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自农耕社会以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就是民众祭祀和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地域性以及苦行精神”等几个方面。建议: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政策法规;重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构建学校、社区、乡镇民族传统体育管理网络等。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全民健身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我国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诠释,绕远( 2009)从文化学视野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文化源流、文化多元功能、体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论述。王俊奇(2008)从民俗体育学构建上就中西方民俗文化進行了宏观探讨。王岗、王铁新(2005)在从文化视角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2007)从文化自尊视域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此外,刘少英( 2003) 站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就有机融入旅游进行了宏观思考;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过程中,李蕾等(2004)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进行了透析。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西方体育的文化比较方面,卢元镇(2006)的《体育社会学》已作了专章阐述。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文化内涵
1.全民健身运动的概念内涵及功用
全民健身运动是指全中国人民群众,地域不分南北,民族不分大小,不分男女老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能力,从而使身心强健,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动。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中国的首部《体育法》于1995年获得通过,同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又有一系列体育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70岁总人口的33.9%,有60.7%的城市居民到各类体育俱乐部参加健身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一)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与民俗性
据统计,我国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拥301项,少数民族拥有676项。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创造了赛马“叼羊、骑射”等传统体育项目,居于山地水乡的民族创造了赛龙舟等运动,居于东北的民族创造了许多与冰雪有关的体育项目,这些差异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此外,每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本民族独特的“基因密码”。
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服务全民健身
(一)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由于社会、行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较多的人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问题,为数不少的人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在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工作的政策法规。因为普通人群还是以简便易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健身锻炼的首选,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对当代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反之,当代的传统文化思想定位则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审视和选择的一种深化,同时应配套制定监督机制,细化内容、标准,使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落在实处,呈现出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真正效果。
(二)重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其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检查等诸多手段,将全民健身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在内容、方法以及物质条件方面统一协调,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体育活动都受到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和熏陶,并使之与终身体育挂钩。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它的出现与终身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体育需求有密切的联系。
五、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携带着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记忆,放映在不太能够民族的不同阶级,承载着娱乐健身、社会和谐等功用。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仍旧发挥着在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金商品经济不断入侵的过程中,怎样创新性的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参与其中,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探寻。
参考文献:
[1] 绕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进行研究。主要结论:自农耕社会以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就是民众祭祀和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其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较强的地域性以及苦行精神”等几个方面。建议: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政策法规;重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构建学校、社区、乡镇民族传统体育管理网络等。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全民健身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我国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诠释,绕远( 2009)从文化学视野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文化源流、文化多元功能、体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论述。王俊奇(2008)从民俗体育学构建上就中西方民俗文化進行了宏观探讨。王岗、王铁新(2005)在从文化视角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2007)从文化自尊视域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此外,刘少英( 2003) 站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就有机融入旅游进行了宏观思考;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过程中,李蕾等(2004)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进行了透析。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与西方体育的文化比较方面,卢元镇(2006)的《体育社会学》已作了专章阐述。
二、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文化内涵
1.全民健身运动的概念内涵及功用
全民健身运动是指全中国人民群众,地域不分南北,民族不分大小,不分男女老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能力,从而使身心强健,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动。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中国的首部《体育法》于1995年获得通过,同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又有一系列体育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70岁总人口的33.9%,有60.7%的城市居民到各类体育俱乐部参加健身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全民健身计划”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一)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与民俗性
据统计,我国现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拥301项,少数民族拥有676项。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差异非常明显,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创造了赛马“叼羊、骑射”等传统体育项目,居于山地水乡的民族创造了赛龙舟等运动,居于东北的民族创造了许多与冰雪有关的体育项目,这些差异彰显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此外,每一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都蕴含着本民族独特的“基因密码”。
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服务全民健身
(一)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由于社会、行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较多的人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问题,为数不少的人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应在进一步加强联系、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工作的政策法规。因为普通人群还是以简便易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健身锻炼的首选,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对当代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反之,当代的传统文化思想定位则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的审视和选择的一种深化,同时应配套制定监督机制,细化内容、标准,使政策法规的具体要求落在实处,呈现出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真正效果。
(二)重视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其计划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检查等诸多手段,将全民健身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在内容、方法以及物质条件方面统一协调,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体育活动都受到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和熏陶,并使之与终身体育挂钩。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它的出现与终身教育观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体育需求有密切的联系。
五、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携带着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记忆,放映在不太能够民族的不同阶级,承载着娱乐健身、社会和谐等功用。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仍旧发挥着在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金商品经济不断入侵的过程中,怎样创新性的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使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参与其中,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不断探寻。
参考文献:
[1] 绕远,刘竹.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王俊奇.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4] 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 刘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