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互动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无论从互动的广度还是互动的密度,生生互动远远优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语文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动力。
  【关键词】教学互动 学会学习 主动性 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52-03
  
  教学互动,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到传授知识与获取知识的快乐。这种互动,不是“1+1=2”似的单向、机械的运动,而是一种有着共同目标任务,师生双方通力合作完成既定目标的双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分享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传授着并愉悦着,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但是现在的课堂大多是教师在台上竭尽全力的动,而学生则处之泰然。教师拼命灌,学生被迫接收,师生双方都苦不堪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方法最为关键。而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要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注入式教学方法始终是被反对的,因为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扼杀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课堂上使他们的智力活动都“动”起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善问,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广度、深度,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善于诱导和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问决不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出来就算达到目的,而是要将矛盾的焦点摆在学生的面前,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善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再次要含蓄,问问题不可以问得太白,不能老是“对不对?”“是不是?”,要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善于创新的意识,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就应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高一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多次尝试这样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传统教学虽然也有教师集体备课的话动,但并没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综合。在现代教学中,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
  主动的思维和被动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目标。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作用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技巧,而学生则被视为一种按某种需要加以塑造的素材,或接受知识的容器,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围教师转动。当学生接受某些概念、理解基本规律时,传统教学方式好像有所长。但是,在进行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中,传统教学使学生进行主动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他们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中,将学生被动思维方式变为主动的方式,再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有显著提高。在下面一例课堂教学中,通过课程计,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探计、研究新问题,并且得出结论,使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展开,然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做出最终定论,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教师是关键,是主导。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开放的教学思想,强烈的创造意识,勇敢的创新精神,较高的创新能力,即使拥有最优越的教学环境,最新颖的教材体系,也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所以,除了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全面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要在开放性、科学性、民主性、灵活性、独特性原则的指引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实践与创造,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除了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外,更要注重各种能力的自我培养。要能以新的“人才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要有意识地训练各种思维能力(如抽象与形象思维,聚合与发散思维,直觉与想象思维等)。这样,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共同步入教学天地,教师不断提供创新机会,学生积极投入创新活动,师生互为动力,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相长,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新的创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的理念,成为教学互动的组织者。
  真正的互动教学,教师语言应表现出更大的亲和性,因为亲和性可以营造宽松的互动氛围,可以让无言者有言,有言者善言;亲和性可以将交流、讨论引向深入,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稚化的语言可以增强亲和性,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自己的节奏,其实这很正常,否则他们也就不用当学生了。教师适当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就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更多的成功之处。稚化也可以收到以退为进的教学效果。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先让自己的认识退回到学生的层面,然后相机诱导,让学生自己抨弃谬误,接受新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象地说明了学习与生活关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大语文”观念、“生活语文”观念。以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为例。许多教师都认为: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这看法虽说不一定完全正确,却也有一定的道理。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一定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他们,让他们从学习与生活中真正学会如何写作。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学习中学会写作,包括向课文学习,向名家名作学习,向自己周围的同学学习等。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渠道为学生服务,如在课堂教学中补充更多的辅助材料,带领学生走向图书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与切磋,通过阅读模仿与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当然真正高水平的作文仅凭这些是不大容易写出来的,教师还必须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让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引领他们欣赏春之绿草、夏之红荷、秋之金叶、冬之白雪……引领他们走向农田,走进工厂,走出狭窄的个人天地。只有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不断丰富心灵,提高修养,才会在作文中少说“空话、大话、假话”,不作“无病呻吟”状;才会“以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正有份量的文章来。学校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多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自然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拓宽自身的创造空间,增加自身的创造机会,提高创造技能,培养各种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贯彻两个互动理念: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第二,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加强创造性智力教育和发展智力教育是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本来就是具有创造性特点的学科,数学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应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在活动中应用知识,是现代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有一句名言:“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理解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而语文互动教学,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使学生创新成为可能,因为它为创新提供了材料,提拱了背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44-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他爱孩子”,这是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当前不争的理念。教师的爱有如温馨的风,又似无声的雨,它能融化冰山雪岭,又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12-02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将探究式教学置于突出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适时适宜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好处。    1 要搞清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从物理课程看科学探究》一文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阐述的:“第一,它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82-01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的功能又有导向的作用,教师通过亲切的话语对学生进行作文评定,不仅和学生打成一片,更能让学生乐于写作,从而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一定要充满活力,让学生情有所动。作文评语注意以下几点:  1 评语的准确性  不同的年龄段,学生
期刊
【摘要】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积累贵在恒,坚持做到日有所获:事件片断,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点感受……慢慢地集腋成裘。渐渐地,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文思不再枯竭,文笔不再滞涩,手中的笔竟也能左右逢源了。  【关键词】语文教学 作文材料 生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83-02    民间有句谚语:“秀才不怕衣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很难提高英语“说”的能力。事实上,这些问题存在于师生双方面,教师应采取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口语的环境,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激发兴趣,以提高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口语;模仿;空中英语教室;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朗读,以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和表情达意的简捷性,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运用比较法朗读,是把朗读训练落到了实处,展现了学生认知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表层性过渡到解释性,并最终达到创造性理解。比较性朗读,是语文学习返朴归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比较性朗读 朗读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民主氛围、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培养质凝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注重解题回顾、开展数学活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求知欲 创新思维 积极性 生活实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54-03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181-02    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英语熏陶,进一步打好语音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较扎实的基础。为此,初中英语教学应努力加强语感训练,因为语感能力是交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 教育环境 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摘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