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服务中的警戒故事——肢端肥大症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的经过
  有一天,别人问我:“你在家族葬礼上见到麦克表兄了吗?”
  我说,“没有啊,我没看到他。”
  “哦,那是因为你没有认出他来。他看上去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肯定是他身上的什么‘零件’出了问题”,那人这样答复我,显然这是一个医学的外行人的看法。
  我在脑子里回想着那天参加家庭葬礼的人们,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患肢端肥大症的身影。这个身影逐渐清晰起来,那个肢端肥大的“陌生人”就是麦克,我竟然没有认出他来。麦克38岁,是一名老师。
  我把电话打到麦克家里,他妈妈无不担心地说麦克已经病了7年。不过他的全科医生最近才明白了怎么回事,让麦克去放射科检查。麦克的病史很奇特。在过去的7年中,他妈妈看着麦克明显地“越来越大,越来越丑”。他看上去非常疲惫、性情激动,而且经常出汗。
  我和麦克在一起交谈,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现象。他最先给我谈起的,竟然是他最先发觉自己的鼻子变宽变大了,所以他最开始的就医是接受两次耳鼻喉科的手术。在过去的6年中,他相继慢慢地出现了下面的这些症状或迹象:
  —感觉衣服穿起来紧绷绷的,特别是前面系扣子的衬衫。
  —手变得又大又厚。
  —后背出现此起彼伏的粉刺。
  —开始打呼噜,而且声音越来越粗重。
  —原来滑雪用的手套戴不进去了。
  —脚变得又大又厚,鞋的尺码越来越大。
  —胸部变大,看起来像个举重运动员,而且胸骨非常明显。
  —因为面部、眼帘和鼻子增大,看上去眼睛下陷了。
  —说话含糊不清,因为“我的口腔好像装不下舌头了,一动嘴就咬舌头”。
  —下巴伸向前面,“经常咬不准东西”。
  —持续不断地感冒或流感。
  —皮肤变得汗津津的,“我很热,皮肤摸上去又湿又冷”。
  —变得非常口渴。
  —尿的颜色比较深,而且有刺鼻的味道。
  —体毛和胡须变得又细又软。
  —性欲降低,不过“做爱还算正常”。
  —体重增加了18公斤,不过不显得肥,因为增加的是“肉块和肌肉”。
  两年以后,麦克患了严重的背痛,去脊柱指压治疗师那里治疗过几次。治疗师认为麦克患了肢端肥大症,让麦克去跟自己的家庭医生讲。非常奇怪的是,他的家庭医生断然否定了治疗师的诊断建议,在以后的多次就诊中,家庭医生根本不考虑肢端肥大症。幸亏家庭医生最终还是醒悟过来,让麦克去做扫描,结果发现了一个很大的脑下垂体瘤。
  结 果
  麦克接受手术,摘除了脑下垂体瘤,然后服用 溴隐亭。他感觉好多了,不过他的外貌并没有明显地恢复正常。
  “象人”的感受
  麦克最不高兴的,是医院的那些助理专科医生们。麦克说“我感觉我就像盘子里的一块肉,感到自己就是个‘象人’。某大夫常常兴致勃勃地走进我的病房,身边簇拥着一大群助理医生。他也没有征得我的同意,在我的床边眉飞色舞地说:‘大家看看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肢端肥大症的病例,你们看他的胸,摸摸他汗渍渍的皮肤,看看他的脚……’可是医生就是不解释肿瘤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为我提供随诊服务。要知道我也上过大学的啊。”
  我们学到了什么
  内分泌疾病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往往会巧妙地“逃过”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很容易在诊断中忽略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别是那些早期的疾病。作为全科医生,应该有足够的专业观察视角,不应该被眼前的症状或主诉所迷惑。我们不妨退后一步,用新的视角来考虑,特别是对那些“每次看病的主诉都一样”的病人。
  如果不虚心听取病人、家庭、医学服务辅助人员或其他医疗工作者的建议,那么医生就是在蛮干,甚至有可能面临吃官司的危险。对于别人提出来的诊断建议,应该小心地求证,判断是否正确。
  医生要注意到,认真对疾病原因、治疗效果、预期结果进行解释,这一点很重要,病人需要而且也应该得到恰当的教育。提供患者教育,这是医生与患者“合同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这个案例中,医生严重地忽略了对麦克的教育服务。
  此外,病人非常不情愿自己被当作“标本展览”。不管是医学专家这些“高手”,还是医学生这些“生手”,都可能严重地伤害病人的尊严和自尊心。
  体验全科思维,阅读发现价值
  杨 祺 阅评
  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全科医学产生的重要基础,该模式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思维方式。因此,全科医生在诊疗“三步曲”(调查研究,收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初步诊断;临床验证,确定最后诊断)中,必须注入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方式。学习该病案后,从“三个好”的角度浅谈一下全科医生临床实践。
  打好基本功1 培养倾听的技能 娴熟的倾听技能是全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倾听不仅可以提高全科医生了解信息的效率、效果,还有利于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提升满意度。倾听来自病人、家庭、社区及专科医生等的建议,才能使我们收集的临床资料更全面、更具有整体性,促进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假设麦克那位家庭医生及时听取了治疗师的建议,结果将有所改观。2 重视连续性管理 在麦克长达7年的病程中,先后出现鼻、手足、脸部等有特点的症状,由于他的家庭医生临床资料收集过程中仅仅关注局部现象,遗漏了一些关键性征象,同时缺乏纵向综合分析,没有找到造成现象的本质原因,全科医生连续性服务的优势未能体现。3 把握接力棒传递 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除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之外,常常还要接诊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的病人。一方面要加强识别能力,早期发现患者;另一方面要做好接力棒,对危急重症、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及时双向转诊,与专科医生一起“编织安全网”,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会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合理诊疗服务流程。从故事中不难看出,麦克的家庭医生没有正确地选择转诊时机,转诊回社区后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
