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原典出版目录索引(1991—2007)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199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白话〈聊斋志异〉动物故事精选》,台益燕编选,148页。1991年齐鲁书社,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199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白话〈聊斋〉全本》,袁闾琨等编译,1571页,图38,黄文尹插图,495篇,据"三会本"和"青柯亭本"译。1991年全国第十届版画作品展览图录,《聊斋》故事组画,张宝国绘图。
其他文献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便自觉地进行与读者的交流与对话,是《聊斋志异》区别于其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一个显著特点和独特之处,因而,从接受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
蒲松龄《日用俗字》以当时淄博方言撰写,今撮取字书不能解决而现存于方言中的疑难方言词作为训释对象,究其确解,裨益蒲学。
20世纪30年代,是蒲松龄研究的黄金时期,尤以《西北风》杂志较为突出。它所刊发的论文,其主要内容,大略有四类:一是蒲松龄的生平;二是《聊斋志异》版本的考校;三是蒲松龄的佚稿;四是关
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明水镇”实为清代淄川县王村的说法进行考辨,以说明该书的写作地点为与王村相邻的西铺村、其作者为蒲松龄的观点不能成立。 Thi
形象性与寓意性的统一是叙事文学的根本特性之一。作为承载文学形象塑造和叙事寓意传达的实体之一的叙事修辞,一经形成,就成为叙事寓意不可缺失的一部分。重复叙事修辞是代表
[续2008年第2期]三研究者已经证实,张元所撰《柳泉蒲先生墓表》碑阴的“通俗俚曲十四种”的排列顺序并非是按照写作时间的早晚。我们发现在俚曲中排在前五位的《墙头记》、《
《聊斋志异》自产生以来就以其塑造的生动的儿童形象成为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被儿童广泛阅读。本文从聊斋人物乖巧懂事、知恩向善、重情重义、勤奋智勇等特点进行分析,反观蒲
宋人邹浩与明人谭贞默都曾经使用过“聊斋”之名,因此《聊斋志异》之“聊斋”并非蒲松龄原创。“聊斋”之“聊”非“闲聊”而是“寄托”之意。“聊斋”不是“书斋”而是“心斋
《磨难曲》是蒲松龄的晚期作品,约成于六十岁之后。《磨难曲》第十二回“闻唱思家”在全剧中最具音乐性。在这一回中,蒲松龄用[玉娥郎]这支抒情曲牌,恰当而深刻地表现了张鸿渐离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俚曲集》中有一指示代词“乜”。这一指示代词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兼表近指和远指的独特性,而且在使用范围上也只限于俚曲所反映的鲁中淄川一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