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倦怠”就是厌倦和懈怠,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时间长了都难免要产生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对于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教师职业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职业倦怠对教育事业乃至对人类发展都会产生副作用。在我们进行伟大民族复兴的今天,急需教育事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急需大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更加有意义。
  教师职业倦怠有其复杂的成因。
  传统的教师职业定位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传统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承人类文明,传授知识、经验,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本阶级需要的接班人,发展本民族文化。这种职业定位,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是输出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奉献过程。于是也就有了对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赞誉,同时,这赞誉也是饱含悲凉和无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做的事仿佛已经暗暗地增加了许多,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了,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谈化了。到普及教育时代,学生自己要学的内动力进一步减小,是老师在动员学生学习。为了履行法定的教育职责,教师很多时候显得很无奈。教师在迷茫的同时,也就产生职业倦怠了。
  教师的职业定位从“教书”到“教学生”再到“育人”是一种进步和发展,但其实质仍然是教师在奉献、在付出。付出能不求回报吗?长期的没有回报的付出,带来的只能是厌倦和懈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的工作、循环往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
  教师地位低下,福利待遇差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又一原因。上世纪一个笑话流传了很久。一个乡干部拍着一个工作认真、教学业绩较好的青年教师的肩说:好好干,我提拔你到供销社去当营业员。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穷教书的当然比不上掌管着香烟、洋火、煤油、食盐等生活必需品的营业员。此言,虽然反映着教师地位的低下,还好,有乡干部要来提拔教师,要来拯救教师。几十年过去了,教师的地位提高了多少,不用细说。拯救教师的乡干部也悄然隐退,教师指望谁来提高地位?以往每次调工资,教师系统都是参照党政系统执行,现在一个公务员概念将教师撇得远远地。连猪医生都安然地每月拿一千好几百元的补贴一年半了,教师的绩效工资还只是几个月前的一条新闻说教师有绩效工资,不知何年才能成为教师的实际收入。在国家的大盘中,在政府的各项事业的比较中,教育事业不如养猪重要,培育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没不如给猪保健的猪医生有地位!未必吃肉就是第一大事?现实生活中,教师的经济地位更是低得可怜。在某国家级贫困县,一个用一年时间就能练成的泥瓦工师傅日工资是一百二十元,一个什么技术也不要,只要有力气的男劳力日工资是八十至一百元,而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中学高级教师月薪不足二千元。近几年教育经费也在增长,大部分直接用在学生头上了。减免学杂费、免费教材、免住宿费、住校生生活补助费等,学生家庭真的就负担不起吗?一个普通男劳力一天的工资就够一个学生用一周,用他收入的七分之一投資学生成长应该是可以的。近几年教师工资也在增长,但是增长幅度不敌物价上涨。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不产生职业倦怠才是怪事!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机制中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东西与教师职业倦怠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今年八十四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既是对不合理教育体制的拷问,也是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控诉。八十四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主动或者被迫放弃高考,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产品失去了市场,价格和价值不相称。经济条件好的去买外国产品了,高中生留学按20%逐年递增就是实证。全家总动员,还可以买的人,发现债台高筑而购买的是一个次品,无奈之下就放弃了。这种教育产品质量低劣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更是教育制度不健全的结果。七十多年前以王明为代表的“海归”差点葬送了中国革命,近些年来倚重“海归”的教育改革也到了应该深刻反思的时候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允许教育再折腾。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首先是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不适应教育发展的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精神,释放教师的创新精神,成就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自我价值追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调研中国国情,反对照搬外国经验。
  其次,要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和福利待遇。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教师也有生老病死的烦忧。凭目前给教师的几把草,要挤出更多的优质奶是不可能的。小商小贩们说:只有教师算得精。未必是教师要在小商小贩面前显示自己的文化而“算得精”?实在是兜里的钞票太有限!
  第三是改变教师的职业定位,教师工作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是极其重要的部分,追求工作效率,就是追求生活价值,就是追求生命的意义。现在有一种认识,教师工作不全是奉献,而是生存需要,工作着,并不快乐着,因为,工作着的目的是为了挣钱。教师们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是好好读书,升好学校,找好工作,挣比别人更多的钱。都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当你有相当多的钱后还要工作是为什么。要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就要引导教师转变职业定位,工作者并快乐着,工作就是在提升生活质量,就是在追求生命意义。
  人的最基本活动不外乎两种,一种指向内部,人有不断成长与发展的需求,人通过不断占有人类文化的方式丰富和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主体价值。另一种指向外界,人有做事、创造的需求,需要不断将自己的主体性外化为一定形式的文化,以确证自己的主体价值,提高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生活中,“学”是内化的途径,“教”是外化的方式。“学”的快乐吗?“教”的幸福吗?人的学习要获得快乐,必须对从事的学习活动有出自自身的兴趣,有来自练习主体的冲动和渴望。同时需要“习有所得”。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教”的幸福,就要通过教学确证教师的主体地位,实证教师的存在价值。主要取决于在“教”的过程中能否体现人的本质力量,能否体现人的创造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乐也。”教师能够快乐地终身学习,能够幸福地“教”,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存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那里还有职业倦怠呢?
其他文献
所谓“赏读”,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所获得的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而真情习作,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体验,拨动起自己以往生活积累的琴弦,用恰当的文字表述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及其表述方式,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具有部分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分目标具有不可穷尽性和多项同一性;认识这些特点有利于目标选择和实施。阐明了中学历史教学目标选择的的条件和方法;介绍了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几种表述方式。  关键词:历史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心理 选择    中学历史课向学生传授什么?也就是历史教师教什么?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团队摸索出一套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思想成长特点的阶段式思想教育工作模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开展行之有效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亲水作用色谱固定相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十分宽广的发展前景。本文我们将从色谱材料结构的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同时,本文还对亲水作用色谱材料的色谱给予了一定的评价,希望可以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亲水作用色谱;固定相;发展及应用  在亲水作用色谱固定相中,反相液相色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技术,其次,它具有着非常好的选
摘 要: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好的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开创了一个开放式的大语文学习氛围,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课外阅读拓展大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
人类从远古一路走来,已步入今天的信息时代。以文化论输赢,靠创意赢未来,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特征。中共湘潭市委陈三新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要求:湘潭天易示范区要从文化建设着手,担负起两型引领的历史使命,谋一流园区的宏伟蓝图。而要做好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就要在思想上重视文化建设,在认知上了解文化建设,在行动上落实文化建设。  文化有如高山,使人常怀敬仰之情;文化又如大海,使人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说,人类伟大的创
期刊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老年人因不适应城市环境留守于农村导致“空巢”家庭的增多.许多家庭无法承担老人的生活照料,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
以青少年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初中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大连市与铁岭市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转变,为二十一世纪中学教育提出了若干思考的问题。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高中的逐年扩招,甚至走向普及已是大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