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2亿元买消费者改口?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然消费者对加多宝的品牌认知已经达到如此的高度,那么2亿天价的独家冠名费“砸”得究竟值不值得?
  11月2日,在浙江卫视的广告招商会上,著名凉茶品牌加多宝以2亿元的天价摘走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独家冠名权,相比该节目第一季6000万元的独家冠名费,第二季的广告费用溢价高达233%以上。
  在今年5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由此,加多宝就开始启动品牌转换这一过程。
  而在近期,零点调查公司的一组数据显示,更名后的加多宝品牌知名度已经高达99.6%,这一数据在凸显加多宝品牌成功再塑的同时,也让外界开始质疑,既然消费者对加多宝的品牌认知已经达到如此的高度,那么2亿天价的独家冠名费“砸”得究竟值不值得?到底有没有必要?
  加多宝野心
  11月5日,《中国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透露,节目的第二季现在还没有开始筹备,整个制作团队正在做《中国达人秀》,第二季计划会在春节后开始启动,而面世时间依然是锁定七、八、九三个月。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播出时间“内含玄机”,正与凉茶饮料市场的销售旺季不谋而合,也无疑是加多宝愿砸重金的重要理由。
  曾供职于可口可乐、现任和君咨询合伙人的闫强认为,在快消市场中,广告和饮料销量间有着密切的正向关系,很大程度上,广告投入可以转换为销量。虽然从零点调查的数据上来看,消费者已经对加多宝非常熟悉,但是这仅仅只是解决了认知问题,从认知到品牌喜爱、到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再到持续的品牌忠诚度,这里面需要广告的“狂轰滥炸”来维系和实现。就像可口可乐和宝洁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品牌,但依然每年还是会砸数以亿计的广告费用。
  闫强认为,目前“王老吉”的品牌影响力仍然根深蒂固。一个经常会出现在餐馆的现象是,顾客脱口而出对服务人员说,要一罐王老吉,结果端上来是一瓶加多宝。“快消品主要解决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品牌,一个就是渠道,王老吉的商标权被广药集团拿走后,‘去王老吉化’的战略目标一定会要求加多宝持续加大在广告领域的投入力度。”
  曾有经销商向媒体分析,事实上,加多宝目前是赢在渠道,而非品牌上,特别在餐饮渠道中,加多宝凉茶可谓一统天下,你要王老吉,结果上来的是加多宝,但如果未来广药集团开始发力,也把产品大规模的铺进了餐饮渠道,而消费者依然“改不了口”,结果会是怎样?
  “加多宝现在希望实现的品牌目标就是当消费者提到加多宝的时候就能联想到凉茶,提到凉茶就能想到加多宝,加多宝才是凉茶行业领导者!”刘敏艳表示。
  而从今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加多宝押宝《中国好声音》似乎也颇有眼光。有经销商向媒体透露,由于更名关系,加多宝集团内部已下调今年销售目标缩减至90亿元,而去年加多宝销售额达到160亿元左右。
  刘敏艳表示,今年9月份加多宝就已经完成全年的销售目标,保持近50%的增长速度,而如广州、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高达70%。从时间点上来看,加多宝的销售旺季和《中国好声音》播出时期正好吻合。
  在广告界,有着普通营销投入1亿美元可提升品牌价值1%,而大型赛事营销可以提升3%的说法,不过其前提必须遵循1:3的营销定律,即如果赛事期间投入100万元广告的话,还需要继续投入300万元进行线下观众互动、终端活动及其他平台搭建等后续营销,如果不做这些,前期投入往往白费。而这也意味着,加多宝还必须配套6亿元以上的线下营销资金,来使得冠名权效应最大化。
  对此,刘敏艳称,加多宝已准备好了在第二季中加大线上、线下与消费者的互动,最大化整合《中国好声音》资源。
  “短命”魔咒
  就在加多宝重金押宝《中国好声音》的同时,后者自身的命运更让外界担忧。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今年的《中国好声音》,8年的时间里,不少国内选秀节目都曾红极一时,但最终却因过度商业化、节目创意减少、产业链短等原因先后走上下坡路。就在《中国好声音》的冠名权拍出2亿元的天价后,行业也在关心,《中国好声音》会否步《超级女声》后尘?
