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化博物馆发展新模式探索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1022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泛在性博物馆理念;故宫博物院
  【摘 要】数字技术、新媒体应用可以使博物馆无处不在,这就是博物馆泛在性理念。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所做的探索为例,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为观众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平台,从而发展出新的博物馆模式和相应的交互手段所做出的尝试。泛在性博物馆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改变了博物馆以往庄严肃穆、清冷高峻的形象,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近,让进入博物馆的观众不单单是到此一游,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并愿意再次走进来,进而逐渐把逛博物馆变成一种习惯。
  一直以来,博物馆与普通大众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距离感。以明清皇家宫廷建筑群作为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为例,一方面,宫殿建筑本身所笼罩的一层庄严与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难于接近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以往展品+展柜+展板的展览形式已经陈旧,在现今展示形式日趋多样化、网络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很难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因而难以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再加上实体博物馆本身存在的地域问题,使得一部分对博物馆有兴趣的人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亲临,从而降低了前往博物馆参观的可能性。
  那么,怎样才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这种距离呢?这是摆在所有博物馆面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轻松的、亲切的形式来吸引观众,以达到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目的。而这也恰恰与这几年兴起的泛在性博物馆理念不谋而合。
  “泛在”(Ubiquity)意为“无所不在的、到处出现的”,此概念源于Kevin Kelly 在2006年TED大会上的演讲《How Technology Evolves》(科技如何演化),该词被用来形容科技的发展趋势,即:“把科技比喻为一种宇宙的力量,像大爆炸似的迅速发展,它将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角落,人们的未来生活将无处不存在技术的渗透。”时隔9年,环顾四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4G手机、无线网络等等的存在无不证明了Kevin Kelly预想的正确。这一理念引入博物馆,即为泛在性博物馆理念。泛在化博物馆并不是要求如何具体详尽地把实体博物馆展示在网络上,而是发展新的博物馆模式和相应的交互手段。在泛在博物馆的构建过程中,数字技术并不一定只起到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之间的桥梁作用,而是强调泛在性和普遍适应性,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学习型平台,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没有“距离”地获得文化知识,并与博物馆有互动式体验[1]。
  因特网和万维网的普及使泛在化博物馆的构想变成现实。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基于实体博物馆的资源数据库,可以完成对象为终端用户的包括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展览信息、虚拟参观、数字文献、视频节目和服务建议等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工作。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已逐渐普及,据新华社2014年12月18日报道,国家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汪祥荣说,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量将超过5亿,明年将有超过40%的中国人使用手机上网。在这一形势之下,泛在性博物馆的重点已经向基于手机、平板电脑所开发的应用方向拓展开来。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基于皇家古建和珍藏的展示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甚至可以用“观者如堵”来形容。但是,由于大多数观众为普通游客,在参观之前对故宫的了解并不深,参观时走马观花,看完后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受属地所限,又有众多对故宫及文物感兴趣的人无法前来。在这种背景之下,泛在性博物馆理念的引进为打破宫墙壁垒,引导观众更好地了解故宫及其文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近些年来,故宫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下面分馆内建设与馆外建设两部分对一些具体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一、馆内建设
  馆内建设是在保留院内现有常设展览的前提下,对展厅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和升级。一是考虑到大部分观众对于院内文物的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于是在位于故宫东侧的文华殿陶瓷馆展厅、西侧的武英殿绘画馆展厅内分别搭建了数字展示区域。区域内设有座位,观众可以坐下来观看大屏幕上播放的相关科普短片。例如文华殿内播放的是《从陶到瓷》和《古陶瓷之美》,前者讲述了陶瓷的诞生及发展史,后者则通过对实例的剖析介绍了各种类别的陶瓷及其特点,观众通过观看10分钟的短片,就可以对陶瓷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在接下来参观陶瓷藏品时能够收获更多。视频片的内容通俗易懂,解说力求口语化、不艰深,制作时更是融入动画手法,使观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是各个展厅的展品均增添了二维码识别功能,观众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该展品的文字介绍信息和高清图片。未来还可以用手机对一些精品文物进行360度的三维欣赏,使观众沉浸其中,不但有收获,还不觉得过程枯燥乏味。
  二、馆外建设
