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任务,已摆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思维的突出特征是独创性。在生本教育教学中,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学教现成答案,学生背现成答案,考试考现成答案的现象。让学生不人云亦云,而应该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教师不一定要按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凭借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我在教《捞铁牛》这篇课文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捞铁牛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往船上装泥沙太麻烦了,铲到河里又污染环境,可以往船上装水,方便而且很环保。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不是不能,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求异思维。
  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掌握知识,远比教师提问,学生找答案,机械记忆知识效果好。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也是创造之萌芽。如教《吃虫的植物》这课时,学生读题质疑:植物怎么会吃虫?它是怎样吃虫的?学生急于探索,产生了学习全文的动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智慧火花,发现他们质疑中的闪光点。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有人在评价爱迪生时曾说:“大发明家们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们的毅力,而最令人望尘莫及的却是他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它包含了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小学生常常爱幻想,我教了《梦想》的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未来的我》的作文。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把课文最后一段删掉,想象一下你所喜欢的结尾,并把它写出来。教师要抓住课文和能触发学生展开想象的诱导物,引导学生 “假”得有理,“想”得有据。
  四、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教育忽视或不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一些学生成了知识上“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与素质教育的观念是相违背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来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他把实践参与摆在学习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有时间、有条件接触自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创办手抄报,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办手抄报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融阅读、作文、美术、书法于一体,学生自己当编辑,将选稿、写稿、插图、排版集于一身,从而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的机会。在教学《捉蟹》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带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看到照片你想起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把你最喜欢的照片贴在短文上,给照片取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开启学生写作的灵感之门。教完《沙滩短歌》这类诗歌的课文,请学生创作一首诗并配上图,然后办期墙报。把“教室”转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展示墙。为学生提供创作的机会,既能提高语文能力,又能增长才干,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创造条件,解放孩子,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真正实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的期望:“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中国的希望也在于创新。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其他文献
一、设计思路  《花草地》取材于画家吴冠中的作品“花草地”,作者用水墨画的方式,展现了春天草地的姹紫嫣红,花儿争相斗艳的美丽意境。作者以大小不同、色彩不同的点来展现花草的意境,表现出春天色彩的丰富。  为把握好教与放的尺度,将幼儿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获取,活动开始的设计境界,以蝴蝶姐姐的口吻自然地引出主题,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对作画方法的探讨,并把作画方法渗透其中。把美术活动化为娓娓
期刊
语文学科有着很多的感动因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感动的语文课会是什么样子的,有感动,才会触发情感。而现在我们面临的状况是大多数学生失落了感动,所以我总想帮助他们拾起感动,让他们写出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七年级的写作训练——我爱我家,其中有三项活动,任选其一,我让学生们先小组交流,然后写成作文。“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载体。但这三项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又有所不同,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地说出感动,我引导学生围
期刊
2011年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的方法去学习数学知识。  “知识树”是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知识树”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它以树状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形象直观,脉
期刊
一、想象作文要有“本”  想象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想象作文的素材来源生活,没有现实生活作基础,想象就成为无本之木。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想像的产物,可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猴,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基础。在想像的世界中,蒲公英像小降落伞,柳树像苗条的姑娘等,也都与事物特点密切相关。即使是科学幻想,也应以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为基础来展开想像,比如,现在可以看见的科幻动画片中,有不少威力无穷的机器人,它们
期刊
当代中小学生活泼生动,求知好学,花季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都处于不断发展中,心理不稳定,思想不成熟,他们的性格心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无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今行为特殊的孩子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受重视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若不加以引导,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期刊
一、单亲家庭的学生  微笑是人世界最美的表情,是朋友间最亲密的动作,班主任要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用更多的爱温暖他们,感化他们。理解是打开闭锁心灵的钥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疏通渠道,架设桥梁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理解老师充满爱的良苦用心,视教师为朋友、知己,致使在教师身上找到家庭中缺少的那份温暖,那份爱,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忧患,痛苦和烦恼,特别是他们精神不愉快时给予安慰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
期刊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由一株紫藤萝引出对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理解这一点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文中提到的“文化大革命”,对初一学生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在理解的基础上品味感悟,我设计了“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三个教学环节,从而达到“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教学目标。  
期刊
高中数学是一个整体结构很强的学科,但是各个模块又显得有独立的特色,数列就是这样的和其他模块有很多纵横联系又有其自身独特知识体系的一个理论板块,数列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有较高的价值,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绝好载体,高考对数列知识的考察在八十年代末发展到了极致,以后逐渐冷落,但最近几年又逐渐升温,随着与大学知识的接轨,竞赛题的释放,很多省市的高考数学卷都把数列题作为压轴题,而数列通
期刊
一、用阳光的品格感染学生  在我的班级里有四十多个孩子,每个人都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我的眼里心中,学生无论长相美丑、成绩优劣、能力高下,他们独特的人格、家庭、成长过程等都应该受到我的尊重。每次评选“三好学生”等优秀学生的时候,公平与公正都是我的原则。不以出身论英雄,不以成绩论成败,公道自在人心,选出众人心中真正被认可的“好人”,这就是我所传递给学生的评优准则。一视同仁,公
期刊
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结论形成的动态过程,获得丰富、深刻的认知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只有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应用。学生发生以上学习状况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疲于跟进老师的思维,囫囵吞枣地装着知识,这样的认知只停留在知识的躯壳。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