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导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是指教师在开课之前,用来导入新课启发诱导作用的话。它虽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 精炼、新颖、奇特的导语,可以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进入课堂情境,主动充当学习角色。
  一、 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果把整个教学看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那么导语就是连接每个阶段,每堂课的中间环节,它起着衔接、过渡或新旧知识的转换作用。它“承上”就是把每堂课纳入整个教学内容的系列和教学行为系统,把这堂课看作已学过的内容的自然延伸和已经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自然发展,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启下”就是把学生导入新的内容、新的行为训练中,给学生的认识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起点。
  二、 创设课堂情境的作用
  课堂情境主要指课堂教学的气氛、基调,是由老师、学生双方情绪、心理状态决定的。导语往往是以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为课堂定下基调、创设气氛。而这种基调的确定以是与教材的具体内容相一致的。一堂课的导语究竟采取哪种基调,哪种感情色彩,从而创造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因文而异。
  三、 诱发兴趣的作用
  导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导语要打破学生对教材的陌生感,彩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见闻,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和信心;其次,导语要为小学生的思维导航,有目的的设计疑问、悬念,提供暗示和思考的方向,使之思维处于跃跃欲试的兴奋状态。
  四、 引出思路的作用
  通过谜语为导语设计,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以及遇事有刨根问底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思考点,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提示谜底的过程除教师的指导外,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己的思考。 我们教师应努力寻找导入新课的方法,并在导语的设计中,在“精”“新”“奇”上下功夫,为课堂教学准确地定音、定调,在和谐的氛围中,拉开教学的序幕,将知识的绚丽多姿展示给学生。
  如果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在学习文言时通过多次反复诵读对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也正是占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義自现”。另一方而存学习完成后,多次朗读学过的内容,这也是种及时的复习,能很好的克服学生出现的遗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只有多次识记不断强化屺忆痕迹,才会防止其逐渐衰退减弱以至消失。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准确响亮地读出内容。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中,不可少一字,不町多一字。”古人强调反复读,其实也有一定道理。朗读时口、眼耳和大脑一起活动(呆址了信息被多次强化,比阅读默记的效粜更好。另外,多次重复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iF如古人所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语文材料,埘语文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吟咏的时候,对十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了解,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种境界。”正如苏东坡之诗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能准确响亮地读出内容还只是朗读的基本层次,更高的层次是让读和听的人都为情所动。如果读者能做到读人如见其人,读声使人如闻其声,读景让人如临其景,读事使人感到历历在目,让昕和读的人都沉醉在内容情景中。学生在朗读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和表情、动作。一边读一边揣摩,就能体会文章内容。反复读,熟读成诵时,文章中的词汇、句式、表达方法就能被学生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中去。
其他文献
传统英语教学十分重视语法。语法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对答案”这样一种单一灰白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尽管教师不断地灌输語法知识,学生练习也做得不少,但就是考试时老出错,总觉得杂乱繁多,一听语法就头疼,一看语法就疲倦。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觉得语法教学很棘手,自觉教得再清楚仔细,简明扼要,能真正掌握的学生
期刊
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谈到教育时,强调了“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短短几句话含义很深刻,让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当前,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取什么途径更有效,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愈来愈重要。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做为担负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更应该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战略目标出发,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研究。教师的职责,不但要善于教,而且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还要指导学生“会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启发学生善于思维,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从而达
期刊
我们知道,学生语感的培养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其过程就是操作和重复,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能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达到对语言文字的默契和领悟。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声、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世界,并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情感。  在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课程
期刊
【摘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近期接受企业产品加工订单一批,其中一套典型薄壁零件需要在数控车床上批量生产,如下图A、B。软质薄壁零件的加工在数控车床上是一个难点,而学校的数控车床是广州数控GSK980TD系统与重庆第二车床厂的普通车床床身组合而成的简易数控车床,零件的加工要符合客户的要求并不容易。本人主管学校的数控科组专业实训工作,该零件的技术确认、样件试制与通过批量生产
期刊
课堂教学仍然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革新我们的教育思想,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教學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包装”我们的语言方式,表情动作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包装”我们的语言  不管是讨论、提问、还是讲解,语言都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创新教育课堂上的语言要具有“诱惑力”、延伸性,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考空间。如以下几例:  1、少问“是不是”。因为“是不是”的回答只有两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纲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
期刊
初中阶段是我们国家九年制全民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在改进教学方法上功夫。所以教师既要抓住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又要针对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心理上尚不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心理特点,在促进学生独立的思想指导下,把学生“扶上马”,并为学生牵蹬引缰,为他们放开思维自主学习“送一程”。按照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复合
期刊
“互动”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獨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互动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互动产生一些误区。我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接触、研究过很多优秀的问题设计,一并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误区之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