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寂寞时,把自己的心养成图书馆
2013年11月1日,徐帆身着黑色蕾丝低胸礼服,陪同丈夫冯小刚出席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大剧院举行的手印典礼。就此,冯小刚成为首位在此留“印”的中国内地导演。有记者问徐帆怎么看待冯小刚“想退休”的言论,她表示支持:“我只希望一切随他所愿,我只当他的跟屁虫就好。”记者追问:“如果冯小刚退休,你是否愿意养他?”徐帆不假思索地回答:“养啊!”
今年46岁的徐帆一直是娱乐圈里一个特别的存在,是国内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的佼佼者,演技一流的“表演手艺人”,大导演冯小刚贤惠持家的“徐书记”、“徐领导”。与冯小刚相识、相恋20年之久,早期的冯氏喜剧里徐帆的精彩表演无需多说,《唐山大地震》更是将她推向巅峰。这让徐帆越来越自信:“困难的角色都找我,我愿意解决难题。”
一路走来,甚是不易。对于自己承受苦难的能力,徐帆说,这跟家庭有关系。她的父母是很好的戏曲演员。戏曲是很讲究规矩的,真正的大牌从不张扬。在他们身上,徐帆看到了一种精神——耐得住寂寞。“靠什么耐住寂寞?这是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就是培养自己最好的机会。比方说要演一个角色,你临时抱佛脚去体验生活,那完全是瞎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把所有的感受都记在心里了,就好像图书馆一样,你要用的时候,到里面查阅资料就可以了。我就是在寂寞的时候把自己心理空间慢慢养成图书馆。一旦我要用东西的时候,直接去我的‘图书馆’拿,我真的不用特意去体验生活。所以没戏拍的时候我不慌张。”
十几岁时,徐帆下决心报考艺术院校学戏曲。可没承想, 还没毕业,学校就解散了。于是,她只身一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考人艺。她说,如果能把演员这个职业做到精致是自己一辈子的福气。
在乎自己的感受,但是又不自大,这便是徐帆的性格。“演戏时,我会像观众一样站出来审视自己。生活中为人处世时,也像旁人一样在观察自己。所以我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了自信。”
一边吃一边流泪
在冯小刚的作品《一九四二》中,徐帆饰演逃荒的灾民花枝。见识过她在《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表演,“花枝”这个角色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人到中年,徐帆饰演的人物都是“撑起一部电影灵魂”的角色,她说这是自己的幸运。
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称得上是徐帆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她在片中塑造的母亲“元妮”令大家印象深刻。看到《一九四二》剧本的时候,徐帆觉得非常震撼。《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中,拍摄地震的戏份只用了一个月。而在拍摄《一九四二》的这5个月里,他们天天都在逃荒,人的精神接近崩溃。
即使如此,徐帆依然觉得自己很庆幸,能接到这么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有幸福感,也有成就感。有些演员年轻时饰演一些重要的角色,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最后只能演一个配角,而徐帆则越演越自信。
“演花枝是一次表演的洗礼。《唐山大地震》里的‘元妮’年龄跨度很大,从年轻演到老,对‘元妮’的塑造必须使用技术。可是在《一九四二》这部影片里,我不要技术,只要本质,只要最简单的东西。”徐帆说 。
徐帆很瘦,细细的小腿显得弱不禁风。为了演好逃荒的灾民,本来就很苗条的她一个月减了8斤,5个月的拍摄中靠喝粥保持体形,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徐帆明显觉得自己不可爱了,皮肤没有弹性,没有光泽,除了瘦就没什么了。
因为极度的饥饿,徐帆根本不能听到食物的名字。一天,正巧赶上张国立的一场戏,即将开拍,他突然说:“等会儿吧,导演,谁有巧克力给我吃一块,我实在饿得不行了。”“巧克力”三个字瞬间刺激到了徐帆,她迫不及待地说:“我也要吃巧克力,我也好饿啊。”旁边的录音师说:“帆姐,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有一个萨其马,但是坐扁了,行吗?”徐帆说:“没问题,你給我吧。”
