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判断文章的标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对部分英语高考试题中的文章标题进行简要分析、引导学生解题时对文章标题归纳作出正确的判断。
  关键词:阅读理解;文章标题;归纳;有效判断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1 -02
  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常常出现标题归纳题的形式,标题归纳题在英语阅读理解题中属深层理解题。它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该题型具有概括性、针对性、简洁性的特点,它囊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所给的选项往往言简意赅,有时甚至采用谚语的形式出现。对于学生而言,确实难以分辨。如何才能有效地判断文章的标题呢?本文根据部分高考试题中的文章标题题作一简要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在解题时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根据文章的主题段判断标题
  一篇文章常常以若干段落的形式呈现,而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往往很重要。因为在许多文章中常常在第一段提出文章的主题或在最后一段归纳文章的主题。明确了文章的主题也就能确定文章的中心,再结合文章所提供的选项就能甄别文章合适的标题。如: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 (2010 广东卷50题)
  A. A Winner’s Secret.
  B. A Winner’s Problem. 
  C. A Winner’s Opportunity 
  D. A Winner’s Achievement. 
  该文为议论文,文章的最后一段概括了其主题。通过下面话语的论述便一目了然,This is what being a winner is all about-creatively using your skills and talents so that you are successful no matter what happen. Winners don’t have fewer problems in their lives; they have just as many difficult situations to face as anybody else. They are just better at seeing thos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own talents. So, stop focusing on “whose fault it is.” Once you are confident about your power over bad situations, problems are just stepping stones for success. 从该短的叙述可以看出,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一味地怨天尤人于事无补,成功的人总是把困难或挫折看成是提高自己的机会,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明确了该文的主题,合适的标题自然会浮于眼前。因此该题应选择A作为标题最为恰当。
  2. Which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text ? (2010 辽宁卷67题)
  A. Computers or Television
  B. Effects of Television on Children 
  C. Studies on TV and College Education
  D. Television and Children’s Learning Habits 
  该文利用一些新的研究阐明了学生看太多的电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降低上大学的几率。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将此主题和盘托出,而其后的段落则是对该主题的进一步论述。Too much TV-watching can harm children’s ability to learn and even reduce their chances of getting a college degree, new studies suggest in the latest effort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elevision on children. 从该段落便可以明确文章的主旨不是论述大学教育或学习习惯,而是电视对儿童产生的影响,由此可以有效地判断该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通过上面的两题可以看出,在解文章标题题时应首先利用文章的首尾段进行判断。只要明确了文章的主题,正确选项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根据全文的内容判断标题
  有时要确定的标题在某些文章中并不是十分明显,相关的内容并非固定在某一段落,而是散于全文中。此时必须依据全文的内容加以判断,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综合各段落所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合理的推论。如:
  1.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010 湖南卷70题)
  A. The Eye as the Window to the Soul
  B.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eading Emotions
  C. Effective Methods to Develop Social Skills
  D. How to Increas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
  该文为说明文。从文章可以得知,东西方在理解人的表情方面存在着差异。从文章中话语的论述可以判断其差异性。如:在文章的第三小节中是这样论述的:Westerners look at the eyes and the mouth in equal measure, whereas Easterners favor the eyes and neglect the mouth. 根据该段的叙述可以排除选项A,因为面部表情还应该包括嘴唇的动作。在文章的第四小节中是这样论述的:As a result, facial expression that had been considered universally recognizable cannot be used to reliably convey emotion in cross-cultural situations. 根据该段落的叙述得知,“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形中,被视为普遍公认的面部表情不可能用来依赖传递情感。因为这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差异。这样的结论在第六小节中也得到了证实:The cultural difference in eye movement that they show is probably a reflec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facial expressions. 根据不同段落中的叙述可以判断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而其它的选项不符合全文的内容。
  2. Which is the best possible title of the passage ? (2010 湖北卷62题)
  A. Age Is No Barrier for Fashion Fans 
  B. The More Fashionable, the Less Expensive 
  C. Unexpected Changes in Fashion
  D. Boom of the British Fashion Industry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分析了老年妇女着装风格的变化,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装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一样喜欢穿时装。从文章不同的段落的叙述可以窥探此景。如第一小节中的叙述:A generation which would once only wear old-fashioned clothes is now favoring the same high street looks worn by those half their age. 第二小节中的Women over 75 are now for clothe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y did when they were young in the 1960s. 第五小节中的Older women were much more affected by celebrity style than in previous years. 以及第六小节中的Older women are much more aware of celebrities.从文章中不同段落的叙述可以明了该题正确的答案应为A。而其它的选项仅仅是反映的是某个侧面,不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从上面两篇短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时在没有具体阐明主题的段落时必须依赖全文的内容加以判断,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臆造去想象,以免引起失误。
