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做出一些调整与优化,如此才能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贴近学生。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予以有效整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利于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概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 有效整合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抽象与形象的艺术课程, 它体现了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与创作能力, 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立即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1]。为此,应当将目光落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上,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特点,使语文课程更加引人入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新兴的教学手段,将其与语文课程整合,能够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即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会语文知识。当然,这一目的实现是以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真正意义上整合,并不是当下某些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简单的播放语文课程相关的动画课件;也不是当下某些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课件。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视为教学中的主要凭仗,而非辅助教学的手段,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查阅与语文课程内容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件之中,在语文课程教学之中,一边播放课件,一边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的感知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2]。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非常有意义的,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收获语文知识、文学素养、理解能力等。而通过对某些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具体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信息技术使用不当
  教学课件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 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备课阶段需要制作教学课件,此时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课件制作,需要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明确其在教学课件制作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而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件制作。但是,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使之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较低,没有努力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相应的教师不能正确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制作教学课件。而在后续的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教师也就仅仅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教学课件,如此势必会影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效果,更会影响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3]。
  (二)轻视传统教学
  的确,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但并不是信息技术可以跟所有语文课程进行整合的。因此,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课程教学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而实际情况则不然。某些教师因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也为了方便教学,教师轻视传统教学,直接利用信息技术将每篇课文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播放教学课件,教授学生知识。其实,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尽管传统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但其还是具有一定的教学魅力的,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多学生体验等。所以,过于重视信息技术,而轻视传统教学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措施
  改变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弊端,使两者有效整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
  (一)适度的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让语文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 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发言。可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 就会适得其反。基于此,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之际,教师应当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也就是明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来信息技术来整合重点或难点知识,以此来简化语文教学难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自身还能对课堂教学予以掌控,有序的推进教学,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神笔马良》课程教学之际,教师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利用信息技术将马良得到神笔后画出的公鸡、耕牛都能活这部分内容予以动画处理,使学生能够通过看动画来理解课文,有效学习知识[4]。
  (二)有目的的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还要注意有目的的应用信息技术,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尤其是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表现,如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抓不住学习重点等,以解决以上问题为目的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使语文课程更加引人入胜,能够在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很自然的带入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知识的学习,尤其是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5]。
  【结 语】
  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确定信息技術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会语文知识。当然,这一目的实现,需要教师适度的运用信息技术、有目的的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目的。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9)
  【2】戴宏霞.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
  【3】马文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读书文摘,2016(19)
  【4】郑宪民.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教导刊,2015(18)
  【5】林艳.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之间的整合思路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2)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是落实新《课标》需要、提升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
白皙的皮肤,机灵的眼神,好动的身体,在教室座位间穿梭自如,他就是我们班的"小不点",一个让人欢喜让人烦恼的孩子。有的放矢,告别过去"你们老师管不管了,我找他父母去,哪有这样欺
双项协和交际原则的构建是基于多元文化共处的理念和文化交际的规约性.由于文化交际主体间的个性和排他性,双项协和的交际原则的构建不仅意味着文化同性的整合,同时也昭示着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著名科学家过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
黄昏,天下着倾盆大雨。天地间仿佛挂起了一幅水帘,我没有带伞,不得不到一家店铺的前面避雨。心想:老天爷也真是的,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这时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