  馆外建设方面,前几年唱重头戏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http://www.dpm.org.cn/)。该网站不仅可以浏览到所有故宫博物院最新的展览讯息,还支持在线查询地图与院内导览功能:输入行程和时间,即可为观众设计游览故宫的最佳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便利。在网站搜索界面查询文物名称,即可获得全面、专业的文物介绍和清晰的文物影像。基于院内常设展览所制作的网上展览,使观众在参观前就能对展览有个大致了解,可使接下来的参观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不仅如此,网上虚拟展览专题则填补了一些珍贵文物因自身状况无法在现实展览中展出的内容上的缺憾。另外,网站还提供有很多高清文物图片,以及与故宫相关的日历壁纸下载,其形式新颖,设计清新,非常讨喜。互动专区可供观众留言、提意见,方便更好地改进工作,完善服务。通过登陆官方网站,那些不方便亲自前来故宫参观的观众,可以对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及藏品有了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较好地解决了参观受地域限制的问题。   近几年兴起的微博与微信在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建设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与时俱进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拥有自己的官方微博,还陆续推出了公众微信号“微故宫”和“掌上故宫”。相比较而言,公众微信账号比微博的普及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其内容非常丰富,源于官方网站,却又不局限于官方网站,使观众在手掌上就可以接收到故宫的资讯大全,实现在指尖上随时随地游故宫的愿望。
  “微故宫”微信号偏重科普功能,依托故宫古建筑或藏品的图片对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进行简要介绍,方便快捷地传递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设计上不仅页面模板典雅,而且具有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三大版块包括“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每个版块下面都有具体的活动与参观导览模块,回复数字即可收到相关的知识介绍。在与观众互动方面,去年冬至前推出的电子版“九九消寒图”引入古老的汉族岁时风俗,既应时景,又有新意,获得了大批拥趸。
  另一款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掌上故宫”手机应用,则更像是一个可以装进口袋的故宫旅游万能向导。该应用可利用GPS准确定位观众的当前位置,不仅进行实时实地的导览,还能量身定制专属的精品游览路线,告别自助游参观景点时一头雾水的烦恼。
  微信公众账号的推出,在故宫博物院的宣传上结合了最新兴的技术,顺应了时代需求,不仅让故宫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更多地了解故宫的古代建筑、馆藏文物及虚拟展览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让尚在旅行中的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电脑,实时实地了解故宫资讯。新的一年里,网络订门票、微信支付等功能也会相继增设并完善,使得观众的出行、参观更加方便简单 。
  另外大受人们追捧的还有几款基于ipad平板电脑使用的app应用。《胤美人图》是有关清《雍正十二美人图》的名画赏析,由此可一窥清朝盛世华丽优雅的宫廷生活;《紫禁城祥瑞》对故宫里隐藏于各种建筑雕塑中的神奇生物进行了科普;《皇帝的一天》则是让玩家以主角身份去“代理”一天皇帝,了解皇帝生活起居的游戏。今年1月刚刚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将故宫最经典的珍藏名画、因为保存和展出条件要求特殊而鲜有机会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摹本),利用高清的文物影像、专业的学术资料、丰富的媒体内容和创新的交互设计完美地呈现出来,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探究这幅传世经典名画的种种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这些应用不仅弥补了院藏实体展览的缺憾,也借此为大众科普了美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首个ipad应用《胤美人图》自2013年5月上线至今,好评如潮,一直保持着全五星的评价和编辑的全力推荐;第二款《紫禁城祥瑞 》自2014年6月上线,创下了单日下载量超1.5万、单周下载量超10万的好成绩;最新上线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在第一天就荣登App Store首页重点推荐,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这几年故宫博物院的努力有目共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故宫博物院之前古板严肃的面孔变得轻松愉悦,并富有现代感。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 :“现在的故宫不但萌萌哒,而且有典雅风度;不但脑洞大开 ,而且心胸开阔;不但霸气十足,而且接地气。”故宫博物院所做的所有尝试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以人为本,而目标,则永远是服务广大观众。虽然随着时代发展,方式会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不变,技术只是将其应用得当的手段。所以我们探讨的重点一直就不是单纯的数字化,而是要用数字化将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达到真正的教育与普及的目的。这是现在以至于未来我们做一切事的大前提。具体到每个项目而言,则不仅仅是在前期做大量调查,广泛了解大众的审美喜好,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明确的受众群,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思考如何将相关专家所撰写的那些学术性很强的知识性文字改写得生动有趣,再用一种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喜欢并接受。
  放下身段,为观众所想,利用数字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架起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在这方面有许多博物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我们的努力目标是,改变博物馆以往庄严肃穆、清冷高峻的形象,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感到亲近,不再抵触,让观众不只是到此一游,还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并愿意再次走进来,进而逐渐将逛博物馆变成一种习惯。
  ————————
  [1]叶:《构建泛在博物馆——浅析国外博物馆对于泛在化的探索》,载《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50页。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其他文献
