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无意中发现了费墨的秘密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yitian1046906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回顾:严守一同伍月商量给于文娟找工作,沈雪打电话要来一起吃火锅。
  伍月倒不在乎:“来吧。正好,让她给于文娟安排工作。不能光占便宜,也得为受害者做点儿贡献。”
  这时严守一看着伍月说:“要不你先走得了。”
  伍月大为光火:“要走你走,我是不走。你怕她,我不怕她!”
  又点着严守一:“哎哟喂,严守一,看你那糟糠样,都变成可怜虫了。”
  倒弄得严守一有些不好意思:“谁害怕了,不是怕你们见面尴尬嘛。”不好再赶伍月走。不过接着赶紧交代:“见了沈雪,千万别提于文娟工作的事。”
  一刻钟之后,沈雪提着手提袋走进小包间。但她发现小包间只有严守一一个人,奇怪地问:“出版社的人呢?”
  严守一:“去洗手间了。”接着赶紧给沈雪解释:“今天有伍月。”
  见沈雪一愣,忙又说:“你别瞎想,没别的,就为了费墨。你想,给费老写序,我能推托吗?其实费墨的书,跟伍月也没什么关系,是他们出版社的社长老贺弄的。跟老贺也没什么关系,关键是老贺的女儿,现在是费墨的研究生……”
  解释得有些语无伦次。这时伍月用纸擦着手走进包间。伍月倒大方,看到沈雪,马上热情地伸手:“沈雪吧,我是出版社的伍月。”
  沈雪一愣,但也马上热情地与伍月握手:“噢,你就是伍月呀?听我们守一说过你。”
  严守一看气氛还算融洽,松了一口气,忙张罗两位女士入座。一边高声向门外的服务员喊:“再加一副碗筷!”一边接着跟沈雪说:“贺社长刚才还在,但临时有事,提前走了。”
  伍月这时还算懂事,马上配合他说:“他明天一早的飞机,要到西安参加书市。”但在桌子下面踢了严守一一脚。严守一吓了一跳,急忙把脚收了回来。
  沈雪看了他们一眼,从手提袋里掏出一个纸盒子,纸盒子里是一身童装。她笑着对严守一说:“带学生看话剧之前,我逛了城乡贸易中心,给你儿子买了一身衣服,不知合适不合适。”
  严守一吃了一惊,沈雪主动关心严守一的儿子,这样的举动,以前是没有的,看来沈雪也有变化。严守一马上心宽许多,边打开盒子边说:“合适,合适。”
  沈雪拿筷子夹了几片肉,一边往锅里涮,一边笑着对伍月说:“本来不想来,但我一听‘火锅’这两个字,就饿。”
  伍月也望着沈雪笑:“我也是,一吃上这口就上瘾。”
  严守一听出话中有些刀光剑影,忙放下童装打岔,一边向门外的服务员喊:“再上份鸭血!”一边对伍月说:“我们沈雪,特爱吃鸭血。”
  离开火锅城,严守一开着车,沈雪坐在旁边一块儿回家。这时严守一发现沈雪情绪有些不对,车里的气氛有些沉闷,他便故意没话找话:“费墨书的名字叫《说话》,我给我要写的序想了一个名字,就叫‘知心的话儿不好说’,你觉得怎么样?……”
  沈雪这时板着脸打断他:“严守一,我来之前,你们是几个人在包间吃饭?”
  严守一:“我不跟你说了,三个呀,老贺有事儿先走了。”
  沈雪看着严守一:“严守一,我从桌上的碗筷就能看出来,你们一直是两个人!”
  严守一吃了一惊,原来沈雪的变化是假的,沈雪还是沈雪,于是马上找补:“服务员收了。”
  沈雪冷笑:“严守一,你在欺负我的智力!”
  严守一不再说话,闷着头开车。半天,叹了口气说:“确实就是我们俩,但确实也是给费墨写序的事,怕你多疑,我才这么说。”
  沈雪:“问题是连她也那么说,贺社长明天要去西安。配合得多默契呀!我进来之前,你们还不知怎么预谋呢,我倒蒙在鼓里,成了外人。严守一,你到底想干什么?”
  严守一被逼到了绝路上,只好急了:“我想干什么,我还想问你想干什么!给你脸了是不是?这些天接二连三,整天疑神疑鬼,弄得我跟做贼似的。我连见一个人都不能见了!我告诉你,我是找老婆,不是找FBI!”
