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习得阅读方法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为北京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8单元的第2课时,课文是科普类小品文,用朴实易懂的语言,富有趣味地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等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最后以对未来的畅想结束全文。
  文章结构简单,段式结构相似,多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一句话、一种现象或是一个事例引出一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承载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并热爱科学的教学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玻璃都非常熟悉,同时,他们对于学习科普类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易于感知5种新型玻璃的作用,但难于了解这几种玻璃“新”的特点,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关键文字及生活实际,拓展相关资料,了解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同时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极”、“即使……仍然”等关键词语,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想象及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画面等方法,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了解新型玻璃的作用。
  难点:结合重点词语及相关画面,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课是科普类文章,我坚持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科学知识本身,更展开与文本自主对话的过程。
  (一)再现回顾,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再现词语
  窗帘   噪音    烟尘
  安然无恙   藕断丝连
  急促 创造
  调节   阻挡 ( )玻璃
  设计意图:通过强调“窗帘”的读音、“噪”的形近字对比、“尘”和“恙”的书写、“急促”、“创造”、“调节”和“阻挡”的词语搭配等方式,从多方面再现词语,并由“玻璃”一词,引入本文的学习。
  2. 导入新课,了解兴趣
  (1)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再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课文内容 (随机板书5种玻璃名称) 。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玻璃。
  (二)导学学法
  根据课前调查学生对新型玻璃的喜好,引导以“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例导学学法。
  1. 自由朗读1、2自然段,说说对这种玻璃的了解
  多媒体出示:
  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与自动报警器相连。罪犯划破玻璃,碰到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银行、珠宝店以及存放重要图纸或文件的建筑物都可以采用。
  预计学生能感知其报警的特点,易忽视从“极细的金属丝网”中品味其报警的原理,难于从用途广的方面体会其作用。
  (1)抓住重点词语“极细”感受特殊。
  ? 换词体会“极”,读中了解“极细”。
  ? 选择意思理解“极”, 读中感受“细到了极点” 。
  ①顶端,最高点;②地球的南北两端;③最,达到顶点;④竭尽。
  (2)结合动词,说说这种玻璃是怎样报警的(特点)。
  接通、相连、划破、碰到、响起来
  (3)通过“可以……可以……”感受其用途广泛,了解其作用是“防盗”(板书)。
  (4)读中体会“夹丝网防盗玻璃”的有趣。
  2. 选定角色,练习介绍
  多媒体出示:
  我是一位推销员;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设计师……
  3. 小结,回顾学法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特点,并结合相关的语句体会“作用”。
  (三)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依自学提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1.默读3~5自然段,画出能说明每种玻璃特点和作用的词句,读一读。
  2.以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喜欢或认为最有趣的一种玻璃,试着填写自学表格,并练习介绍。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点拨圈画重点词语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品读课文,思辨交流
  1. 以组为单位,推荐汇报,组间交流
  根据学生的介绍顺序,引导学生了解其余4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关注学生运用学法的情况,落实朗读及口语表达的训练。
  夹丝玻璃
  预计学生能圈画出“坚硬”、“安然无恙”和“藕断丝连”等重点词语,了解其特点是坚硬、不易破裂,也能结合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但易忽视“猛击”、“仍”、“即使……仍然”等词语的作用。
  多媒体出示:
  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会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1)自由阅读,说说它的特点。
  (2)想象“猛击”的动作,读出力量强。
  (3)联系实际对比“藕断丝连”,读出不易碎裂的特点。
  (4)对比语句,读出新奇有趣。
  (5)结合书上图片和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作用。
  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多媒体出示:
  夹丝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
  变色玻璃
  预计学生易于结合文本语句了解,但难于归纳出特点和作用。
  (1)角色转换,介绍变色玻璃。(板书:变色 调节光线 )。
  (2)结合内容填空。
  多媒体出示:
  “变色玻璃”顾名思义具有能够( )的特点,我可以从文中读到,这样,就可以有着( )的作用了,所以又叫“ ”。   吸热玻璃
  预计学生能够结合“阻挡阳光”和“把冷空气挡在室外”的语句了解其特点,易于结合夏天和冬天的室内变化了解其作用,难于对二者进行联系。
  (1)对比两个“挡”的对象,了解特点——“隔热防寒”。
  (2)想象情景,体会作用——“冬暖夏凉”。
  (3)人称转换“它”—“我” ,分角色体验朗读。
  吃音玻璃
  预计学生会结合“消除噪音的能手”了解其特点和作用,但难于区分,更难于体会噪音是难以对付的“隐身人”。
  (1)结合实际说说被噪音干扰的感受。
  (2)结合资料,体会噪音的危害。
  多媒体出示:
  噪音给人类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危害:它可以损害听力、损害视力、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能影响人的睡眠,造成疲倦。科学证实,噪音超过70分贝是对人体有害的。
  (3)阅读中了解是怎样消除噪音的。
  (4)出示图片,计算中了解特点——“隔音”。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计算的方法了解吃音玻璃能够大大减少噪音,体会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而体会其“隔音”的特点。
  (5)朗读课文,感受其重要的作用。
  2. 结合课文及相关资料,体会新型玻璃的作用广泛
  多媒体出示:
  新型玻璃可以(  ),可以(  ), 可以(  ),还可以(  )。
  设计意图:此句式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二是练习课文中的句式,三是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延续学生对新型玻璃的浓厚兴趣。
  3. 整体回归,感受科学的魅力
  (1)朗读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2)修改和完善表格。
  4. 了解构造特点
  (1)学生自由交流介绍每种新型玻璃的制作方法有何异同。
  (2)教师点拨:夹丝玻璃与变色玻璃写法相同:名称—特点—作用;其余3种玻璃有类似之处:开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故事、一个句子、一种现象来引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3)讨论:哪种写法更容易激发你的读书兴趣。
  (4)从夹丝玻璃和变色玻璃中任选一种,写一写生活中需要这种玻璃的情况。(随机展示)