  跳好三步曲
  正确的临床诊断一般要经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分析综合,提出诊断;反复实践、验证诊断三步,全科医生在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综合的分析推理,提出初步的诊断,诊治的过程中应依据治疗效果反复推敲,首先考虑用一元论的观点来解释病人的全部临床现象。故事中Murtagh医生通过排列症状出现的顺序,抽丝剥茧,清晰的展示了一个肢端肥大症典型病案。
  练好“长效拳”
  临床实践能力是全科医生当好“守门人”的关键,需要我们在牢固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定期接受实践技能的培训考核,通过联系实际病例的积累锤炼,利用各种机会主动对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保持对少见病案高度的警惕与敏感。每位全科医生若能在服务实践中长期坚持,新医改提出“首诊在社区”的目标不再遥远,麦克类似的遭遇也必将离我们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吴小姐,18岁,主诉3天来嗜睡和乏力。她还说自己发热出汗、头疼、鼻塞、厌食,其间呕吐两次,并感到喉部巨痛,吞咽困难,两个星期以来一直感觉不好。这段期间未接触患传染病的人。  既往史:特发性脊柱侧凸,曾患阑尾炎并接受阑尾切除术,身体状况良好。  用药:偶尔服用大麻和饮酒。  社会史:与父母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在大学读文科。  查体:面色苍白,病态,眼眶水肿,说话鼻音重,脉搏90/min,规律,血压70
期刊
6个案例  案例1 伊恩,30岁,汽车修理师  伊恩的太太半夜两点给我打电话,从她的声音里听得出来,她遇到了很着急的事情。伊恩的两只眼睛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像着火一样,感到马上就要失明了。他太太怎么想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伊恩的眼睛受到这样的伤害。痛苦万分的伊恩摸索着找到了医生的诊所,检查发现,他的双眼非常红,但并没有液体流出。  案例2 吉姆,56岁,渔民  吉姆来看病,说他6个星期来右眼视
期刊
病史  朱莉是个6岁女孩,和家人一起在海边别墅度假时, 出现了严重的中腹部中间部位剧痛,并有呕吐。  下面我就按时间顺序来讲述这个可怜女孩的故事。  第1天:突然出现腹部中下部位的疼痛,并有呕吐。病人看上去脸色很苍白。  第2天:腹部疼痛和呕吐没有减轻,行走困难、发热,看上去病得  很厉害,脸色苍白。医生到家给孩子看病,给她量了体温,并触压她的腹部,说“可能是阑尾炎,但更可能只是肠胃炎。我给她开点
期刊
故事1: 患儿“死了”  我在一个农村医院值班的时候,抢救室接到了一个离奇的2岁的越南裔女孩。女孩没有自主呼吸,靠急救工作人员给她人工送气。急救工作人员叙述说,他们接到电话,对方让他们去接一个即将分娩的孕妇。然而当急救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时,没有发现孕妇,反而发现一个年轻的越南裔妇女,怀里抱着“睡着的”女儿。工作人员发现女孩没有呼吸,估计女孩可能已经“死了”,但奇怪的是可以清楚地摸到女孩的脉搏。工作人
期刊
男孩PC今年7岁,突然发热,昏昏欲睡,对游戏和其他活动都变得没有兴趣。生病12个小时后,患儿不想吃东西,呕吐3次。家长陪同找家庭医生看病。患儿自述头疼,胸部和背部出现了细小的皮疹。父母非常担心,因为孩子有时神志不清,处于昏睡状态。  查体:患儿明显地表现为麻木状态,面色潮红,病态显著。躯干上发现一些细小的斑点状皮疹。生命体征为:脉搏120次/min,呼吸34次/min,体温39 oC,血压90/6
期刊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问:李教授,您好!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本期我们主要围绕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请您简要谈一谈这个疾病。  李教授:在具体谈这个疾病前,我想全科医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已3/4 a到来。国际上对一个国家是否为老龄化社会有这样的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0%,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7%,就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根据这样的标
期刊
病例一  贝蒂是68岁的家庭妇女,以前是护士,现已退休,住在舒适的乡村地区。她来找我只是做一个普通的身体检查。她自述身体很好,但是一年来她发现大便有点不成形,而且有一种说不清的腹部不适感。她的血压稍高,已经有很长时间,为此她一直在服用低剂量的β受体阻断剂。她是一个非常不引人注意的人,没有任何特点。“她在你这里,就像没有这个人似的”这是她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她认为来看病是在给医生添麻烦。所以,她和别
期刊
故事的开始  病人J是一个精力充沛和讨人喜欢的年轻人,25岁,是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获得过很多田径奖牌和嘉奖。不过最近8个星期来,我开始担心这个出色的年轻人,他几次来看病,告诉我的都是一些不典型的症状。这些症状主要是与肌肉骨骼方面有关,不过看起来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他的主诉包括头疼、脖子疼、后背疼、腹股沟疼。这些症状都很轻微,临床的各项检查也没有发现有意义的结果。我针对他的一般健康情况与他面质(
期刊
期刊
病例  患者,女,45岁,反复发热伴尿频、尿急、尿痛10年,加重2天,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详细了解相关病史,逐一排除诊断  患者告诉我们发热伴泌尿系统刺激症状,而病程已较长,2天来又发作,先考虑可能是泌尿系感染。  患者10年前开始发作时,只有尿频、尿急、排尿痛及腰痛、下腹痛,未吃药,数日后好转。之后,每于劳累受凉就发作,伴有发热,开始至医院就诊,服用消炎药有效。本次发作是2天前,爬山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