  接着将车“嘎”地停在路边,顺着情绪真的急了:“爱怎样怎样,你要不想一块儿待着,就他妈给我下去!”
  这是严守一认识沈雪以来,第一次发这么大的脾气。沈雪看着严守一,惊愕得说不出话。严守一以为她会推门下车,没想到她伏到车的前脸上哭了。哭了一会说:“我说什么了?我只是说你不该骗我,难道不对吗?”又哭:“一看就是个骚货,让你离她远点儿,有什么不好?”
  严守一这时转了口气:“我离她本来就不近,这不是说正事儿嘛!”
  然后又开动了车。看着沈雪渐渐平静下来,严守一心里又有些安慰。看来光退让也不行,有时该发火也得发火。过去在生活中很少说硬话,看来该说也得说。
  “十一”节过后,费墨的书出版了。严守一给他写了一篇序。费墨的书叫《说话》,严守一的序叫“开口说话不容易”。伍月告诉严守一,严守一决定写序之后,出版社把让严守一写序的事儿告诉了费墨,费墨一言不发。第二天上班,严守一在小办公室主动将这件事儿挑破了:“费老,他们让我给你写序,这是佛头着粪呀!”
  费墨看着严守一,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真话:“情况我知道,难为了别人,也难为了你。”
  严守一忙用开玩笑的口气消解:“我的名字能出现在费老书里,也算提高了一个文化档次。”
  但费墨写的这本书,严守一却不敢苟同。出版社把清样交给他,他看了半天没看懂。没看懂可以证明书中学问大,问题是费墨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显得艰涩和拧巴,这些艰涩的句子连成一片,读起来就味同嚼蜡。研究人们“说话”的书,通篇没有一句是“人话”。看着费墨的书,严守一突然想起跟沈雪看过的行为艺术和实验话剧。虽然追求不同,表现不同,但最后是殊途同归。
  他想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费墨,但看费墨的意思,对这本书还很心爱,对严守一竖着巴掌:“八年,整整写了八年呀!”严守一便不好再说什么,只好不懂装懂,捏着鼻子给一个自己不懂的书乱写了一通。
  费墨的书出版那天,出版社为费墨的书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本来这书是注定要赔钱的,说句实话,卖也就是卖严守一一个序。但伍月告诉严守一,出版社社长老贺的女儿正在写博士论文,马上要毕业了,所以老贺执意要开新闻发布会,给费墨撑场面。开新闻发布会那天,严守一也出席了,而且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清早出门之前,沈雪看他在镜前给领带编花,有些奇怪:“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至于吗?”
  严守一:“费老的事,当然要严肃一点儿。”
  沈雪:“这领带是打给费墨的吗?今天伍月肯定也在场,怕是打给伍月看的吧?”
  能拿伍月开玩笑,证明沈雪在心理上已经跨越了这个障碍。上次严守一发脾气之后,两人冷战三天,事情倒向好的一面发展。躲躲藏藏、虚与委蛇易让人起疑心,竹筒倒豆子、一切痛快说出来倒水落石出。过去和于文娟在一起的时候,严守一不会吵架,现在看,世界上最后解决问题的手段,还是吵架。美国为什么老打伊拉克呢?萨达姆就不见了。这是严守一最近得到的最大心得。于是他也开玩笑:“还真让你说对了,士为知己者容。”
  费墨新书的新闻发布会设在国际贵宾酒店。新闻发布会没什么出奇,但新闻发布会之前,严守一无意中发现了费墨一个秘密,却让他大吃一惊。
  10点开会,严守一9点半就到了。但酒店前的车场已经被车辆占满。严守一驾着车在车场转了两圈儿,没有找到车位。终于,他发现一辆汽车的屁股从一个车位里退出来,严守一急忙将车开过去在那里等待。那辆车开走,严守一把车头抹了进去。往前打量车距时他无意中发现,前排车位上停着一辆小“奥拓”,开车的是一个女孩。一般的女孩严守一不会留意,但这个女孩扎着一对小双辫,返璞归真,似乎回到了1969年,倒让严守一多看了两眼。接着他发现女孩旁边还坐着一个胖男人。那个女孩向那个胖子脸上“呗儿”地亲了一口,接着那个胖子从小“奥拓”里笑着钻出来。由于车小,人胖,那人钻得有些艰难。等严守一把车停好,他吃惊地发现,这个胖子竟然是费墨。
  严守一像自己被人抓了个现行一样,脑袋“嗡”地一声炸了。费墨留给他的印象,一直是个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的老派知识分子,怎么背后也干这偷鸡摸狗的事儿呀?这不也成自己一族了?严守一有些惊愕,接着又有些莫名的幸灾乐祸。幸灾乐祸不仅是对费墨,还有对这个世界。这才叫环球同此凉热。但他知道费墨是个讲面子的人,这种事儿不愿让人发现,便一直待在车里,等那个女孩把小“奥拓”开走,严守一才下了车。
  但严守一还是憋不住自己的兴奋,酒店大堂里,他四处寻找费墨。看到费墨已从人群中踏上了滚梯,便紧走几步追了上去。滚梯上也站满了人,都是参加费墨新书发布会的记者和出版界的人,看到严守一,都与他打招呼。严守一一边支应着,一边低声问费墨:“清早给费老打电话,不让我接,你怎么来的呀?”
