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校园广场是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有效组合流动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创造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校园环境,是校园广场设计的主要目的。不过,当前校园广场的建设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校园广场的设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用过程中也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同时,校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在设计时更应该关注其动态发展与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校园广场设计的必要性
学习、休闲、社交等多种生活需求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新追求,这就引起了公共空间交往场所的大增。而传统大学校园的整体性和宜人性已被大学校园的规模超出于预期的扩张、扩建逐步淹没。因此,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更应该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性。例如,校园广场的植物需要合理安排组合摆放时间和利用空间,这样能够更好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广场成为丰富学生公共文化生活的最佳场所。但是不少广场景观也遭遇到了人为破坏,使得广场景观与校园整体形象不协调,同时也与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格格不入。校园文化广场的建设人性化就更显迫切。
二、以人为本理念校园广场设计的应用情况
(一)广场融合校园的整体性
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公共空间体系,广场作为校园的组成结构之一,不同的广场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区位、性质等。例如图书馆广场是在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功能性更多的就是推动阅读。休息广场是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休息。因此,不同地理区位和主体性质的大学广场建筑应协调整个大学校园整体空间,表达和发挥实现广场功能。
除此之外,校园广场也完全可以将其看成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广场空间,设计师要处理好与广场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空间色彩、空间大小等各个方面,以便最终形成其与校园广场空间的有效联系。同时,广场在建筑功能区的分区、空间的合理划分等各个层面上也要做到整体合理协调,形成一个分而不散,划而不乱的有机和谐整体。
(二)广场多样性适合不同人群使用
广场建筑设计的组合多样性主要包括空间类型多样性、设施形式多样性以及广场功能的组合多样性。参与活动的人数、参与者的年龄、不同院系的学生、互动关系不同等,都要求广场具有的不同的公共空间活动形式。这就可以考虑建设不同客厅空间面积大小的大型广场,满足不同人数的活动需求。也可以建设规划不同的学习空间,例如年轻学生的学习空间,稍有些年长的老师们的交流空间等。
同时,多样的广场空间需要多样的广场环境、文化设施来支持,例如广场人数较多就可以要求立体广场,有一定大面积的道路铺装,并且要有一定大的空间和多层次的环境变化。不同地域年龄的多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城市人们有可能在一个广场内同时进行多种文化活动,广场因此而演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并且具有极高可塑性的校园环境信息系统。
(三)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原则
在校园广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相关广场设计工作人员对学生和在校老师的使用需求、相关交通路线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创新,从而通过设计创造出可以和满足大家不同需求的新型校园广场使用空间。同时,校园广场的整体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涉及到各年龄段校园人群特点等,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校园中特殊人员的使用需求。其中,无障碍通行设计是校园广场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内容。
其中,无障碍通行设计是校园广场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内容。广场不仅要尽量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群体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到中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群体,在校园广场设计和规划建设时的管理应注意给予更多体贴性的关怀。在户外广场周围地形上稍有轻微起伏的部分地方可以设计一些坡道,在不明显影响校园广场整体功能发挥的同时,应该为特殊群体开辟较为安全的休息空间。同时,像户外广场还可以设立必要的标识,帮助大家能够及时辨别方向。
(四)满足文化需求
校园广场是增进人们对于中国校园文化认识的重要展示场所,是引导人们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实现校园广场的使用性能时,还要突出其文化价值,实现校园广场的人文性能。在阐述历史文化时,要考虑广场环境是否符合反映学校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历史特征,深刻理解与充分领悟不同广场文化的独特文化和特殊使用需要,从而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感的校园广场。
(五)广场的细节处理更突显人性化
校园广场的人性化合理设计也要突显其细节处理。无论是室内场所的座位设计还是户外场所的多重因素考虑,例如光照遮阳,使户外校园广场能长久带给人们一种心理、生理上的舒适。景观设计效果细节应该包括:广场周围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的外观质感和装饰色彩、地面的高度和地板铺装等各种硬质景观,以及绿化的配置等各种软质细部景观。注重自然绿化的生态调节,在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自然功能的作用同时,应更多地被赋予其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不同的自然树种、花草等都表现季节相间的变化,使大家亲身感受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存在。
