些矛盾、对峙的构建使读者一遍遍感觉到了情节的反转和突变,增添了诗歌意义的含混性。
  除了同一小节内的矛盾对峙,诗人还塑造了小节与小节之间意义的对峙和矛盾。如《防空洞里的抒情诗》,诗人首先将目光聚焦在地下防空洞里的阴森恐怖场景,在下一小节,诗人便开始对上海温馨明丽的都市生活展开铺陈。
  二、“矛盾对峙”的存在主义内蕴
  诗歌形式及其组织架构是诗人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穆旦在其诗歌中惯用的“矛盾对峙”也是一种有意味的艺术策略。20世纪40年代,穆旦虽然还没有前往美国留学,但是毕业于外文系,并长期从事与英文有关的翻译等文职工作,穆旦是非常有机会接触欧洲最新社会思潮的,再加上与文人朋友的思想交流,西方哲学思想比较容易对穆旦产生影响。
  首先 “矛盾对峙”指向事物固有属性的不可靠,这与存在主义哲学放弃追问本质,而关注现象的基本观点是吻合的。对立性质事物的并置,是对双方事物性质的怀疑和消解,意在说明事物性质的不可靠性,诗人对事物既定的本质属性是持怀疑态度的。萨特曾说:“所有的存在主义者,不管他们是基督教的存在主义者,还是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他们的共同点,仅仅归结为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都认为存在先于本质,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主观性出发。”①相比于“此在”的事物,存在主义者更加关注此在的事物如何“去存在”,事物的本质并不是由事物先天“此在”决定的,而是由事物如何作用、如何运动、如何“去存在”决定的。关注现象、关注事物如何“去存在”构成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回观穆旦诗中的“矛盾对峙法”,诗人摒除了先前人们对“钢铁”“海棠”“远古”“大旗”本身性质的固有认定,而使用了颠覆性的搭配组合,事物在诗句中具有特有的存在方式,与别的事物发生独特的联系,诗句中事物的运动就是其此刻的“去存在”。
  其次,穆旦许多诗的主旨指向对自我的追寻,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也有契合性。存在主义的基本论题是“人生是什么”,存在主义者看重个体人生的后天运动,关注个体对自我人生的创造作用。萨特曾说:“存在主义的宗旨就是要使每个人自己来掌握自己,同时,要把每个人的存在的全部责任直接地放在他自己的双肩上来承担。”②
  对于存在主义者来说,一个人对人生意义的看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的实际表现,这个“看法”非常重要。穆旦在很多诗篇中表现出了对这一“看法”的重视,即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追问。如著名的《蛇的诱惑》,诗人写道:“你不要活吗?你不要活得/好些吗?……我是活着吗?我活着吗?我活着/为什么?”③在《控诉》中诗人反复追问“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诗人在应该做什么以实现生命意义面前,始终是焦虑不安的,诗人想要积极地运用“此在”“去存在”,这正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观相契合。
  注释:
  ①②③高宣扬:《存在主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4页,第65页,第77页,第24页。
  参考文献:
  [1]穆旦.穆旦诗文集(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易彬.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王毅.围困与突围:关于穆旦诗歌的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1998(03).
  [4][法]高宣扬.存在主义[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郭金晶,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近几年来陆续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后殖民主义以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揭示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与权力关系、东方主义、全球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脑部、胸部、肺、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在骨
80后东北作家郑执凭借《仙症》获得2018年“匿名作家计划”首奖.作品凭借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直接峻厉的笔触以及精巧的故事内容获得评委毕飞宇、格非与苏童的赞赏和肯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20世纪的头三个十年里,现代作家大多致力于启蒙与救亡的急迫任务,如饥似渴地接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企图以救亡和启蒙寻找动荡时局的出路.许许多多的作家都致力于对外国文学
摘要:国内外对文学作品的人际意义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选取文学作品的一个章节或者人物的对话,从而对所选取章节或人物对话进行语气系统以及情态系统的分析。本文将运用语气系统理论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汉译版中人物的全部对话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以及小说背后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 语气 对话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在第二次度蜜月期间遇到了
“时间之狱”和“纯粹时间”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提出的一种独特的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是一座环形的监狱,并且没有出路.这种时间观在他的多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厦门市在1997年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同步为参保职工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采用“政府主导、集体投保、市场化运行”的方式,由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作为集体投保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