  费墨看了严守一一眼:“另外还有点儿事,打的来的。”
  严守一捂着嘴笑:“不对吧?不让我接,原来是有人送。车不好,人好。”
  费墨脸上的肌肉僵在那里。他明白自己的狐狸尾巴被严守一抓住了。接着露出不好意思,眼神在镜片后躲闪一下:“一个社科院的研究生,学美学的,对我有些崇拜。但我告诉你,只是正常交往,没有别的,别瞎想。”
  严守一:“嘴都上来了,还没别的?”又笑着用手点费墨:“费老一再教导我们,不能乱来,麻烦,您这可是顶着麻烦上了。”
  费墨皱着眉看了一下四周,也用胖胖的手点严守一:“老严,我不是说你,你这话有些刻薄。”又说:“老严,做人要厚道。”
  严守一连连点头:“好,好,我视而不见,好了吧?”接着搂起费墨的肩膀,共同走进新闻发布会大厅。
  新闻发布会设在宴会厅的前厅。一杆立式话筒,矗立在紧闭的宴会厅的大门前。四扇硬木的、镶嵌着猫头浮雕的大门上,张贴着四幅巨大的新书招贴画。大门上方,悬挂着一条红绸横幅:费墨新书《说话》首发式。
  10点钟,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大厅里没有桌椅,黑压压的人都站着,每人手里拿着一本签到时发给各人的费墨的新书,端着一杯餐前酒。会议的主持者是伍月。伍月今天也特意打扮了一番,涂着银色唇膏,穿一身黄色旗袍,胸前的两只篮球高高耸着。过去都是短打扮,短夹克,露着后腰,现在改了装束,灯光下,突然显出另一种味道,让严守一心里一动。
  几台摄像机,对着会场和话筒前发言的人。首先发言的是出版社社长老贺。接着是图书发行所的经理,姓高。高经理从话筒前走下来,伍月说:“刚才我们贺社长讲了,发行所的高经理也讲了,都对这本书的发行很有信心。现在请本书的作者,费墨教授讲话!”人群中响起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
  也许明白事情的真相,也许费墨并不看重这仪式,也许刚才他的秘密被严守一揭穿,心里正烦躁,费墨并没有走到话筒前,而是站在人群中对伍月摇了摇头。伍月又做出请的手势,费墨又摆手,而且脸色越来越凝重。弄得伍月倒有些尴尬。但伍月还算应对自如:“费教授不讲话,大概是说,他要说的,都已经写到书里了,让我们回去好好消化。那么我们就请本书序的作者,严守一先生说两句!”
