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体验,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之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一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频率极高。那么什么是体验?“体验”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验是一种活动,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感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体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即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努力践行着这样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自主体验活动中获取新知。
  一、运用语言唤醒体验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是与人交流的载体。而语文教师,更是运用语言的典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某种情境,唤醒他们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读)让我们大声地呼唤他的名字!(生读)让我们全体起立,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生读)”通过这一情真意切的激情导入,学生自然就进入了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而且也为整个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二、联系生活生成体验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满情趣的,而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我们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会增进对文章的了解。如教学一年级《失物招领》这一课时,课前我先整理出一部分学生捡来的铅笔和橡皮,出示“失物招领”四个字,然后说,“下面老师播报几则失物招领:同学们,刚才有同学捡到铅笔、橡皮若干,有哪位同学丢失的,请到这儿来认领。”这时有同学跑上来说,“老师,那块橡皮是我的。”“老师,这支笔是我的”找到丢失东西的同学个个高兴地回到座位上,我顺势引入课题,“一年级一班的老师今天也拾到了许多东西,也播报了失物招领,可他们班的小朋友却一个个红着脸领回了自己的失物,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从真实的场景及生活实践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既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深刻地理解了失物招领的含义,增加了学生的主体感受。
  三、借助媒体丰富体验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经验或生活实际有一段距离,学生很难真切地理解其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缩短时空距离,为学生提供视听动画等逼真的体验,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多元的体验。如《观潮》一课,学生都没有看见过钱塘江大潮,只凭朗读课文,很难唤起学生对这一天下奇观的向往和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便播放大潮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体会大潮的声音——“好像闷雷滚动”,“如同山崩地裂”;通过视觉,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是大潮向前推移,通过画面,学生很快理解了“横贯”的含义;在画面中,有人站在观潮台上观潮,观潮台上人山人海,与浪潮形成了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把浪潮比喻为“白色城墙”;最后,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浪潮汹涌澎湃、铺天盖地地卷来的壮观景象,让学生理解全文的重点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非凡气势。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因而达到了激发和强化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四、角色扮演升华体验
  小学生总是乐于有趣的活动与故事,他们对于这些具有表演的天赋,因此我们可结合教材特点和活动需要所设计的角色,让孩子扮演或担当角色,使他们身临其境,自己把课文演练出来,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角色扮演的对象可以是文中的人物,也可以是课文外的人物,如推销员、主持人、小导游等。例如在《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把这个小故事演一演,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角色扮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都很出色。他们把狐狸的狡猾、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老实、轻信,以及小猴子的聪明、敢尝试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
  通过角色表演深入体验课文,不仅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提供进行再创造的舞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五、拓展延伸创新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他们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篇目的特点,精心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练习,它不是简单的模仿性作业,而是根据课文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一些拓展延伸性的题目,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领悟到它与课堂教学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情感的表达能力。如在学完《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积累了丰富的词句,让学生悟出用排比、比喻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增色不少,然后仿照其写法,描写一处身边的自己喜爱的景物。学完《幸福是什么》,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感受,相信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写的真实感人。在《幸福是什么》一文时,让学生交流,以前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学完课文后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写“幸福是……”。学生有的认为得到别人的关爱是幸福的,有的认为得到别人的夸奖感到很幸福……从学生的交流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实践证明,课堂体验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手段,是开启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是能力激发和展示的途径,是唤醒学生学习责任的载体,更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搭起一座走进文本的桥梁。
其他文献
不少地方,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或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或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现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深入,箱涵工程是隐蔽工程的一种,广泛分布于各国道、省道、高速与城市公路当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覆盖范围不
1 项目立项背景rn中国北方及其毗邻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和蒙古、中亚地区在地理环境上是一个整体,生态环境格局复杂多样,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和制约,是全球变化
扬中市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实施“惠民转保”政策,即采取“取消年龄限制、缴费时间前移、分段计算缴龄”等优惠政策,鼓励参加低层次的居民医保人员转保参加高层次的职
期刊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大力实施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屋面施工,对于大型复杂的建筑而言,需要关注屋面结构的抗风性与整体结构强度,钢结构屋面是一种能够满足稳定与抗风、抗震要求的屋面结构形式.在应用
吴敬琏,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1984~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中国到底
智慧物流系统是集厂内、厂外物流于一体的物流管控平台,系统充分整合发卡机、、LED显示屏、手持机等设备,采用全程闭环管理,结合GPS技术、图像识别等技术,融入自主研发的相关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
建筑基坑作为建筑基础部分的重要工程,合理选取开挖与支护的技术方案,科学确定开挖方法,做到安全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工期的完成,并对建筑成本产生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