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在吉林,生长在东北的我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且不说凄美的雾淞岛,浪漫的雪乡,就连平日里银装素裹的大街小巷都让我为之着迷,拍雪景也成了我每个冬天的“例行公事”。然而,在-30℃的气温下面对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不仅让我“苦”于构思,也让我的爱机饱受寒冷之“苦”,想出好片谈何容易?
  
  镜头里的银装素裹
  
  冬季拍景不同于其他季节,可以在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寻找灵感,冬季更多的是表现“白雪皑皑”。每当冬日降临,松花江畔的雾凇如同银色花瓣一样盛开,江面上雾气袅绕,仿佛人间仙境。但是要想表现好这片银白的雍容华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洁白的雪就变得灰突突,无精打采。因为色调单一的景象会使相机的测光系统变得迟钝而产生错误,在拍摄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时,测光系统是通过改变色调的频率,使调整后的色彩对比度处于中间灰色级,从而获得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而对于色彩单一的景象,由于色调的过渡并不丰富,出现错误也在所难免,而白雪的反光也会让相机的测光系统曝光不足。这时,为了获得理想的“白”,通常会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来实现,即在拍摄时提高两档曝光补偿(增加EV值),“灰色”就自然变成了“白色”,或者利用曝光锁定的方式,找准中间色调对焦即可。而为了突出雪的细节和粘稠的特性,在拍摄时要尽量收小光圈,如果光线不足,可以配合三脚架来实现。除此之外,面对茫茫白色,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灵敏,镜头拉风箱的状况时常出现,所以利用手动对焦是再合适不过了。
  
  
  白雪也要出“彩”
  
  看惯了大片的白色,有时也会发现照片的色彩过渡过于单调,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图上动脑筋,使图片色彩更加生动。在拍摄宏大场面时,比如一片茫茫无尽的雪地,那么就要主动为图像找“契合色彩”,可以选择一所褐色的房子作为远景,或者在雪地中利用一枝梅花作为前景,通过这样的色彩点缀,更能突出雪的洁白,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景深,让画面更有纵深感。相同的道理,如果是拍摄小品类照片,比如一条被白雪压弯了的枝条,如果背景仍是“白茫茫”一片,这样无论什么样的景深,都会让图像显得没有层次感,而若是换上一个深色调的背景配合合理的景深,那么一幅佳作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其实,学会这样的小技巧并不难,只要我们在拍摄前多观察,围着被摄体多走走看看,就不难选择出一个最好的角度进行拍摄。
  
  注意“温度”与“温差”
  
  冬季拍摄,气温对数码相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东北,平均气温都要低于-20℃,冷的时候甚至达到-30℃,俗话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人都如此,更何况娇弱的相机呢。在这样的天气出门外拍,要注意不要让相机长时间暴露在外,虽然数码相机的部件大部分为电子的,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但诸如快门和镜头这样的机械部件在寒冷的条件下,偶尔也会出现运转不正常等故障,而LCD显示屏在寒冷的条件下也会出现无法显示的问题。当然,更多时候,为了拍出好片子,需要相机在户外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这时就一定要采
  取严格的保护措施。这里我推荐各位摄影爱好者依照自己的操作手感,为相机“缝制”保护套,如果你觉得这样既麻烦又不美观,那就在拍摄时老老实实地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这样就可方便在不按快门的时候把机器裹在衣服里,让自己的“小火炉”为它取暖。要格外强调的是电池问题,在-20℃的环境下,电池的续航能力将大打折扣,一般仅为夏天的2/3左右,所以在外拍时,至少要带上一块备用电池,以免发生既挨着冻又无法拍摄的尴尬。
  “温差”也是冬日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相机从室外进到温暖的室内,就好比在眼镜上“哈气”,镜头也一样,如果处理不好,相机的寿命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最好在进屋前将相机装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内,带入室内等升温后再使用。
  
  严防“霉菌”与“灰尘”
  