拿到坐扁了的萨其马,塑料纸还没完全撕开,徐帆上口就咬。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开始噼里啪啦地掉眼泪。
事后,徐帆觉得自己真丢人。可是,当时她完全沉浸其中,失去了任何感觉。那时候还能有什么想法?什么想法都没有,完全是生理到达极限的自然反应。
这次经历,让徐帆深深地感受到人没有吃的就没有尊严。“在那段历史中,说句不好听的话,只给我一口吃的,你让我干什么都行。所以花枝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能理解。”通过拍摄《一九四二》,徐帆说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场灾难一样。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好幸福、好温暖。
幸福,就是身边的人没有换
采访徐帆,不得不提被徐帆称为“我的命”的冯小刚。问她幸福是什么,她答:“身边的这个人还在身边。”答案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充满诱惑的名利场,做起来实属不易。
随着年龄的变化,人对幸福的看法也不一样。徐帆是个念旧的人,她愿意跟自己身边的人牵手一辈子。她不希望老换人,她换不起。徐帆说:“生活也好,工作也好,相伴的都是我熟悉的人,原来身边的人现在还在身边,这是我的幸福。”
徐帆提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为婚姻这事儿无法借鉴。“你跟老公过得好,如果他换了别人不见得好,你换了别人也不见得好。缘分就是这两个人对上了。有时候,我觉得缘分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表现,我想积极一点,创造生活。”
回到家里,不谈工作,也是徐帆一直坚持的。原来有一阵子,徐帆和冯小刚经营着一家经纪公司,他让她帮着管。可是后来,徐帆发现自己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回到家还要跟冯小刚商量。他们一天到晚都在谈工作,没有一点生活本身的乐趣。徐帆跟冯小刚说:“这个公司咱们不做了。”现在好了,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回归生活,就好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们幸福而甜蜜,这一点从对彼此的称呼中可见一斑。徐帆说她想起叫什么就叫什么,比如小冯,比如大哥,比如叔叔,总之是跟着工作人员一块儿叫。冯小刚叫徐帆也多种多样,比如阿姨、徐老师、徐书记等。她随便,他也特别适应。“在外人眼里,我俩好像天天开玩笑似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玩笑,跟大家一样,很正常。只不过我们是心通,心通比什么都强,心通省得解释。”徐帆说。
在婚姻的道路上,徐帆一直在摸索,曾经想和冯小刚“相敬如宾”,都说这样是最好的夫妻。后来,她觉得“相敬如宾”一点也不好!那是假的,她不要。徐帆说:“我就要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气他,我就气他,我想跟他吵一架,就吵一架。我想今儿不跟他说话,我就不跟他说话。明儿我求着他说话,他不说话,都可以。”
现在,徐帆觉得冯小刚就是她的命,她不想把他当宾,她想把他当命。徐帆觉得“相依为命”比“相敬如宾”要实在得多,她愿意这样做,她觉得这样过得最舒服。
徐帆坦言最欣赏冯小刚的坚持、善良和正直,尤其欣赏他的审美标准。在徐帆眼里,冯小刚对于美的标准是大方,而且不花哨。然而,这也是徐帆受不了他的地方。“他有时候那个较真,那个一根筋,我也觉得挺受不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因为有坚持,就有较真,这都是相连的。你不可能只喜欢他好的那一面,不喜欢他有毛病的那一面。你既然爱他,就得接受他的全部。”
生活中的徐帆有着忙不完的事情,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偶尔抽出空当,就约几个姐妹,在家聊会儿天,或者吃东西,抽点烟,喝点小酒,这种感觉很惬意。对于今后,徐帆没有什么打算,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一把岁数,从来不给自己设计什么打算。我觉得老是跟着打算走会很累。我都是让事来碰我,我不去碰事。”
(摘自《北京纪事》)
2013年11月1日,徐帆身着黑色蕾丝低胸礼服,陪同丈夫冯小刚出席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大剧院举行的手印典礼。就此,冯小刚成为首位在此留“印”的中国内地导演。有记者问徐帆怎么看待冯小刚“想退休”的言论,她表示支持:“我只希望一切随他所愿,我只当他的跟屁虫就好。”记者追问:“如果冯小刚退休,你是否愿意养他?”徐帆不假思索地回答:“养啊!”
