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视域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很大.总体来看,新课程让我们的物理课堂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注重到了知识的应用,还有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就笔者这些年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
  合作学习是当前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笔者认为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学生自学,也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在小组合作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每节物理课中,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板书在黑板上后,要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学生才不会脱离当堂课的内容.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小组讨论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为学生们解决.不要让学生遗留问题,不然问题成堆,学习兴趣会下降.
  合作学习的作用在于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只要逼一下就会释放出无限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比如,让各个小组进行比赛,包括考试成绩的小组比拼,小组解题方法的比拼,小组成员积极性的比拼等等.针对那些成绩突出的小组,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奖励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这些学生的潜能,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探索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的取得好结果时候的成就感,激励他们更加的努力.既然中学教育的目的在中学生——“以中学生为本”,那么中学以中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必然带来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让他们感受人生的幸福,高中物理学习也是如此.中学教师促进中学生发展,不仅是一种完全客观的成长,也包括中学生的主观体验,这种在中学生自己成才的主观体验,也是一种幸福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幸福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2注重传统实验与DIS实验相融合
  高中物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方法正确学习起来还是相当轻松的,那么方法在哪里?难在何处?笔者认为是物理问题和思想方法的不直观性导致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DIS实验的加入,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实现了实验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还要对实验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综合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在课堂实验的组织形式上,哪些内容用演示实验,哪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分组探究,要有所思考.在实验设计上要考虑学生实验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要注重实验可见度的提升.
  DIS可以替代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压强计等传统计量仪表,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与生活相关,让测量变得更简便;还可以测量传统仪表无法测量的物理量,如测量瞬时速度(光电门)、磁感应强度(霍尔传感器)、微电流(微电流传感器)等,让“物理”显性化、直观化.
  新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演示实验,不仅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独立操作,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准确的实验信息,避免刻板的技能训练,以适应对技能要求的不断变化.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是信息获取、信息演绎、归纳的过程.演示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获得直接观察经验,体验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生分组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学生在实验室的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尝试实验设计,收集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实验规律.
  3引导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感悟物理本质
  3.1通过建模凸显事物的主要矛盾
  通过构建相关的模型,可以简化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直观具体地描述那些抽象问题,将事物的主要矛盾给凸显出来.比如将建模思想应用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构建电场线和磁感线,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3.2通过建模促进学生内化新概念、规律
  比如我们在对曲线运动进行学习时,通过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的构建工作,学生通过观察,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了这个模型,那么就可以更加容易学习以后的相关知识,如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感觉到物理难,其原因在于有很多物理规律不可见,这时怎么办,必须通过实验的方式将其显现出来,但仅仅只有实验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将物理模型建立起来.如通过“轻小物体可以被带电体所吸引”,“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这两个小实验,学生们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必然有某种物质存在于带电体的周围,但是我们却看不到摸不着这种物质,却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无法看见或者摸着,那么描述起来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然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了将其特性描述出来,可以构建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强弱和方向方面,可以通过曲线的疏密和切线来表示,那么完成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构建了电场线模型.虽然客观存在着电场,人们却看不到摸不着,虽然不存在电场线,但是通过构建,却可以将电场的特性给反映出来,这种建模思想的应用就是化虚为实,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3通过建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不断地练习物理建模,那么学生就可以了解到物理学史上在不断地改进物理模型,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4通过建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物理建模指的是结合客观存在来构建相关的模型,来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有效的揭示.比如,笔者就将简化法应用到了天体运动的研究中,用匀速圆周运动模型来简化天体的实际椭圆运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那些复杂的天体运动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
  4注重物理教学难点学习中的方法引导
  物理学习不可回避重点、难点,例如,高中物理选修3-2中,电磁学部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有效值计算等等都比较难.该部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通常成为学生物理学习的拦路虎,尤其是当前江苏高考模式下,物理课时少,同时部分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只要考试达到等第B级就满足了.这时我们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重点,但是对于难点的也不可回避.以交变电流非正弦有效值的计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电的特点,从概念出发进行求解,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状况非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急性归类.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是交变电流在不同时间段内具有各自不变的值,而且具有特定的周期性;另一种是在一特定段时间内,交变电流变化符合正弦规律,而且这段时间内交变电流一定能够完成整数个由零到最大值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一定具有周期性.然后,归纳总结交流电有效值计算的思路方法.对上述两种非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计算的状况分析之后,通常是选取一个周期的时间,分别计算各个时间段内的热值,然后将其逐个相加求出一个周期内的总热值.因为整个周期的电压是恒定的,然后我们通过将相关数值代入计算公式,即可求得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叶澜教授将“课堂教学过程”比喻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课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呢?设问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情境进行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带着疑问、兴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提
1将学生做题关注不到关键词、挖掘不出隐含条件,误诊为审题不仔细  1.1课堂教学简单实录  案例一3月底参加了市高三复习会议,探讨高考的二轮复习问题,期间听了一节题为《科学审题》的公开课.  上课开始,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体与转轴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让转速均匀增大,在物块由静止到相对转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
初中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顺利地帮助学生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然而初中物理实验室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器具来制作一些物理小实验就成了一个有力的补充,简洁、方便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在观察、辨析、设计、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实践,全面地迎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使得一个个小
物理新课程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所以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个物理的灵魂,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
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物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验的科学,倡导“做中学”的理念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动手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和创造,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自主的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激发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非常规”物理实验能通过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最大程度地调动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刚好可以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根据试验的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用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也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探讨一下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笔者对物理教学进行了反思,对物理教学用生本理念做指导,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天地,让物理教学充满活力.  1 让艺术之花在物理课堂绽放美丽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综合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简而言之为“文”、“理”两种文化.如何做到文理交融,相得益彰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施大宁在《物理与艺术》的讲座中,谈到屈原的《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翻译为:“这浩茫的宇宙究竟有没有一个尽头,那时混混沌沌天地未分,人们凭什么来研究,穹庐的天盖高达九层多么壮观秀
朱熹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物理教学中也需要培养学生不断质疑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真谛.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这一难度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上,实际上就是要让学生由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如何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表象上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而实质就必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