  倒弄得严守一一愣。因为事先没人通知他,会上会安排他发言。严守一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一是为了给朋友撑台,二是为了表达对刚才揭穿费墨秘密的歉意。看来费墨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早知如此,就真的视而不见了。于是端着酒杯,痛快地走到麦克风前。到底严守一是名人,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过后,接着马上寂静下来,小会也停止了。
  但严守一对这本书既理不清头绪,又抓不出要点,自己那篇序就是转着圈儿胡乱写的,这时也只好对着话筒转圈儿:“费先生不说,我说。本来在电视上,我就是他的传声筒。我首先想说的是,刚才费先生在滚梯上批评我,说我今天穿得有些夸张,我心里也有些打鼓,但现在和伍月小姐并排站在一起,西装旗袍,就显得很匹配。这起码说明,我们都认为,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像在《有一说一》录制现场一样,众人鼓掌,笑。伍月也报以得体的微笑。严守一:“我认为书分两种,高雅和低俗。如果让我写一本书,也就是给大家解个闷儿;但像费先生的著作,一字一句,对我们认识自己是有指导作用的……”
  但具体有什么指导作用,严守一却有些打磕巴。同时老这么绕圈子也不是办法,总得说点具体的,也是急中生智,严守一突然想起费墨几个月前曾在办公室对手机发过火,因为手机扯到过原始社会,这个观点似乎也在书中提到过,于是抓住这一点深入下去:“当然指导作用有方方面面,但最触及灵魂的是口和心的关系。读了费先生的书,我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复杂,就是因为我们越来越会说话。人类在学会说话之前,用的是肢体语言,把一个事情说清楚很难,得跳半天舞;骗人就更难了,蹦跶半天,也不见得能把人骗了。会说话之后,骗人就容易多了,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由于刚才严守一调侃了伍月的旗袍,现在伍月开始报复他,旁敲侧击:“严老师的意思是,他平时撒谎撒惯了,浑然不觉,现在读了费先生的书,开始幡然悔悟。但幡然悔悟不能光说不练,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为了以诚相见,我们建议他主持的节目《有一说一》,先由谈话类变成舞蹈类。节目开始,先由严老师领舞!”
  众人大笑。费墨憋不住,也摇头笑了。倒弄得严守一有些发窘。不过严守一毕竟是主持人,久经沙场,也算伍月帮了他的忙,让他可以从这个话题中拔出来,结束发言,于是接过伍月的话头说:“我同意伍月小姐的意见。我们《有一说一》正在招女主持人,我希望伍月小姐能来,每期由我们两个跳双人舞。”
  又说:“同时应该通知世界上各国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要改大家一起改,白宫的发言人上台也不能说话,一切改成跳舞!”
  大家又鼓掌,笑。新闻发布会开得还算皆大欢喜。新闻发布会结束,贴着费墨头像的宴会厅大门被侍者推开,露出宴会厅。巨大的枝型水晶灯下,是十几桌已经备好的丰盛的宴席。众人“噢”的一声,潮水般涌进宴会厅吃饭。
  费墨和严守一都被安排在主桌上。在座的有出版社的贺社长、发行所的高经理和其他一些出版界、发行界的头面人物。严守一看费墨的情绪已经缓了过来,便从身上摸出一张照片,就是于文娟她哥给他的那张,悄悄递给费墨。费墨接过照片,端详着照片上的孩子:“大了。”看完,又递给严守一。
  严守一却说:“放你那儿吧。”
  费墨一愣:“为什么?”
  严守一:“原来我把它藏到家里的一本书里。后来想想,还是不保险。”
  费墨明白严守一的意思。但说:“这个事实,沈雪应该接受。”
  严守一:“孩子她能接受,但照片上不是还有于文娟吗?最近又暗地给她找了一个工作,沈雪那里,更得小心一点儿。”
  费墨点点头。严守一又悄悄掏出一个存折:“于文娟下岗上岗,经济也不宽裕,我悄悄存了两万块钱,怕他们突然有急用,也放你那儿吧。”
  费墨将照片和存折揣到自己身上。一边揣一边说:“有一个事情我也想提醒你,我老婆原来是不接受沈雪的,现在又跟沈雪裹在一起,把于文娟也得罪了。这几天,她和沈雪,两人电话通得很频繁。”
  严守一没有在意:“现在沈雪也变得有些絮叨了。”
  费墨用筷子划着桌布:“不是,我说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情,怕结盟。”
  严守一想起刚才在车场发生的事,明白费墨的意思,点点头。刚要说什么,他的手机“呗儿”地响了一下,进来一条短信。掏出手机查看,是伍月的名字。他悄悄打开短信,上边写道:我想看你的肢体表演。咬死你。
  严守一浑身一哆嗦。一边忙将这条短信删掉,一边仰起头寻找伍月。隔着三张餐桌,他看到了伍月的背影。伍月正举着一杯红酒,笑着与同桌的人干杯。
  下期精彩:严守一和伍月旧情复燃,伍月告诉严守一一个秘密。
  摘自《手机》
其他文献