今年46岁的徐帆一直是娱乐圈里一个特别的存在,是国内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的佼佼者,演技一流的“表演手艺人”,大导演冯小刚贤惠持家的“徐书记”、“徐领导”。与冯小刚相识、相恋20年之久,早期的冯氏喜剧里徐帆的精彩表演无需多说,《唐山大地震》更是将她推向巅峰。这让徐帆越来越自信:“困难的角色都找我,我愿意解决难题。”
一路走来,甚是不易。对于自己承受苦难的能力,徐帆说,这跟家庭有关系。她的父母是很好的戏曲演员。戏曲是很讲究规矩的,真正的大牌从不张扬。在他们身上,徐帆看到了一种精神——耐得住寂寞。“靠什么耐住寂寞?这是要自己给自己找事做。我觉得在这种时候,就是培养自己最好的机会。比方说要演一个角色,你临时抱佛脚去体验生活,那完全是瞎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把所有的感受都记在心里了,就好像图书馆一样,你要用的时候,到里面查阅资料就可以了。我就是在寂寞的时候把自己心理空间慢慢养成图书馆。一旦我要用东西的时候,直接去我的‘图书馆’拿,我真的不用特意去体验生活。所以没戏拍的时候我不慌张。”
十几岁时,徐帆下决心报考艺术院校学戏曲。可没承想, 还没毕业,学校就解散了。于是,她只身一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考人艺。她说,如果能把演员这个职业做到精致是自己一辈子的福气。
在乎自己的感受,但是又不自大,这便是徐帆的性格。“演戏时,我会像观众一样站出来审视自己。生活中为人处世时,也像旁人一样在观察自己。所以我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了自信。”
一边吃一边流泪
在冯小刚的作品《一九四二》中,徐帆饰演逃荒的灾民花枝。见识过她在《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表演,“花枝”这个角色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人到中年,徐帆饰演的人物都是“撑起一部电影灵魂”的角色,她说这是自己的幸运。
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称得上是徐帆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她在片中塑造的母亲“元妮”令大家印象深刻。看到《一九四二》剧本的时候,徐帆觉得非常震撼。《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中,拍摄地震的戏份只用了一个月。而在拍摄《一九四二》的这5个月里,他们天天都在逃荒,人的精神接近崩溃。
即使如此,徐帆依然觉得自己很庆幸,能接到这么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有幸福感,也有成就感。有些演员年轻时饰演一些重要的角色,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最后只能演一个配角,而徐帆则越演越自信。
“演花枝是一次表演的洗礼。《唐山大地震》里的‘元妮’年龄跨度很大,从年轻演到老,对‘元妮’的塑造必须使用技术。可是在《一九四二》这部影片里,我不要技术,只要本质,只要最简单的东西。”徐帆说 。
徐帆很瘦,细细的小腿显得弱不禁风。为了演好逃荒的灾民,本来就很苗条的她一个月减了8斤,5个月的拍摄中靠喝粥保持体形,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徐帆明显觉得自己不可爱了,皮肤没有弹性,没有光泽,除了瘦就没什么了。
因为极度的饥饿,徐帆根本不能听到食物的名字。一天,正巧赶上张国立的一场戏,即将开拍,他突然说:“等会儿吧,导演,谁有巧克力给我吃一块,我实在饿得不行了。”“巧克力”三个字瞬间刺激到了徐帆,她迫不及待地说:“我也要吃巧克力,我也好饿啊。”旁边的录音师说:“帆姐,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有一个萨其马,但是坐扁了,行吗?”徐帆说:“没问题,你給我吧。”
拿到坐扁了的萨其马,塑料纸还没完全撕开,徐帆上口就咬。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开始噼里啪啦地掉眼泪。
