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从课堂教学与审美能力培养的角度,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00-01
  作为中华民族母语教学的科目—语文,既凝聚了华夏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承载了炎黄子孙审美的心路历程,是经长年累月积淀的审美心理结构的一种外化。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画面美、社会美、自然美、音韵美、气势美等都兼容并收,囊括其中,流光溢彩。所以在美育方面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实现”。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审美因素进行美育,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而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根据在多年语文教学中的多年实践,认为需从下列方面进行:
  一、巧设情景培养审美想象力
  感知作为审美的出发点,理解作为审美的认识性因素,它们的中介载体,展现形态的则是想象。感知在生理上,理解在逻辑程序里,都是常数,正是想象才使它们成了变数。想象是把某些经验,体验的东西提出来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期待。无论是产生想象的契机还是想象本身的过程,它的根源都是现实情境。所以培养审美想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回忆,激活曾经的亲身体验和从影视、生活中见闻的感受,从而引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想象真实的东西到真实的想象东西,翱翔于审美的精神世界。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一曲音乐,一段影视,一道数学题,一个自然常识,教师优美的语言,洋溢的激情,下水的作文,学生简单的活动操作等等。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一种再现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人文理念和情感,运用图画,音乐、唱歌、故事、猜谜等形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情动情,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如我在教课外阅读《安塞腰鼓》一文时,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安塞腰鼓那气势雄壮、富有生命力的表演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气氛中,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震撼力。又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一文时,我可以让学生自学后,改变成课本剧,通过自荐形式来排演。学生们兴趣浓厚,跃跃欲试,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才能。这种“设趣”“激趣”“引趣”“生趣”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中,进入阅读的自由王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意识。
  这样的创设情境可以小到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急于领略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地情感共鸣。情感再转化为学生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新的审美追求,主动寻访美胜,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加强诵读培养审美感知力
  诵读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基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读感,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意思,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体验和享受。”审美感知力是将生理感知赋予特定的社会意义,包含朦胧理解的一种对自然形式的领悟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表现在学生对诉诸视觉的文字及诉诸听觉的声音所蕴含的深厚内涵美和抑扬顿挫的形式结构美的领悟和感知。在课堂上,我常引用不同年级的美文进行诵读,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空阔旷远的意境美;《故乡》中环境描写前后对比形式的紧凑结构的艺术美;《诗经二首》中反复回环,一唱三叹,隽永的音韵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豪放派荡气回肠的气势美等等。在感知过程中,文字的视觉感受比较固定,更多的变数则存在于听觉的声音。所以要想提高审美感知力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各种方式的诵读,引起足够的审美注意。如声情并茂的范读,优美的配乐朗读,气势恢宏的集体朗读,富有声音特质的男女声单读,鉴赏性的比较朗读等等。根据所感知的美的种类特点,选取合适的诵读方式,突显这种美的特质,并加以强化形成经验,培养审美感知力。
  三、结合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培养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指学生对蕴涵在语文中的各种美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它贯穿于审美过程的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也是一种成果。它使想象装上翅膀,趋向理解,化为感知。字里行间蕴涵感情的词句段触动学生的审美感知,然后学生调动已有的情感经验,联系文本,进行移情,驱动想象去体味此情此景,便创造出了个性化的主观审美感受。由此可见,把握好感知、想象、理解每个审美因素的培养,留意自己亲历或旁视的情感体验,不断积累,审美情感会有所提升。语文教材中塑造了无数生动的美的形象,他们的精神品格魅力,远远胜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说教。这些品格精神,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壮举;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無不给学生以深深地震撼,可以这样说,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形象,每个主题都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审美的启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思想性情进行感性的熏陶和感染,逐步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人格,充满正义感,有为正义而敢于献身的精神。   四、扩展阅读提高审美能力
  俗话说,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与知识的厚薄,生活阅历的深浅有关。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审美者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评价的基本条件之一。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增进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验。至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两点:
  1.激发兴趣在阅读积淀中提高审美情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產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积淀中提高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期待,教师应向学生推荐经典名著,简要介绍书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情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名人事迹的激励下,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对阅读充满期待与向往,迫不及待地想从文字中去寻找阅读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的热望。有时出示书名或篇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置疑;有时讲述书中的精彩片段后,戛然而止,让学生们带着满腹的疑惑主动走进阅读。总之,老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感到书中藏着无穷的宝贝,激发起学生对学生阅读的渴望,从而,在阅读积淀中提高审美情趣。
  2.教授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对课外阅读,表现在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上,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趣味性阅读,主要是由阅读材料引起的——故事很精彩动人,很有意义;二是消遣性阅读,主要是想调节一下——随意看看;三是积累性阅读,了解掌握知识——拓宽知识背景;四是鉴赏性阅读——提高审美,评价能力。以上各种形式的阅读在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但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则应重在指导“鉴赏性阅读”。
  (1)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言显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他的内心,展现了他的精神风貌。作者写人,正是通过对人物想的说的,做的及外貌和脸部表情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因此阅读时,要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外貌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人物之美,作品之美。
  (2)抓构思、布局联系地阅读。学生作文,常常是平铺直叙,教师总叹学生说话,写文章层次不清或谋划布局能力差,其实是学生缺少见识和锻炼。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读了后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联系到开头是怎么写的,读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布局,联系自己平时是怎样布局谋篇的。在联系比较中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是一个精心雕刻的艺术品,不仅要语辞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议论独到,还要巧妙布局,有独具匠心的构思,从而使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五、实训写作培养审美情趣
  作文教学第一步总是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影响着我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强调,社会上“善良”“正义”“诚信”仍是主流,各种丑恶现象是存在的,这些也正是社会努力改造的内容。如我指导写一篇为《幸福》的命题作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让学生可以写享受生活的幸福,得到友谊的幸福,取得成果的幸福;大病初愈时的幸福,遭祸大难不死的话题。通过作文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认知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陶冶他们的性格情操。一句话,学生有了对世界美的感受,笔下的文章才能渐渐地有了声、形、色,情感也会有了依附。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向学生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审美教育的有利资源,就能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出美的因素,充分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表明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建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克服形式化、盲目化、数字分化、纯工具化和德育淡化等不良倾向,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绩效。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77-02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
【摘 要】高中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思考之中,革新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92-01  一、革新教学理念  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用唯物辩证的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探究篮球意识的哲学运动,明白篮球意识的本质。将篮球意识在哲学理论的充实下进行演绎,理清篮球意识的层次性。用哲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
【摘 要】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的素质教育的模式即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方位的健康的发展。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金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尤为必要的,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再加以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44-01 
目的:总结对截肢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3例截肢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和康复等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功能锻炼及时有效,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
【摘 要】新课改实施之后,高中政治课堂也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新教学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生活化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活化课堂是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溶于课堂,在引导学生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实现知识、能力及情感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辅助血肿腔引流及综合治疗。结果:8例中存活4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
体育产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具有指导意义的体育产业政策。本文从产业政策学的观点对体育产业政策的含义、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宏观地分析体育产业政策的基
介绍了“涤纶混纤空变丝生产精纺呢绒”的原料生产技术,及涤纶混纤ATY吸取美国杜邦公司“塔斯纶”(TASLANR)技术及其开发成果,概述涤纶混纤ATY生产蒙西呢、雅柔呢织物的设计方法及其特种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