  三、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判断标题
  在某些文章中,作者常常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来阐述某种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来论述事物。因此在阅读文章时必须依据作者对事物论述的关键词加以判断,找出符合文章主题和与选项一致的话语进行推敲,那么正确答案必定是囊中之物。参看下面的段落,必然会有所感悟。
  
  1.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 (2010 天津卷55题)
  A. A Mirror of Human Nature
  B. To Blame or to Forgive 
  C. A Mark of MaturityD. Truth or Excuse 
  该文对三个经典观点进行剖析,指出其错误的原因,论述了人类的本质。文章中的关键词为to err; common sense; a good excuse; 作者一一剖析其错误的本质,从而让读者了解人性的本质:即勇于承担责任,灵活运用常识,实事求是等。作者根据不同的关键词作出了进一步的论述。如:根据to err作者运用了这样的话语加以剖析:However,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something that went wrong is a mark of great maturity. 做错了事情勇于承认是成熟的标志。根据common sense作者用这样的话语作出评论Common sense does not seem to be common for large organization,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going on that one person cannot be in charge of everything. 常识不是放之四海的准则,不能死搬教条,有时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才行得通。根据a good excuse作者指出If a excuse is “good” even if it isn’t honest, then where is the place of the truth ? 编造借口会让人们丢掉诚实,忽视真理。正是通过文章中的这些关键词的解释,阐明了全文的主题,由此而判断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而其它的选择项则为对各个关键词的单独的解释,不能概括全文的主旨。
  通过上面三种类型形式的的论述可以明确,要想选出合适的文章标题,必须首先辨别以何种方法进行。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依据某种特定的方法加以判断,从而得出既符合文意又能一语概括文章主旨的选项。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其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学习方式做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1 -01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首先
散文与小说已经成为历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主要命题材料,搞好散文复习与搞好小说复习一样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我们对现代散文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要分类学习,循序渐进。散文无论是从题材,从表现手法,还是从行文风格的角度看,都可以说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或记人,或写景,或抒情,或明理;或直书,或隐喻,或象征;或明快浅近,或婉曲深致……历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涉及到的散文,可谓是各体皆备。不同类型的
说起钓鱼,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拿着一米不到的小鱼杆在不到五米长的小水池里钓着两公分长的小金鱼。然而,我今天说的钓鱼,是真正意义上的“实战”。   上周六,爸爸带我到位于江北新區盘城街道的江苏格冠生态园玩。在我们看到几十亩的大鱼塘边的众多垂钓者时,我和爸爸忍不住想参与其中。围着鱼塘走了一圈,才找到“塘主”爷爷。我们向他借了两根十余米的鱼竿和一袋红蚯蚓,在鱼塘边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开始了我们上午的钓鱼活动
现在学生的高考作文训练名目繁多,有时如“乱云飞渡”。怎样使训练高效,让学生从容迎考,我想从阅卷的角度来谈迎考的几点体会。    一、从商考作文阅卷标准看迎考    近几年的阅卷标准相对稳定,一般由关于审题、关于亮点、关于赋分等几个部分构成。以2005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关于审题。当年是话题作文。话题“凤头、猪肚、豹尾”这六个字,本来是讲写作技法的,意思是作文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的内容、有力的结尾
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史记选读》是一本好教材,旨在通过较大的阅读量,使学生既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又提高古汉语阅读能力。但因为新课标语文教材的整体偏重于人文性,所以《史记选读》不可能对语言知识有详尽的讲解和细致的研磨,需要执教者在讲授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此做有的放矢的渗透和落实。辅以适度的应试训练是必需的。以下的习题设计就是试图提供几个具体示例,管中窥豹,抛砖引玉。    示例一、(15分)  阅
许多学生在做高考阅读理解题时,往往只注重阅读材料的表层意义,很少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挖掘其主题意义,其结果必然会导致阅读的失误: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在脑海中只是昙花一现,对所阅读的文章仅仅是凭自己的表层印象去判断,而没有归结到阅读的真谛—领悟上去;个人的情感很少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阅读时只注重文字的表象,缺乏对事物个人情感的流露、人生的感悟;不能从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领悟到哪些是知识的摄取,哪些是信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能使人忘却烦恼,静下心来投入其中。《柳林风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深深吸引了我。  书中的故事主要围绕四个性格各异的小动物展开:理性的河鼠,总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温和的鼹鼠,特别善解人意,喜欢新生物;张扬的蛤蟆,喜欢冒险,却也爱慕虚荣;老成持重的獾,处乱不惊,是伙伴们的领袖。  这么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獾先生,因为他比较稳重,遇到事情很冷静。你瞧,蛤蟆的家园被白鼬
【释义】  叵:不可。测:测定。心里怀着不可测度的险恶用心,比喻害人的奸诈心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方经常混战。由于魏较强大,蜀、吴常联合攻魏。   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几年后,刘备再次与东吴孙权结成联盟,准备北上进攻曹操。曹操急忙召集手下的谋士商议对策。   谋士荀攸说:“与其坐等刘备和孙权两家打上门来,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从前,有两个王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长见识。出去不久,却过起了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根本不想再回家了。  他们的弟弟——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矮子——出门要去寻找他的两个哥哥。当他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他们后,他们却嘲笑他,说他年轻,不懂世务,应该想办法出去游历游历,他们如此聪明,对这个世界有时也还不能应付。这样,他们三人一起踏上了游历的旅程。  他们首先遇到的是一座蚁穴。两个哥哥要把它推倒挖开,想看看那些可怜的蚂
有一次,乌鸦祭祀雅典娜,请狗来赴宴。狗对他说:“你怎么舍得花这么多钱办这毫无用处的祭祀呢?那女神不是很厌恶你,使得你的预兆一点都不灵吗?”乌鸦回答说:“正因为这样,我才给她祭祀,我知道她一向不喜欢我,總是跟我过不去,但我以祭祀与她和解。”  这是说,许多人恐惧敌人,不惜代价想与他们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