  (五)萌发设想,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你会设计什么玻璃?又会有怎样的作用呢?试着把表格的剩下一行填写完整,可以相互交流、帮助。(随机展示)
  全文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我相信你们也被科学深深吸引着,我更相信明天你们会用双手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作业:
  (1)朗读课文,把表格修改完整。
  (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仿照课文中对任意一种玻璃的写法,记录下你的科学发明。
  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调动,把对这些新型玻璃的“新奇、有趣、好奇之心”作为本课的情感基调,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们真正“活”起来。
  1. 借平台资源,体现“学”的主体
  教学以自学表格展开,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学生自主的体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兴趣,是小组合作的体现,是“议”的过程。这个“议”不仅是选择,而更多的是填写表格,找到特点和作用,是学生思维的碰撞,需要进行合作交流。
  2. 以平台为载体,引导习得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平台为载体,以自学表格汇报的形式为主,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用好平台、用好文本,并从平台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3. 以平台为支撑,延伸读好书
  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指导朗读感受科学的趣味,学生在讨论区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受到科普教育启迪,也利于课外延伸阅读。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石园小学)
其他文献
学生要想学习新知、掌握新知、直至熟练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传统应考式的练习方式是“教师分发试卷—学生练习—教师讲解”。学生在练习时处于被动状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步入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课堂的互动形态,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地位。  1.在概念课中进行的互动练习设计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
超级画板、几何画板都是深入数学学科的软件,它们的设计者具有非常好的数学修养、数学整体观以及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学带动着技术。比如,前面我们已经谈了超级画板中的轨迹问题[1],但在实际制作轨迹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制作不出轨迹。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认识学科内容的本质,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使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深化对技术和课程的认识。  案例剖析 
辽宁省日前召开2006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大会,正式启动远程教育二期工程。2005年该省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并明确了利用光盘播放、卫星收视和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结合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危房改造和布局结构调整,制定了到2007年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100%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2005年,在中央财政补助3970万元的基础上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高考临近,不少高三考生利用微博为自己缓解学习和备考的压力,也为同伴打气鼓劲,相互取暖。合肥市高三学生林诺(化名)6月6日晚临睡前在微博上写道:“之前所有的努力到了收获的季节,明天尽力就好,不要患得患失。”  笔者在百度网站上搜索“学生微博”,结果检出相关网页约449万篇。我打开网络,发现学生微博已经比比皆是。微博这种网络博客的轻骑兵,轻灵、明快、自由,就像QQ空间里的“心情”
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如何理解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而对于生长于兹的中国人来说,如何重新理解五千年的中国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之关系,更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加丰富的问题:为什么被认为落后的旧中国能够经过自我更新而崛起?传统中国的遗产对我们今日的崛起有什么意义?传统中国的特质何在、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模式对现代中国可能产生什么作用?中国今日的崛起对东亚、亚洲乃至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中
2009年和2010年,中国教师研修网以每年10万人规模,成功实施了“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2010年项目实施成效显著,参训率和有效学习率均达到100%,合格率达99.6%,学员总体满意度高达97.6%。分析和思考2010年项目培训模式,可以为有效实施大规模教师培训提供经验借鉴,促进远程培训的模式创新。  “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模式的显著特点  1 要素简析  培训主体。案例式远程培训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就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感染。不过这并非人类第一次面对传染病,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传染性疾病其实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曾经辉煌的文明比如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海上的波利尼西亚文明等,其消亡都与瘟疫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传染病旧时被称作“瘟疫”,在中国古代,“瘟”和“疫”有些许差别:“瘟”,从昷,昷亦声,“昷”意为“热”“
《A Charity Walk》是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6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的“乐施毅行者”是由香港乐施会组织的慈善活动。学习本文是一次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团体合作意识的好机会,在设计这堂泛读课时,我紧紧围绕这根主线来开展。  本课以扎实英语基本功为前提,找准电子白板技术与教学目标的最佳整合点,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和
从幼儿园到大学,故事叙述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经验,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多种技能(如交流技能、搜索技能、任务协作技能等)而采用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克服了用有形工具如笔和纸来制作故事作品所带来的缺陷,为数字故事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学生的参与程度也通过多媒体的交互得到了提升。尽管如此,在数字故事叙述中采用多媒体工具却仍然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受到限制,大多数基于这些系统的教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有初步的了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熟悉电子白板课件的形式、特点,并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画一画、点一点等简单操作。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能用一种或多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2)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