荣格语录:  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每个民族都有着集体无意识的群体心理特征。环球网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说世界上最为自卑的人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和印度人。的确,印度人的强国梦使他们总是要和中国相比,而韩国处处要和中国争世界遗产,争名人国籍,这都反映了这两个民族的心理
期刊
日前有桩大新闻,马英九专程拜会了陈树菊,从她手上一气买了价值两万台币的青菜,成为陈树菊最大的客户。他并盛赞陈树菊是台湾的“爱心大使”,展现了台湾人的善良,展现了台湾的软实力。  陈树菊是台东的一个菜贩。“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是她的毕生信念。她省吃俭用,把结余下来的1000多万台币(约合人民币214万)全部捐给了孤儿院、学校、儿童基金会。这感动了世界,陈树菊得以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
期刊
最近,我发现儿子不愿喝牛奶了,每次只是象征性地喝几口,就把牛奶弃之一边。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朝他嚷嚷:“知道牛奶是怎么来的吗?为了给你补钙,我省吃俭用,你就忍心浪费?”  见我大声嚷嚷,儿子低声地说:“爸,我说过多少次了,以后你别逼我喝牛奶了。”  儿子在我面前确实唠叨了好几次。我想,都说牛奶可以强大一个民族,这牛奶应该是天底下最具营养的了吧,可儿子为什么不愿喝?  正当我对着那剩下的大半杯牛奶出
期刊
清晨,一只鹦鹉稀里糊涂闯入我家,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家的一员。  它初来乍到,事起仓促,没有现成的鸟笼供它居住,只好委屈它委身一个一尺见方的纸箱暂住。  纸箱是一个洗衣粉包装箱,纸板又厚又硬,费了好大力气,我才在上面钻了十几个小孔,用以透光透气。底部纸板上撒上一把小米,再置一小杯清水,鹦鹉的新家就布置好了。  鹦鹉乔迁新居后并不安分,弄得高高悬挂在窗外的纸箱东摇西晃动个不停,一声声啼叫,时而呢喃低语,
期刊
一个国家应该有尊重,一个企业应该有远见,一个人应该有责任……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拥有千秋万代的和谐。  一个国家,有百年流传的故事;一个企业,有百年流传的故事;一个人,有百年流传的故事。  1797年,一个五岁的孩子,不幸坠下危崖,溺水身亡。父亲将孩子掩埋在自家庄园的一个坟墓里。后来,因家道中落,父亲不得不转卖自己的庄园。当时,父亲在契约中只写了一个要求:儿子的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不销
期刊
在我即将离开家乡去远方独自谋生的那一天,爷爷带我来到了农场的鱼塘边上。他让我拣一块石子扔进鱼塘的水中,并注意观察水面的变化。石子穿透平静的水面,先是激荡出水花,然后往四周绽放出涟漪,一圈又一圈,不断扩散。接着,爷爷要我把自己想象成那块石子。  “生活中,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是一次石击水面,都会激荡出水花,绽放出涟漪,而这些不断向外扩散的涟漪会打破周围人的宁静。”爷爷说,“所以,你要对这些涟
期刊
对我而言,童年时代我最珍爱的回忆就是去河边散步、在堤岸上闲坐。在那里,我可以尽情地享受这份恬静的闲适,看着向下游奔涌的河水、倾听鸟鸣和树叶的“沙沙”声。我也会经常注视那片竹林,由于风的压力,竹子会弯下身子,然而当风力逐渐减小乃至完全停止时,它们便会优雅地恢复到原来那种竖直状态。  当我回想起竹子所具有的这种恢复原状的本领时,“回弹性”这个词便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时候,则表示一个人
期刊
上期回顾:蓝红玉决定去北京青干班学习,并请狐闹闹从中斡旋,在她上北京之前,与胡子固消除隔阂。  狐闹闹给他们安排好了,让他们在市青少年宫的舞蹈部见面,理由是一起接圆圆回家,因为圆圆今天下午在那儿学跳拉丁舞。  有孩子作引线,两人会少许多尴尬。但是,两人见面后,还是有过一瞬的尴尬。蓝红玉说:“我把视频挂出去了,但网上引起了新一轮的抹黄,你应该相信我,相信你自己的感觉,怎么能被那些捕风捉影的网友所左右
期刊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
期刊
自上而下,大葱分为葱叶、葱脖子、葱白和葱根。葱白是大葱在土里生长的部分,是人们最喜欢食用的部分,所以人们买葱都是挑葱白长的买。  许多吃葱的城里人懂得葱白长好,却不懂得怎样才能使葱白长得长。  两个退休的老人为了打发日子,各自在楼前开垦了一小片荒地,栽了几沟葱。他们都不辞辛苦地给葱浇水、施肥、薅草,照顾得很上心。看长势,两家的葱茂盛的样子不相上下。可是,等挖出来后却发现,一家的葱白短,另一家的葱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