  前瞻产业研究院电视娱乐节目行业分析师邹克向记者表示,如果把国内选秀类节目比作一个产品的话,那么我国的产品都很“短命”。原因是,节目创新能力不足,观众很快会产生审美疲劳,同时选秀节目市场混乱,存在版权保护不力、过度模仿与恶性竞争的现象。
  邹克认为,《中国好声音》如今已经开始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此前有台湾媒体报道,节目中台湾选手张玉霞、卓义峰出局,并非因技不如人,而是因为不愿意与浙江卫视签下“不平等合约”:即签约时间长达8年,而酬劳分配却以学员20%、浙江卫视80%的比例分账,令人无法接受。
  而受外界诟病的是,该节目决赛阶段广告过度营销影响受众体验。邹克说:“决赛一共进行近5个小时,冗长的过程对节目的整体质量大打折扣,在第二天的网络上的视频中,将其所有的广告时间去掉之后总时长仅为4小时。由于第二季的广告达到16亿元,是第一季3亿元的5.3倍,外界很担心其广告对节目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对此,陆伟回应称:“据我所知,第二季广告单价提高,但时间会缩短,第一季的广告时长是21-22分钟,而第二季是20分钟。”
  编辑:刘鹏 250886958@qq.com
其他文献
造假并非只有中国人迷恋,利益是所有“假”盛行的源头。  “自恋”的日本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见地域环境对事物的重要性。对食品来说尤其如此。  产于阳澄湖的大闸蟹就比别的地方的价值高,来自山西的陈醋就比别的地方的受追捧。产自某一特定区域的产品就是比产于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更受市场欢迎,这就是原产地优势。  比如,我们都知道茅台的酒好,于是只要是酒瓶上标上“茅台”两个字就会好卖得多,其
期刊
没有功利主义的家庭餐桌饮用,才是葡萄酒本质最好的表现。  转变一:由产品向产业转变  产品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竞争将是产业的竞争。  葡萄酒的产业是由不同的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每个环节有不同的价值体现和运作模式,盈利方式自然也不同。每个经营者必须在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主要体现在市场细分上。  预计从2013年开始,葡萄酒产业链的价值细分将逐步明确。  转变二:由品
期刊
每个人都有创新,这是创新的泛滥。公司却没有创新,这是创新的贫乏。  很多人批评中国企业缺乏创新,我觉得中国企业有点冤。中国企业在拼命创新,为什么给外界的感觉是创新不足呢?  中国企业有很多创新的想法和做法,很多也付诸行动了,这是创新的泛滥。同时,中国企业能够修成正果的创新成果却不多,这是创新的贫乏。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缺乏商业化流程,多数创新在商业上失败,创新本身就不存在了。  很多人认为创新
期刊
全产业链的品牌传播,应该坚持双轨制,以产品品牌为主,组织品牌为辅。  全产业链模式无疑是现代商业竞争升级的必然结果,从单个核心环节的竞争升级到商业生态系统的对抗,从早期狠抓“销”这个环节升级到“产、研、销”全产业链。这种模式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原料采购、研发、成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门店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  对于全产业链企业来说,如何输出价值,如何制
期刊
《营销界·食品营销》(以下简称《食》):能否介绍一下富隆的销售模式?  沈宇辉:富隆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富隆自己的专卖店,另一种是商超、餐饮等传统通路。专卖店又分为四种——酒膳,酒窖,酒屋,酒坊,全国一共有200多家,其中20%是直营店,剩下的是加盟。  《食》:富隆对加盟商有什么要求?  沈宇辉:我们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看重五点。  一看加盟商是不是葡萄酒的爱好者;二看加盟商是否有适当的资金
期刊
过度细分时代,如何创造破坏性增长?  我告诉你吧:  细分是第三品牌法则  打架、跟进是第二品牌法则  颠覆,才是第一品牌法则  你可以学习用替代的方法,使玉米爆米花变为含糖爆米花;  你可向茶里加一点香料或糖,从而变成另一种茶;  当然,你也可以运用改造、加大或缩小、改变用途、减法、颠倒或调整这些方法,来改变产品的特质。让他们稍稍与别人不一样。  但这些办法都没有颠覆来得更为强烈。颠覆能让你有浴
期刊
我敢说,99%的企业只有有机大米的检测报告,没有土壤和灌溉水的检测报告,因为他们不敢这样做。  有机之难  有机大米不是谁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第一,产地怎么样?  大米先不论是否有机,产地是最重要的,这是农产品的先天条件。  好大米离不开好土壤、好水源、污染源少,这几个环境必不可少。  现在生产有机大米的企业很多,不过,我敢说99%的企业只有有机大米的检测报告,没有土壤和灌溉水的检测报告,因为他
期刊
“茶不是神汤,茶是饮品,是快乐、幸福的生活方式。”  从去年到今年,林玉辉陷入了最累、最难受的思考期。他在思考茶叶的营销定位、商业模式和未来走向。  何为“天”与“地”?  茶叶目前的营销观念是什么?我把它总结为传统观念和新兴观念,是为“天”与“地”。  传统观念是茶产品好且价格越贵就越是好,茶卖给老茶友、政商、专家等人;新兴观念是产品走时尚人群,贴合新兴80、90市场的营销理念。  类似葡萄酒分
期刊
线上线下,必须分品牌,分产品,分渠道,分区域  作为茶行业最早用网络售茶、招商的先行者,不能否认,林玉辉对茶行业是有贡献的。  他的第一桶金是用网络赚到的,俄罗斯的一个客户买了两个货柜;招到的第一个加盟店也是网络上的客户开在了晋江安海,只用白纸黑字手写了一张加盟协议,装修、配货、付钱,就这么简单,林玉辉便开启了茶营销的另一种通路模式。  转眼间那已是十年前,现在这种把传统茶产品放到网上直接卖的模式
期刊
《营销界·食品营销》(以下简称《食》):山国饮艺进军电子商务时,茶行业的网络竞争情况如何?  林玉成:山国饮艺准备进军电子商务是2008年底, 虽说当时淘宝上的茶叶卖家数量远远比不如现在,整个茶业的网络竞争局势相对来说没有现在这么惨烈,茶叶当时在淘宝还属一个小类目,那时在网络上的茶叶卖家基本以卖原叶茶为主。  但是鉴于茶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整个市场还是出现价格乱象的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