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策略的研究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学习策略的选择对于中小学语言教学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外语教学法研究停滞不前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促使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以及发展进行评述。
关键词:语言学习 学习策略 研究
1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Stern(1983)认为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 而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行为的具体形式。Wenstein和Mayer(1986)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 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2学习策略的分类(1)目前国外对学习策略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分类
①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O’Malley和Chamot( 1990) 根据信息处理理论, 将策略分为三大类: 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其中, 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 认知策略用于语言的学习活动之中; 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类策略。②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Oxford( 1990)根据策略和语言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 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 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没有直接联系。两种策略各有其分支。直接策略分为: 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 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分为: 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会策略。③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Cohen( 1998) 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策略分为两类: 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 后者只为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其中语言学习的策略“语言中的文化”( culture in language) 又显示出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认知工具, 与文化、思维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具有共性特征的人类认知,文化差异在隐喻语言表达上,
会呈现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对跨文化隐喻中共性的探讨, 将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和学习, 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与沟通。
(2)目前国内对学习策略比较流行的分类
①而国内的文秋芳( 1993) 根据Skehan(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两类: 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的材料有关。管理策略对语言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 处于学习策略之上; 而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 又管理情感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管理策略所蕴含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它能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发挥作用。② 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因此,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是大多数研究者笔记容易接受的分类方法。
3.学习策略的发展及研究成果
(1)语言学习策略的出现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1966年, Aron Carton出版了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书, 首次提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 开创了语言学习策略之先河。
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着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 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及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等方面。
(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成果①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课题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eh和Todesco等人。1975年, 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同年,Stern和以Naiman为首的研究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L 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②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及成果: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起步阶段,研究者主要通过描述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或者通过研究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关系来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繁荣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进入21世纪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又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开始挑战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总之,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并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胜华 张坤媛, 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 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5
[2] 彭述初,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2)
[3] 钱玉莲,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
[4] 贾正传,郭惠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5] 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7] 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Teacher Should Know[M]. MA: Heinle and Heinle.
[8] 张日美.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山东外语教学,1998,(3):73一76.
作者简介:李倩楠(1990-),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硕士在读,聊城大學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语言学习 学习策略 研究
1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Stern(1983)认为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 而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行为的具体形式。Wenstein和Mayer(1986)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 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2学习策略的分类(1)目前国外对学习策略比较流行的有三种分类
①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O’Malley和Chamot( 1990) 根据信息处理理论, 将策略分为三大类: 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其中, 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 认知策略用于语言的学习活动之中; 社会/情感策略只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元认知策略高于其它两类策略。②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Oxford( 1990)根据策略和语言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 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 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没有直接联系。两种策略各有其分支。直接策略分为: 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 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分为: 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会策略。③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
Cohen( 1998) 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策略分为两类: 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前者指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 后者只为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其中语言学习的策略“语言中的文化”( culture in language) 又显示出文化在语言中的地位。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一种认知工具, 与文化、思维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具有共性特征的人类认知,文化差异在隐喻语言表达上,
会呈现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对跨文化隐喻中共性的探讨, 将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和学习, 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与沟通。
(2)目前国内对学习策略比较流行的分类
①而国内的文秋芳( 1993) 根据Skehan(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两类: 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习过程有关,后者与语言学习的材料有关。管理策略对语言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约作用, 处于学习策略之上; 而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 又管理情感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确立目标、制订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管理策略所蕴含的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它能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发挥作用。② 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因此,把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是大多数研究者笔记容易接受的分类方法。
3.学习策略的发展及研究成果
(1)语言学习策略的出现 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鲁纳1956年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 1966年, Aron Carton出版了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书, 首次提出了不同的外语学习者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 开创了语言学习策略之先河。
国外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着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 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及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等方面。
(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成果①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课题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eh和Todesco等人。1975年, 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一文。同年,Stern和以Naiman为首的研究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L 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②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及成果: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起步阶段,研究者主要通过描述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或者通过研究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的关系来发现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策略。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繁荣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进入21世纪后,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又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开始挑战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总之,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并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胜华 张坤媛, 国内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J], 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5
[2] 彭述初,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2)
[3] 钱玉莲,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
[4] 贾正传,郭惠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5] 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7] 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Teacher Should Know[M]. MA: Heinle and Heinle.
[8] 张日美.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山东外语教学,1998,(3):73一76.
作者简介:李倩楠(1990-),女,汉族,山东省威海市,硕士在读,聊城大學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