  “霉菌”和“灰尘”可以说是数码相机的两大杀手,它们看着不起眼,却能给相机和镜头带来致命的伤害,大多数摄友在冬天都选择“猫冬”,把相机存放起来。北方的冬季气温虽然低,但天气干燥,保存起来比较方便,室温即可。但南方气温虽不比北方“凛冽”,却阴暗潮湿,这就需要细心呵护以免相机长期放置发霉,最好把相机放置在防潮箱里,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能够控制温度、湿度的封闭空间,并且在保存前,卸下电池和皮套。而相机和镜头不仅在拍摄时会沾上灰尘,存放久了也一样,要定期好好清理,处理时要用吹气球吹掉灰尘,或者是用软毛刷轻轻刷掉,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擦拭镜头,以免损害镜头上的涂层,影响成像质量。
其他文献
数码相机的优势在于便于分享,刚拍出的图片即可马上与朋友一起欣赏。为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佳能DIGITAL IXUS 90 IS配备了3英寸超大LCD,除了拥有宽大视野之外,全新的“晶炫Ⅱ”显示技术能够还原最为真实的色彩,并支持大视角显示,让用户能轻松获得高性能的视觉享受。此外,IXUS 90 IS配备的多功能控制转盘,能让拍摄模式切换轻松自在。另外,多功能转盘表面的微小凸起物更能改善手指触感。  
2008年里,平板电视的争夺赛空前激烈,虽然单看绝对销量的数字,平板电视仍然落后于传统的CRT电视,但是考虑到购买平板电视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全国的一线城市,而CRT基本在这些城市里难觅踪影,转而投向了二三线甚至是农村市场,因此说平板电视逐步淘汰传统电视的进程进一步拉大丝毫不为过。特别是国际几大品牌利用“十一”黄金周的大幅度调低价格,进一步刺激了用户的消费,使得平板电视几乎成为了大城市家庭的标配。而随
智能手机平台,谁的江山?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旧人依旧笑者还有几何?除了诺基亚、索尼爱立信鼎力支持的Symbian和软件巨擘微软旗下的WindowsMobile风光依旧之外曾经称霸—方的Palm OS已渐渐淡出智能手机市场,曾由摩托罗拉等厂商支持的Linux系统推陈出新,领军人物换成了Google。无论是因为支持它们的终端厂商的江河日下,还是由于第三方软件支持的不足,其市场份额下降是不争的
中国电视协会主席、来自索尼(Sony)代表国际领先行业技术的人士,以及来自爱普生(EPSON)的3LCD的代表参加了由3LCD举办的技术研讨会和宣布仪式。此次活动的举办标志着3LCD在中国的不断发展。精工爱普生TFT事业部长岩野英明先生致开幕词时表示,中国制造商的加盟充分标志着中国市场对3LCD技术的欢迎。中国是3LCD技术最有前景的市场之一。我们很高兴与当地制造商加强合作,为中国带来顶尖的电视技
由于肩负服务奥运的任务,随着奥运会的开幕,中国3G(TD-SCDMA)网络铺开也是风生水起。中移动日前透露,通过奥运,其全国TD用户将从2万猛增至10万。  与网络革命相伴的是销售模式的改变。相关专家撰文分析,与传统2G时代相比,3G时代客户感知、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都更为敏感,市场力量将呈现更强的作用。因此,在3G时期,移动终端的销售模式,将呈现出与2G时代截然不同的特点。  随着3G的逐步铺开
市场即江湖、江湖即市场,这个观点在每一个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人心里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而在2007年的这个江湖中,春天来得出人意料地早,初春的阳光竟有些照得让人睁不开眼的感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导航类产品市场,一个接一个的奇迹接踵而至,中国导航产品出货量从2005年的不足10万台,激增至2006年的50多万台,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是否预示着,导航产品整个行业正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消费带动需求,引发
宣德炉作为铜炉的代名词,被誉为“明代文玩之首”,曾兴盛一时,但由于历史原因,宣德炉的技艺一度失传,直到上世纪70年代,苏州铜炉艺人陈巧生经过十载的潜心钻研,终于使之得以复原,并发展出令人瞩目的“巧生炉”,在上海世博会上名扬海内外。但制作香炉的苦、累、脏,令这项技艺后继乏人,陈巧生决定打破“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广纳徒弟,还自建全国首家铜炉文化主题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传统铜炉文化……  中国香炉文化源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即,“亚洲第一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申城市民对改造后的上海新貌充满期待的同时,对日后出行的交通状况多了几分担忧。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路线,与日俱增庞大的交通流量,日益飙涨的全球油价,上海市民如何才能预先知道交通路况,定制最快的出行线路,少走冤枉路?值此之际,我们采访到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导航设备高级赞助商MIO宇达电通的中国区副总裁李敬平先生,他为我们解释了种种疑
在现有的数码影像领域,是否存在“专业入门级”这类产品或者用户群?这是一种新说辞,是《新潮电子》所下的一个新定义,我们认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就产品而言,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完整的手动、半自动等专业拍摄功能,能够轻松获取高画质照片,价格相对不高,但性能或者画质却弱于中高端专业拍摄设备的数码相机。而其用户群,自然就是使用这类产品的人。  事实上,此类相机我们并不陌生,高端DC、入门级DSLR都曾是它的代名词
八月的盛夏,北京奥运会即将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在这股热潮中众多以奥运为主题的数码产品也应运而生。这些产品中有奥运官方赞助商发布的“奥运版”产品;也有对原有经典产品进行重新包装,使其披上奥运色彩,具备一定收藏价值的纪念产品;还有的产品是将奥运风作为一种流行元素,将它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使其成为一款奥运时尚产品。这些产品,其实包涵了一个共通的因素,就是希望将这一历史的荣耀永远保存下来,并对拼搏在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