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话题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风调雨顺,吃穿不愁,但1965年的话题,却显得沉重。那一年出生的婴儿,如今已到不惑之年。怎样做到不惑?就是要增长知识。我们总该有些长进,才对得起40年来,一日三餐的白米饭。
  历史家写史,与文学家写史,总归不同,一路走去,不但步步要考据,而且攻瑕索垢,剖璞呈玉,态度冷静端方,不耍浪漫脾气。这就使读者,觉得可靠,放心。
  但有时,上挂下连,生发开去,疑问免不了还是有的。
  这一回,是因为我要写点东西,同明朝有关,便研究起吴晗的《朱元璋传》。吴晗治明史,据说开初还是胡适的主意,觉得明朝离得近,年轻人治研,相对容易些。吴晗听从建议,取得成功。《朱元璋传》,便是四易其稿,汇聚了二十年心血的。
  第272页,写翰林院编修张某,因说话出纰漏,被贬作山西蒲州学正。后来写庆贺表,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字眼。朱元章记得张某的名字,发怒说:“这老儿还骂我是强盗呢!”便新账老账一块算,抓来当面审讯,说:“把你送法司,更有何话可说?”面对如此严峻场面——
  张某说:“只有一句话,说了再死也不迟。陛下不是说过,表丈不许杜撰,都要出自经典,有根有据的话吗?天下有道是孔子说的,万寿无疆出自《诗经》,说臣诽谤,不过如此。”朱元璋被顶住了,无话可说,想了半天,才说:“这老儿还这般嘴强,放掉罢。”
  张某有胆量,有策略,敢在朱元璋面前,援用朱元璋的话救自己。张某捡回了一条命。
  史料是真实的,引用是完整的。我的疑问却也来了,像冰冷的雨点,滴溜,掉在心头——吴晗写到了张某,可吴晗自己,为何不学学张某?1965年,姚文元发表文章,批他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给他扣上吓人的帽子,推到类似张某的地步。一般人不知晓张某,也罢了,吴晗摘引过史料,应是记忆犹新的;为救自己,他至少该套用张某的话,这样讲——
  “只有一句话,说了再批判也不迟。最高领导前几年不是说过,要宣传海瑞的刚直不阿的精神吗?我是遵照这个精神,才编了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说我影射,不过如此。”
  似乎没有材料证明,吴晗去向最高领导,作过类似辩白,包括书面。假设,辩白过,又怎样?我们只知道,历史是走了后来那条路的。
  姚文元批《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于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那时我已进《文汇报》,在农村搞“四清”。11月10日,正巧回来休假,走到二楼楼梯口,评报前,看见这篇文章下面,插着两面纸做的小红旗。那时,每日评报,评上好文章,可插一面旗;至于插两面旗,极少有,等于告诉人们,这是—篇特佳文章。从评报栏,转个弯,走十来步路,便是总编辑陈虞孙的办公室。陈虞孙脸色严肃,不苟言笑,使我辈年轻人,心存敬畏。姚文元这篇文章,什么来头,别人不清楚,陈虞孙也不会随便说。当然,对批判吴晗,正直的陈虞孙内心是不愿意的,但那年代,除了签字照发,他又能说什么?北京拒批《海瑞罢官》,上海《文汇报》却开了第—枪。因此,毛泽东后来问张春桥,陈虞孙这个人怎么样?谁知,张春桥回答说,陈虞孙不行了。
  如此想来,将1965年的吴晗,与明朝的张某,放在一起评估,说吴晗缺少张某自救的勇气,实在是苛求吴晗了。吴晗比起张某,背负着更重的担子。他面对的是—个时代,江青等人在打着红旗反红旗;他面临的是“全民大裹挟”,就连评报的人,也只有众口一词、插两面红旗的自由,没有了解发表背景的自由,谁若写文章商榷,对不起,一概被网住,扫荡!吴晗何尝不知,应当追问一下政治诚信问题? (“政治诚信”作为名词,在1965年前后,似乎未见流行。但意思差不多的名词,是有的。)但时代容不得他这样去问,他凭以往的人生经验,无法解答从天而降的难题。他 1964年写《朱元璋传》自序,说“我所拥有的知识还是很有限的”,到 1965,这种“有限”就被证实了。
  1965年,风调雨顺,吃穿不愁,但1965年的话题,却显得沉重。那一年出生的婴儿,如今已到不惑之年。怎样做到不惑?就是要增长知识。我们总该有些长进,才对得起40年来,一日三餐的白米饭。譬如,既瞳得,保持知识分子独立、坚定的灵魂,像萨义德所说,“在心灵中保有一个空间”,“能对权势说真话”;又懂得,知识分子的地位是脆弱的,不能脱离时代真实,给他们压过重的担子,像俄罗斯哲学界有些人,反思苏联历史,把兴废隆替,精粗美丑,什么样的责任,都推给知识分子承当,仿佛苏联历史,是由知识分子掌控的历史,这就让人掉进雾中,莫明所以了。
其他文献
终于,终于来到了这座城市。  我以前来过这里吗?应该没有。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对这座城市却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就好像这么多年来,有一个我至亲至爱的人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并且不时地把她生活的点滴与我分享。所以,我熟悉这里的一切。  可是,为什么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个人是谁?  也许是我血缘上割舍不了的亲人,也许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朋友。  也许,这个人就是我自己。只不过,我忘记了罢了。  思绪触及了内心
