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格魅力丰富语文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qianlan9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以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每一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我从十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五点提升人格魅力的要点,下面就实际教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语文;课堂;人格魅力;提升
  
  现已为人师十几年,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就会发现,能够铭刻在自己心上的并不是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对自己能力的培养,而能让一个人无法忘记的是老师对学生品格的影响和塑造。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精神的营养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语文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春秋时期的孔子,教授弟子3000余人,被誉为“万世之师表”,人格魅力十分伟大。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他主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他提倡“以身作则”、“三省吾身”,重视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熏染作用。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敬仰有加。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够如此,那么当代的语文教师该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一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感,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和哀愁,白居易“念此思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愧疚,鲁迅小说《故乡》所体现的忧愤,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等等。要使学生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的丰富的情感,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力来感悟、震撼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师丰富的情感首先体现在有感情的范读课文上。范读时,教师的感情应建立在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正确把握上,应随着作品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节奏或舒或缓,语调或慷慨或沉郁……朗读训练时不要过多地依赖于放录音范读,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好,但教师的范读是架起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最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的,最可以使学生达到如临其境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用低沉、悲凉而又可笑的语调,范读到在船上遇见于勒时,要让学生读的慢一点,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并且可以前后对比阅读,让菲利普夫妇的丑恶嘴脸得到充分暴露,这样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丰富的情感还应体现在富有变化的教学语言上。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应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能够随文生情,随情而发,使自己是语言丰富多彩。或纵情渲染,或娓娓而谈,或潇洒飘逸,或沉郁顿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汉语的情感魅力。
  二、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苏辙在《上书密韩太尉书》中说:“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这从侧面可看出文学修养是打造人格魅力的源泉,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以今天所看孟子是一个具有极高修养的人。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修养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教学语言上,语言应该有书卷气,有情感力,有渗透力;表现在阅读教学上,应该善于以教材为基点,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感受文学之美。如学习《谈生命》后,可以引导学生再学习《生命》《欣赏生命》等优秀的课外作品,感受、体验生命的坚强和对生命的珍惜;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教师本身应该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常写随笔,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渊博的学识来源于教师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勤读书、常思考,语文教师才会有底气、有胆气、有灵气、有大气,才会具有打动学生的魅力。
  三、语文教师要有四心
  《鱼我所欲也》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我们语文教师都要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保持“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常住我身,常与学生传授“仁、义、礼、智”,用人格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应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人民的高尚道德感。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无视社会的病痛,无视民众的呻吟,无视庸俗文化的泛滥,人云亦云,而没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吗?
  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吿乃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闰土的一声令人扼腕叹息的“老爷”、《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在悲苦命运中苦苦挣扎的祥子,等等,都充满了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和关切,表现出深刻的人民性。语文教师要把自己的四心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不仅会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美,还会在学生的心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从而塑造一个完美的中学生,让其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四、语文教师更应有平等宽容思想
  每位教师都应该有一种平等意识、宽容意识,语文教师更应如此,切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在实际教学中,要用自己宽容的心灵和优美的文章来教育学生,当我读到一篇《宽容:水•火•诗》的满分作文时,我就趁机来教育学生不管处在学生时代,还是长大进入社会,对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因刚受到文章的感染,学
  生的激情很高,接受能力也很强,也就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也各不相同,对问题的表达往往也是个性化的。没有平等、宽容,也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与学生的交流;没有真实意义上与学生的交流,也就没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飞跃,也就没有了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五、语文教师还应爱生如子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人性。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在做报告时曾说,“爱孩子是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光要有爱,还要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爱生如子,并把自己的爱按一定的方式付出,才能有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才能使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语文教师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其他文献
语文是思维的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所以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善待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嗜好语文显得多么重要。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就我个人而言,我重点从阅读这一领域来升华孩子的语文素养。(一)通过阅读教学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只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就能占领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那么,我们如何做好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呢,下面是我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建议。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 发展的过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
期刊
所谓自学,就是通过受教育者自主、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自学能力是指独立地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自学能力的人,一般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能在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新知识、技能。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力,无疑将会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教师从“教书匠”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外的自
期刊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期刊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的几点认识。  一、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教育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
期刊
读了《穷人》,有的学生问:“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和她的丈夫能养活她们吗?她的好心能办成好事吗?”读了《太阳》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同学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被消磨殆尽,学起来耗时费力,效益低下。即便有的考得高分,也往往只能“玩”语言文字,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难以做到和谐发展。这种“半截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从幼儿园的孩子忽然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还无法轻易适应这角色的转变。我认为首先应该从
期刊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呢?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很好地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就教学和考试的分值看,占据了本科目的“半壁河山”,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作文是很重要的衡量尺度,然而从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看,作文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何在?我的了解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怎样进行作文教学认识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作文考试也就“随遇而安”;也有为了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目的,采用开“大处方”的,什么大作文、小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