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课堂、教会学生学习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优化;自主;合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反映,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不知道如何落实。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那么,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
1 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 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 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细识的过程和方法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可以说,学生参与的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水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拼后好引导学生思考:①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②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③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很快便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教师合理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玻璃容器中的水倒人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计算出了橡皮泥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计算出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5 实施自主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高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主要靠后天培养。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于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教师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对在思考、提问、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学生,应提供“无批判性气氛”,准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决定。
6 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习都是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需要尊重、信任、关爱,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总之,新课标下, 鼓励教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优化;自主;合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教师反映,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确实很先进,自己也能够接受,但就是到了课堂上不知道如何落实。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那么,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
1 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将取决于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从实验的角度分析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中的学生情况就是自变量,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调整等都必须随着学生这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低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 转变教师观念,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 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地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 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细识的过程和方法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现代认知科学,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可以说,学生参与的越充分,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深刻,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水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看有几种拼法。拼后好引导学生思考:①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②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③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很快便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教师合理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怎样投入于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玻璃容器中的水倒人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计算出了橡皮泥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计算出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5 实施自主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积极地去解决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虽然人有好问的天性,但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高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仍需要或者说主要靠后天培养。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向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于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教师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对在思考、提问、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学生,应提供“无批判性气氛”,准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决定。
6 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等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习都是有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需要尊重、信任、关爱,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我们不仅要承认个别差异,而且要尊重个别差异。教学时教师就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总之,新课标下, 鼓励教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