期刊
2009年10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网站和稍后的中文网站发布的编号为106号的新闻稿以及当日的《联合国新闻》对“黎锦技艺”这样描述:“黎锦,中国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用棉线、麻线和其他纤维等材料做衣服和其他日常用品。黎族妇女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习扎染、双面绣、单面提花织等纺织技艺。母亲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技能。黎族妇女仅凭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和对传统样式的了解来
期刊
[策划人语]  一家老旧的电影院,会让人勾想起最早对艺术的启蒙,尽管大多数人后来对电影艺术一无所成。电影就是这样的令人怀恋——中国电影的黑白记忆,让我们感受到无数激情。  100年过去了,中国电影感动了几代人,那种感动就像看电影的过程,是很有些讲究的,第一束光先打在大幕上,再在这光束里拉开大幕,有一种好戏开场的意思;而结束的时候,片子还未全部结束,大幕已经在台上了,最后的“完”或“剧终”的字样,大
期刊
女殡仪员越来越多    琳妮·杜威原来干的是管理工作,坐办公室的,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在办公桌前忙碌着,精疲力竭;她有点厌倦了,她回到大学里重新学习,想换—个职业。然而,她这次改变专业的决定,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吃惊;因为,她的“回炉”再学习不是为了将来谋个高薪经理活儿,或当个她从小爱好的艺术工作者,而是为了当个丧葬承办者或殡仪员。目前,她果然女口愿以偿,正在麻萨诸塞州牛顿市伊达山大学新英格兰学院
期刊
定居巴黎后,对法语中的一个空间名词——“广场”(Place),觉得有点蹊跷。在汉语中的“广场”,顾名思义,广场者广也,指的是城市中心的一个可以举行大型集会的空旷场所。通常一个城市只有一个,面积在数万至数百万平方米以上;譬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广州的海珠广场、上海的人民广场等。巴黎却有很多Place(广场),不仅把阔大的8公顷面积的协和广场叫广场,还把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弹丸之地也叫广场,岂不是形象大于本
期刊
青春时光,恰巧遭遇中国电影的淡季。小学二年级时,“文革”开始。命运多舛的中国电影,是首当其冲被认定要大大地革一回命的。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在“文革”前的1964年,就批判了《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影片,继而又把《林家铺子》、《不夜城》等十部电影打成了“大毒草”。电影的淡季,其实早早就已出现。一是投拍的新电影不多,二是题材狭窄且品种单一。到了“文革”后,国产故事片基本上就处于停产
期刊
芙蓉姐姐们的狂欢    芙蓉姐姐第一次上报是这样的:“既没有任何预告,也没有任何起因,一个叫‘芙蓉姐姐’的人成为中国网络上的热门人物。”   芙蓉姐姐的人物介绍是这样的:“芙蓉姐姐”,一个来自陕西,游荡在清华、北大的边缘人。2005年初,“芙蓉姐姐”令人叫绝的照片、以及“狂舞清华”的视频片段被清华、北大以及国内无数个BBS转载,顿时成为今年中国互联网上炙手可热的的物。“芙蓉现象”引来议论狂潮。有人
期刊
太阳收工了。  月亮接替了太阳的工作,静静地悬挂在半空中,给夜幕下一切活动的物体以照明。  我挑着一担柴急急地走在山间的小路上。  本可以不这么晚的,我肩上这担柴老早就割好了。只怪那一坡的柴实在太喜人,有半人高且密实。今天是暑假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返校了,我想把这一坡的柴都放倒,让母亲日后直接来挑干柴。因此,只顾低了头挥舞镰刀,让那一片片的柴在我的镰刀下齐齐躺下,却没有抬头看那轮红日,是早早落到后
期刊
去年11月28日晚刚过10时,正当抗议总统竞选舞弊的浪潮席卷乌克兰首都基辅之时,郊外内务部(MVD)各基地响起了警报。1万多士兵爬上卡车。大多数士兵戴着头盔,佩带盾牌和警棍。3000名士兵带着枪枝。许多人戴了黑色面罩。不到45分钟,他们分发了弹药和催泪瓦斯,风驰电掣地冲出基地大门。基辅正在走向可怕的冲突:这种苏式镇压可能会引发内战。然而,乌克兰秘密机构这时出手了。    当湿漉漉的雪花飘落于聚集在
期刊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那是老话。其实,一方土地也养一方树。在上海这方沃土上,就养有品种繁多、杂七杂八的树,它们仪态万方,各极其致,稍微整理一下,竟有20多种:楝、椿、榆、榉、朴、梓、柞、皂荚、合欢、刺槐、桂、枣、柏、杨、谷、柿、枫杨、乌桕、桑、桃、梅、银杏等等,灌木中有槿、黄杨、冬青、酱梅等等。还有不少我叫不上树名的乔木、灌木。梓树材质精细光滑,用来做家具台面最适宜了,它还是刻章用的好材料。被俞平伯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