三、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设计一个校园文化广场,不仅能够充分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发展,还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师生们在享受校园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理念作为办学宗旨,关系到在校学生、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校园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考虑以人为本的校园广场设计,实现环保舒适、人性化多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王仕霖(1999-03),男,滿族,辽宁省营口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专业,环境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校园广场是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有效组合流动的时间和固定的空间,创造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校园环境,是校园广场设计的主要目的。不过,当前校园广场的建设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的,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校园广场的设计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用过程中也缺少了对人的关怀。同时,校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在设计时更应该关注其动态发展与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校园广场设计的必要性
学习、休闲、社交等多种生活需求成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新追求,这就引起了公共空间交往场所的大增。而传统大学校园的整体性和宜人性已被大学校园的规模超出于预期的扩张、扩建逐步淹没。因此,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更应该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性。例如,校园广场的植物需要合理安排组合摆放时间和利用空间,这样能够更好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广场成为丰富学生公共文化生活的最佳场所。但是不少广场景观也遭遇到了人为破坏,使得广场景观与校园整体形象不协调,同时也与以人为本的办学观念格格不入。校园文化广场的建设人性化就更显迫切。
二、以人为本理念校园广场设计的应用情况
(一)广场融合校园的整体性
校园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公共空间体系,广场作为校园的组成结构之一,不同的广场也有着不同的功能、区位、性质等。例如图书馆广场是在图书馆的组成部分,功能性更多的就是推动阅读。休息广场是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休息。因此,不同地理区位和主体性质的大学广场建筑应协调整个大学校园整体空间,表达和发挥实现广场功能。
除此之外,校园广场也完全可以将其看成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广场空间,设计师要处理好与广场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空间色彩、空间大小等各个方面,以便最终形成其与校园广场空间的有效联系。同时,广场在建筑功能区的分区、空间的合理划分等各个层面上也要做到整体合理协调,形成一个分而不散,划而不乱的有机和谐整体。
(二)广场多样性适合不同人群使用
广场建筑设计的组合多样性主要包括空间类型多样性、设施形式多样性以及广场功能的组合多样性。参与活动的人数、参与者的年龄、不同院系的学生、互动关系不同等,都要求广场具有的不同的公共空间活动形式。这就可以考虑建设不同客厅空间面积大小的大型广场,满足不同人数的活动需求。也可以建设规划不同的学习空间,例如年轻学生的学习空间,稍有些年长的老师们的交流空间等。
同时,多样的广场空间需要多样的广场环境、文化设施来支持,例如广场人数较多就可以要求立体广场,有一定大面积的道路铺装,并且要有一定大的空间和多层次的环境变化。不同地域年龄的多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城市人们有可能在一个广场内同时进行多种文化活动,广场因此而演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并且具有极高可塑性的校园环境信息系统。
(三)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原则
在校园广场设计的整个过程中,相关广场设计工作人员对学生和在校老师的使用需求、相关交通路线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创新,从而通过设计创造出可以和满足大家不同需求的新型校园广场使用空间。同时,校园广场的整体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涉及到各年龄段校园人群特点等,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校园中特殊人员的使用需求。其中,无障碍通行设计是校园广场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内容。
其中,无障碍通行设计是校园广场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内容。广场不仅要尽量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群体的生活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到中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群体,在校园广场设计和规划建设时的管理应注意给予更多体贴性的关怀。在户外广场周围地形上稍有轻微起伏的部分地方可以设计一些坡道,在不明显影响校园广场整体功能发挥的同时,应该为特殊群体开辟较为安全的休息空间。同时,像户外广场还可以设立必要的标识,帮助大家能够及时辨别方向。
(四)满足文化需求
校园广场是增进人们对于中国校园文化认识的重要展示场所,是引导人们开展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实现校园广场的使用性能时,还要突出其文化价值,实现校园广场的人文性能。在阐述历史文化时,要考虑广场环境是否符合反映学校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历史特征,深刻理解与充分领悟不同广场文化的独特文化和特殊使用需要,从而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特色感的校园广场。
(五)广场的细节处理更突显人性化
校园广场的人性化合理设计也要突显其细节处理。无论是室内场所的座位设计还是户外场所的多重因素考虑,例如光照遮阳,使户外校园广场能长久带给人们一种心理、生理上的舒适。景观设计效果细节应该包括:广场周围各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的外观质感和装饰色彩、地面的高度和地板铺装等各种硬质景观,以及绿化的配置等各种软质细部景观。注重自然绿化的生态调节,在改善生态环境等发挥自然功能的作用同时,应更多地被赋予其它的社会文化功能,不同的自然树种、花草等都表现季节相间的变化,使大家亲身感受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存在。
三、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设计一个校园文化广场,不仅能够充分促进校园的整体和谐发展,还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师生们在享受校园生活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理念作为办学宗旨,关系到在校学生、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校园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考虑以人为本的校园广场设计,实现环保舒适、人性化多位一体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
王仕霖(1999-03),男,滿族,辽宁省营口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专业,环境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