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教学和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文是一种适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文体,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备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和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学生应用类文章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学生今后职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为学生走上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
  一.应用写作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虽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问题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如下:
  (一)应用写作课程定位理论上的正确、明确与实际工作执行中出现偏差的矛盾。当前应用写作课程定位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实际的,但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一线应用写作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部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应用写作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将应用写作课程定位几乎等同于专业课。
  (二)纵观应用文写作课教学,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存在矛盾——有限的学时不可能囊括太多的教学内容。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1.教师知识结构仍需完善。目前承担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主要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他们文字基本功较扎实,但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如此单一的知识结构造成他们讲课容易落入到理论的俗套,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及日后工作相距甚远,学生兴趣索然,职业能力的培养难以实现。
  2.部分教师没有完全领会应用写作教学的核心、重点。如此导致应用写作教学中只见具体文种,不见应用写作作为学科的体系特征,无法形成应用写作教学中形散而神不散的过程特征。学生在以后职场发展中,制发相关应用文时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降低了高职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制约着高职学生职场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在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中,教学方法上至今未能跳出“格式加例文”的窠臼,简单地用“例文”印证“格式”。这种以教材为“话本”、以文体为纲的教学模式衍生出的简单地用“例文”印证“格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情况、批判思维、实践创新,学生只能在思维缺席的情景中被动地接受。其结果便是学生一看教材都懂,合上课本全忘;“照猫画虎”尚可,自主写作能力缺失,严重地背离了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宗旨,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写作能力缺乏稳定性,写作思维也缺乏应变性,与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应用写作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占全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式下,高等教育研究一改过去几乎普通高等教育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得以迅速展开。但纵观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研究,却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应用写作教学研究一方面在提高应用写作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部分研究严重脱离实际。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定位游离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实际。如有研究者认为现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课设置多,应用写作课时少,而应用写作又是一门涵盖极广的课程,短短的时间,无法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写作训练,进而以专业课课时为标准要求增加应用写作课课时,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对应用写作教学核心、重点的把握不准确。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开课时间不合理。一年级新生缺少社会实践,对应用文写作的认识有限,不能够了解写作的重要性,为突出应用文写作学用结合的特点,应将应用写作课开设在毕业年级而不是一年级,借以拓展毕业实习中的设计思路,完善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也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推销自我提供必备的条件,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应用写作是自己走向社会的必需。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相关研究看似很重视学生职业能力中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实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似契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实则是对精神的片面理解。这些片面、脱离实际的观点混淆视听,误导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一线应用写作课教师,致使其实际工作陷于盲目,也导致应用写作课的教学虽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处于教学一线的应用写作课教师,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倾注大量的心血,不断探寻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尽管有所改观,但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以上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脱离实际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对策。
  三.应用写作教学、研究现状原因探析及对策
  (一)确立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
  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学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他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一教学目标必须纳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在把应用写作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时,不是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是面向学生专业技能、基本素质等“一专多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切实体现研究对象在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定位,我们的应用写作教学研究才能更务实、更好地为应用写作教学服务。所以,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教学终极目标应是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的职场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劲,并保障新形势下学生适应职场岗位变动的需要。毕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的兴起、衰落,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的旺盛、降低,也必然要求高职学生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职场岗位的变动。
  应用写作教学终极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扭转当前高职院校部分应用写作教学研究脱离高职教学实际的现状,让这部分应用写作研究回归到为应用写作教学服务的本位。
  (二)确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
  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其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校外实习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再加上教育部规定的外语、思修、经济法等课需要一定的课时,剩下的课时有限。而应用文文种繁多,内容庞杂。这就导致现实应用写作课教学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存在矛盾——有限的学时不可能囊括太多的教学内容,也说明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简单“工学结合模式”的不可行性。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应用写作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把握应用写作教学的核心、重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确立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
  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即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应用文文种含义、作用、特点、分类、内容、格式、写作要求等讲解和写作训练的过程,这一个又一个具体文种的讲解和训练看似孤立,但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应始终贯穿其中,这始终贯穿其中的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就是应用写作教学过程的“神”,这一个又一个看似孤立的具体文种就是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形”,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过程特征。
  应用写作教学学时有限,但应用文文种繁多,而客观实际情况又要求应用写作课教师应在有限的学时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限的学时决定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只能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有所了解的、使用频率较高或在教学过程中能集中体现应用写作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的少数文种。学生通过这极少数文种的学习和训练,不仅掌握这极少数文种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提高这极少数文种的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要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只有掌握了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写作规律即“神”,学生在以后职场发展中制发相关应用文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毕竟,应用写作教学学时有限,而在校学生社会经历、职场经历缺乏,且应用文的制作又与社会经历、职场经历关联密切,故更多的文种需要学生在今后职场生涯中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应用文写作课所学知识制作。
  应用写作教学过程“形散而神不散”特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以后职场发展中制发相关应用文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明确了应用写作的教学核心、教学重点,理清并解决了应用写作教学中学时的有限性与应用文内容的先天丰富性和后天扩展性之间的矛盾。
  
  宋秀红,教师,现居武汉。
其他文献
龙金平,一个从鸭蛋上发现商机的农民,靠卖鸭蛋卖出了大名堂,成了资产上千万的湖南有名的蛋黄大王。他用自己的传奇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他的成功哲学:从身边的细微处发现商机,并
本文验证了一种新的噪声源,它是在金属—半导体—金属二极管(即MSM)耗尽层内由漂移载流子的速度波动而引起的。在高电流密度下,当散弹噪声的影响较小时,由于空间电荷的镇静作
1引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听教师说这样的话:“这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题,跟这个题目相似的问题我们都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但是题目稍微变了一下样子,同学们怎么就不会做了.”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高专体育专业录取未报到考生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制约高专体育专业录取未报到考生的因素主
学生运动员作为运动员人群中的一类特殊人群,除保障正常的训练科目外还需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这类人群训练的特点之一就体现为训练时间的有限性。所以,学生运动员提高运
我是一位有十八年教龄的数学教师,每当我上自习课,站在班里巡视着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奋笔疾书;有的学生冥思苦想;而有的学生却愁眉苦脸,无所事事.此时我思绪万千,心里冒出一
本文先从分析诗歌意境美入手,接之从3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朗诵者如何能把诗歌的意境美体现出来,创造出有声的意境,以达到受众的审美愉悦,让受众理解感受领略到诗歌的意境美。一
什么是散字?就是周秦时代上古语音的韵母分部(周秦时代的韵母叫韵部,因为韵头和声调史料欠缺,就讨论它的主要元音和韵尾)中出现的例外现象。比如“求”、“球”、“俅”、“
通过对三次不同阶段的“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的比较,总结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进与发展的意义和做法,明确了物理教师发展的方向。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eaching
【本刊讯】今年1月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为更好实现“全民健身日”的引领作用,为更多人提供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平台,4月29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