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如何实现“以生为本”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初中物理课堂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呢?设问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情境进行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带着疑问、兴趣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初中物理教学要建立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问题——情景”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情景的联系,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新课标下,老师要将初中物理教材再次进行反复的研读,创设出科学合理的、适合初中生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创设的时候要遵循引疑激趣、巧设悬念、设置坡度以及联系实际的原则.
  1.1 设置生活化情境
  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创设问题情景,使初中物理的学习更加充满生活色彩,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养成物理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加强物理学习发散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水平.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气压强》一节时,笔者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实例,打气筒,高压锅,家禽自动喂水器等,学生在感受到概念与物理规律的紧密联系,继而激发了为了进一步探究大气压的强烈欲望,为了进一步激趣,笔者又找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两个水瓶(其中一只水瓶盛满水)”和“一段软管”,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实验前,提出问题:“把盛满水的水瓶置于高处,空瓶置于低处,如何把水从高处引向低处呢?”学生由生活经验出发,很自然地可以想到用导管引流,可行么?让几个学生上来尝试,其他同学观察,经历失败、感悟成功,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当软管插入水后,由于其内部气压为0,而外部大气压依然存在,液体便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成功实现导流.”
  再例如,笔者在和学生学习“杠杆”这节内容时,抛出生活化的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有一天自己驾车去旅游,在经过一段山路时,突然发现前面的道路上有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挡住了道路,车辆无法通行,而我们又必须走这条路,那么,该怎么办呢?
  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大家一起去搬开它”,新的问题生成了,“怎么搬?”这时,学生的思维在生活经验中搜索,整个课堂不像是学习知识,而是在找寻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有同学会想到“拿一根棍子把石头撬开.”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杠杆的教学内容上来,而且把学生注意力和兴趣也吸引了过来.
  1.2 问题化情境的创设
  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者具体生动、形象化的情境.这样能够启发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和提出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在学生参与到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一方面建构抽象物理知识的直观感知形式,另一方面建构知识的意义连接.初中物理老师要将问题情景创设贯穿于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这些精心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满堂问,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给学生提供情境,或者以问题驱动、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成有讨论价值的新问题,驱动课堂的发展.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浮力”内容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轮船吗?就轮船你们有什么疑问或建议?”学生们展开联想后涌跃提出如下问题:
  (1)铁块在水中下沉,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轮船却浮在水面上?
  (2)轮船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3)为什么装的货物越多,船下沉越多?
  (4)轮船能不能完全浮在水面上,像汽车一样行驶?
  (5)能不能制成水陆两用船?
  对于同学们自己所提的各种问题,本人在讲课时有针对性地作出详细的分析,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并且在听讲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因材施教,分层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课堂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起伏性和整合性,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错落有致,规避枯燥与乏味.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应该是师生配合,实现双向交流,在内容的设计上具有相当的基础性,又能进行深度的剖析和广度的延伸.在进行课堂设计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确认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分工.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已经了解或者熟知的知识不需要再过度的浪费口沫,需要学生依据学习内容进行探究的问题就放手给他们,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充分地挖掘学生资源.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动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去分析什么是摩擦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方向又是什么?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实验再让学生完成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再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然后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通过实验上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含义:应该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如试验中的手和桌面),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是不同的,这也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做到因材施教.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地拓展知识面,加深教学的深度和延 [LL]伸教学的广度,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紧密的结合起来.
  再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最后交流展示时,学生汇报了两种情况,如图1、图2所示.
  笔者并没有直接作出评判,而是让同学们各自说出设计的理由,相互讨论、交流中对实验方案进行优选.同学们各抒己见,经过交流、思考、讨论,最终选定如图2的电路连接方案来完成实验.
其他文献
安全教育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保障学生安全,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物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物理课程中蕴藏着大量的安全教育内容.物理教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应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充分挖掘物理学科中安全教育的价值,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就能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本文以日常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1 在新授课中渗透安全教育  在新授课前,教师备课
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教会学生思维,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任务.物理科学思维能力不但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亦有重要作用.  有些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套公式,模仿以前做过的题求解或利用已形成经验的物理模型,这是思维不科学的表现.其后果是相似的问题不知其区别,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知物理结论的意义和成立的条件,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罗兆华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教学方法而言,不论是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是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都离不开问题.有了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实验器材场地、教学任务的影响,演示实验成为中学物理实验探究的主要教学方法, 也是物理教学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通过直观、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为学生学习提供系统的感性认识,为理论的学习做好铺垫.为了让演示实验充分发挥课堂演示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验,让演示实验更易观察,更具有操作性.因此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课上,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让我们感受到物理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仅重视传统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填鸭式”教学、“题海训练”作为主要途径,学生一直处于机械的重复记忆,仅注重如何利用重要规律公式来解题.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多物理原理和现象都是通过公式来展现,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到吃力,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知识.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往教师基本不需要或很少创设
每一个中学物理实验都必须有实验仪器.常用的实验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等.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高考物理实验题为了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同时也使实验测量更精确、误差更小.高考考查的实验仪器增加了光电门、气垫导轨、传感器、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现代化设备.随着高中物理教材的改版,这些现代化实验仪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得越
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殿堂,物理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只有处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主动探究问题.同时,物理知识的引入,是物理课堂的基础.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情景,营造良好的气氛,做好物理知识的引入,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应用好课堂情景,巧妙地引入物理知识,提高课堂质量.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物理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可以让广大学生手脑并用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空气的‘力量’”一节为例,结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活动、开展课外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无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问题是课堂的心脏”.课堂中一个个问题就好比韵律操中一个个动作,要想课堂给人更多的回味与精彩,问题设计就需更深的思考与研究.课堂教学的深入总是伴随着一个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叶澜教授将“课堂教学过程”比喻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课堂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主体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不断创造、解释着课堂事件,在这种创造与解释的过程中,内容不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