【关键词】河北;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调查简报  【摘 要】2007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的专业人员在对邯郸段大运河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遭到人为破坏,大量的建筑构件、瓷器残片随处可见,遂对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进行了细致的文物调查,采集了大量北齐至明代的文物标本,为揭示深淤于地下600余年的大名府故城宫殿遗址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资料。  2007年4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受河北省文物
期刊
【关键词】《山海经》;泽;星宿海;不周山;博卡雷克山;东昆南断裂  【摘 要】在古往今来的《山海经》研究中,出现过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以“泽”为“罗布泊”即其中之一。本文利用《青海省志·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志》提供的“河源”走向,结合有关地质学理论,以“河出昆仑”为支点,断“泽”为星宿海,“敦薨之水”为黄河北源,“不周山”即今布喀达坂峰东北侧的博卡雷克山,为重新破译《山海经》做出了重要铺垫。  引
期刊
【关键词】东莞市博物馆;中小型博物馆;生存与发展  【摘 要】在博物馆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地方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博物馆的质量却不容乐观。中小型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博物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东莞市博物馆为例,阐述了中小型博物馆走出活力之路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在中国的博物馆发展历程中也曾被称为地志类博物馆,具体而言,它是一类综合展示特定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
期刊
近期唐山博物馆征集到一件伪满时期的老支票,通过查阅它的历史,发现它不仅见证了唐山乐亭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是当年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洲国掠夺东三省资源的见证。  支票为纸质,保存完好,长14.9厘米,宽10.6 厘米(图一)。票面正中及左侧骑缝处隐约可见“益发银行”四字篆书行标。支票文字竖排,从左至右为:  支 票  国币壹仟伍佰圆整」  右开金额务希与此支票交换」支付与持到人是荷」  康德11年1月9
期刊
【关键词】河南禹州;杨庄;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对禹州市杨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对其中的M101东汉墓进行了报道。这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以及铜钱,且出土的陶器种类较多,为研究该地区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杨庄墓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的张得乡杨庄村东北处,东北距离禹州市区约5.4公里,东南距省道231线0.34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井陉;尹家湾李氏墓;五代前期;井陉窑;注壶  【摘 要】井陉尹家湾五代纪年墓(918)出土的白瓷注壶,为注子向执壶的形态过渡形式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可靠标本。由此,为充盈着民族特色、琳琅满目的各色中国古代珍贵瓷质执壶,发现了雏形的准确产生时间和难得初始形态,揭示了器物演进的主要动力是生产与生活功能提高的需要,美观则是第二动力。  1978年,河北井陉县尹家湾五代李氏墓出土了17件瓷器与三
期刊
【关键词】河北;蠡县;王庄;唐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 要】2014年7月至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保定市文物管理所、蠡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工程蠡县王庄段发现的8座唐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虽早期被盗,但形制多样,随葬品类型丰富,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丧葬习俗、墓葬形制等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2014年4月,在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保沧干渠
期刊
【关键词】战国;中山国;鼎;铭文;释读  【摘 要】中山王鼎铭文“夫”可读“睿傅御”,意谓燕王哙的智慧在文武百官之上;“于天下之勿矣”一句中的“”当释为“37”,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说燕王哙“明察于天下之事”;“克38大邦”之“38”当读作“剔”,训“治”。  1鼎,又称中山王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县中山王一号墓。器物通高51.5厘米,最大径65.8厘米。鼎有盖,盖上附三环纽;鼎身扁圆,中部饰凸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美术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观众调查  【摘 要】《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在河北博物院展出期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美术从业者与爱好者。本次展览是河北博物院首次承办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为了了解观众的观展情况,探索本次展览成功举办的经验,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观众调查活动。本文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今后在博物馆举办美术展览提
期刊
【关键词】北魏;源延伯;墓志;考释  【摘 要】近年在洛阳出土的北魏《源延伯墓志》所载志主的世系、生平与葬地等信息,蕴含着丰富的史料价值。作者基于以往所见的该志录文屡见讹误,导致释读困难的情况,对录文重新校对,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对北魏时期源氏家族兴衰、墓志书写、谥法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作者认为该志所载六镇起义时夏州被围、陷于困境的情况,根源于北魏末年滥置州郡这一行为,从中也可以窥见六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