事后,徐帆觉得自己真丢人。可是,当时她完全沉浸其中,失去了任何感觉。那时候还能有什么想法?什么想法都没有,完全是生理到达极限的自然反应。
这次经历,让徐帆深深地感受到人没有吃的就没有尊严。“在那段历史中,说句不好听的话,只给我一口吃的,你让我干什么都行。所以花枝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我都能理解。”通过拍摄《一九四二》,徐帆说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那场灾难一样。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好幸福、好温暖。
幸福,就是身边的人没有换
采访徐帆,不得不提被徐帆称为“我的命”的冯小刚。问她幸福是什么,她答:“身边的这个人还在身边。”答案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充满诱惑的名利场,做起来实属不易。
随着年龄的变化,人对幸福的看法也不一样。徐帆是个念旧的人,她愿意跟自己身边的人牵手一辈子。她不希望老换人,她换不起。徐帆说:“生活也好,工作也好,相伴的都是我熟悉的人,原来身边的人现在还在身边,这是我的幸福。”
徐帆提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为婚姻这事儿无法借鉴。“你跟老公过得好,如果他换了别人不见得好,你换了别人也不见得好。缘分就是这两个人对上了。有时候,我觉得缘分其实是一种很无奈的表现,我想积极一点,创造生活。”
回到家里,不谈工作,也是徐帆一直坚持的。原来有一阵子,徐帆和冯小刚经营着一家经纪公司,他让她帮着管。可是后来,徐帆发现自己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回到家还要跟冯小刚商量。他们一天到晚都在谈工作,没有一点生活本身的乐趣。徐帆跟冯小刚说:“这个公司咱们不做了。”现在好了,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努力工作,回归生活,就好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们幸福而甜蜜,这一点从对彼此的称呼中可见一斑。徐帆说她想起叫什么就叫什么,比如小冯,比如大哥,比如叔叔,总之是跟着工作人员一块儿叫。冯小刚叫徐帆也多种多样,比如阿姨、徐老师、徐书记等。她随便,他也特别适应。“在外人眼里,我俩好像天天开玩笑似的,其实没有那么多玩笑,跟大家一样,很正常。只不过我们是心通,心通比什么都强,心通省得解释。”徐帆说。
在婚姻的道路上,徐帆一直在摸索,曾经想和冯小刚“相敬如宾”,都说这样是最好的夫妻。后来,她觉得“相敬如宾”一点也不好!那是假的,她不要。徐帆说:“我就要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气他,我就气他,我想跟他吵一架,就吵一架。我想今儿不跟他说话,我就不跟他说话。明儿我求着他说话,他不说话,都可以。”
现在,徐帆觉得冯小刚就是她的命,她不想把他当宾,她想把他当命。徐帆觉得“相依为命”比“相敬如宾”要实在得多,她愿意这样做,她觉得这样过得最舒服。
徐帆坦言最欣赏冯小刚的坚持、善良和正直,尤其欣赏他的审美标准。在徐帆眼里,冯小刚对于美的标准是大方,而且不花哨。然而,这也是徐帆受不了他的地方。“他有时候那个较真,那个一根筋,我也觉得挺受不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没有办法,因为有坚持,就有较真,这都是相连的。你不可能只喜欢他好的那一面,不喜欢他有毛病的那一面。你既然爱他,就得接受他的全部。”
生活中的徐帆有着忙不完的事情,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偶尔抽出空当,就约几个姐妹,在家聊会儿天,或者吃东西,抽点烟,喝点小酒,这种感觉很惬意。对于今后,徐帆没有什么打算,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一把岁数,从来不给自己设计什么打算。我觉得老是跟着打算走会很累。我都是让事来碰我,我不去碰事。”
(摘自《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