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合并、新校区建设等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流,全国高校竞争性地经历了规模的迅速扩张。目前,众多的高校在享受上一轮教育大潮带来快速发展的恩惠的同时,也普遍遭遇了由此而产生的后遗症。在现代经济、文化及理念等远远落后的欠发达地区高校,引发的人力资源问题尤为突出。
  
  一、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欠发达地区高校人力资源总体呈现出一般人力资源相对富余和高层次人力资源的绝对贫乏的状态。在广大欠发达地区,人口资源总量巨大,但受地区生活水平低、受教育机会少等因素影响,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的一般人力资源再生能力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密度小,对一般人力资源的总需求低于供给,而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一般人力资源趋于饱和,主要吸收高层次的人才,因此,低层次的人力资源能够流入发达地区的机会很少,主要滞留本地。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吸纳着大量的人才资源,特别需要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才资源。在高校大规模扩招时期,各高校都在大量引进师资,受区位劣势等影响,欠发达地区高校所能引进的主要是本科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高校的人力资源结构。到目前,扩招时期突击引进的大批师资在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基础课师资的校缘结构上极不平衡。对于合并高校,两个超大比例低层次师资的成批增加和管理及辅助人员的成倍增长又一次恶化了高校的人力资源结构。知识型高层次顶尖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博士学位教师),受发达地区发展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工作和生活环境好等多种因素的诱惑而不断向发达地区迁移,特别是处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高校,几乎培养一个流失一个。人才培养陷入了“流失—培养—流失”的怪圈,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向高层次推移。而这种流失不但会造成高校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延缓了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周期,贻误了高校的发展时机,严重影响了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以上因素造成了欠发达地区合并高校人力资源量大质低现象和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紧缺,导致了“有事没人做”和“有人没事做”的尴尬局面。
  解决扩招、并校、流失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详细的规划和有效的策略,并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异常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消肿”,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才能尽快消除更多的并发问题和潜在问题。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加大引进高层次顶尖人才,是改善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低的最主要途径。
  
  二、人力资源配置障碍
  
  异地多校区高校的形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高校规模向外扩张形成的扩张型高校,另一类是为了长远布局的需要合并实力较弱或层次较低的学校为主形成的合并型高校,形成主校区和新校区。新校区的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甚至还存在新校区的校园基础建设和师生生活条件不完善,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从主校区选派教职工到异地新校区工作,或从合并的两个校区互派适量相对富余的教职工到另一校区工作,有助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但是,这种配置方法会给学校增加很大的成本,如跨校区工作教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薪酬补贴、校车接送费用等。由于新校区远离主校区,在派遣教师甚至管理人员时面临很大困难,被派遣到新校区工作的干部与教师在心理上会产生被边缘化的心态。而且,跨校区工作会给异地工作的教职工照顾家庭生活带来很大实际困难,如果生活设施跟不上还会造成教职工异地生活不方便,影响工作。
  综合考虑新校区发展、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等因素,加快新校区建设与发展是目标和核心,必须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多校区高校应从主校区精选一批高层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新校区工作,宣传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新的工作方法,以高起点推进工作,并在传、帮、带中发挥主要作用,这样才能快速促进新校区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加快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在选派适量高层次人才到新校区工作时,根据工作需要可优先考虑举家调配、单职工调配、阶段性工作的调配等情况,以减少引发其他问题。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配置要测算跨校区调配与本地招聘的成本,从节省成本和方便管理出发,尽量减少跨校区调配教职工工作,部分需求(特别是一般人力资源)可以考虑本地聘用。为减小跨校区工作对教职工本人心理、生活及家庭的影响,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多采取人性化管理与服务、阶段性优惠政策、定期轮换等不同方式。
  
  三、教职工心理的融合
  
  原属不同发展历程高校的学科与专业性质、大学文化传统、管理理念、生存状况等差异形成了教职工不同的文化心理特质。在并校初期,来自同一高校,具有相同文化心理特质的教职工因为共同利益和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结成一个团体,不同团体之间慎于交流,在主观上保持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并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难以充分沟通、了解并认同对方。在扩张型的新校区,虽然没有异质文化的冲突问题,但受空间阻隔、新校区软硬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延伸、积淀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会使在新校区工作的教职工产生失落感。这种多校区对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率有很大影响。
  在多校合并的磨合期,高校的核心管理层要重视教职工异质文化心理的差异与冲突,把消除教职工的心理、加强交流与融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心理的融合是不同源高校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融合,是对新合并高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校园文化的融合,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融合。着眼长远,既要尊重来自不同高校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又要重塑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积极宣传学校的远景规划、办学理念、管理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体现学校文化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凝聚功能,倡导平等、和谐校园。着眼当前,要果断地进行机构和办公室的整合,创造教职工交流的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在工作中进行了解,在了解中加强沟通,在沟通中消除隔阂。要审慎对待学科、专业、课程等的整合与裁减,避免因某一团体的利益遭受较大损失而产生误解。要加强人本管理,切实关心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对相对弱势的群体给予适当的照顾,消除教职工因并校、扩建新校区等产生的困惑、迷茫和失落感。
  尽管欠发达地区多校区高校受到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理念滞后、地理位置偏、生活环境差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受到全国教育扩招、合并大潮对人力资源结构的冲击等各种影响,给人力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但只要能认清形势,找到问题的根源,分层次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策略和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开发、利用,加快潜在的人力资源向现实的人才资本转变,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连续性,就能使学校走上和谐、快速发展的道路。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厅“欠发达地区多校区运作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研究”(JXJG-06-10-12)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首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办得很好,很丰富、很开放、很自由。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实现依法执政?》实现依法执政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尤其在我国这样个具有特殊历史和特殊国情的国度里,更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政府正式出台了《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赣州市政协《关于推进赣州市优势矿产资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案》中六条建议被该实施方案吸纳。
口译教师是口译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纲、教学评估等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是提高口译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众多学者和专家叹:口译师资严重不足,部分口译师资不合格,要加强师资队
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始终是一个互动过程。新时期新阶段,政府职能及其运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定性体制因素。如果说20多年来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为中心的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质。空气质量指空气的污染水平,它的好坏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西宁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02年1月1日到2005年12月31日的逐日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成为一股新的经济潮流和趋势,这些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许多概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银川务实地发挥后发优势和追赶型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大银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自2002年以来,银川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
十七大报告对今后5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非常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非常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比如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专利文献均衡发展、把提
目前,主要涉及农村基层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目标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契机。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凝聚力、战斗力有所提高。但与当前的形势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相比,基层党组织在素质和能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执政意识不强。在农村,不少农村党组织认识不到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意义和影响
问:什么是水污染?答: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