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革命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trai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慕课的出现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教学材料上,吸收海量声乐教学资源;在教学主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上,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在教学模式上,用互动加强学习体验。但是针对声乐这门学科,单纯依靠慕课是无法全方位推进的,只有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同时发挥两者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改革。
  关键词:慕课;教育信息化;声乐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促进各个领域进行模式重构及形态改组,教育领域也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不断思考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探索教育信息化。在互联网环境的联通主义学习理念以及动态知识流的概念下,催生出慕课。慕课的提出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多个学科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之中,这也为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理解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典型——慕课
  慕课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线上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线上教学;相较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它又在视频课件资源上提供了一个交互性的平台,不仅实现了在线答疑解惑,更为课后的延伸讨论创建了交互社区,让知识网络得以拓展和深化。
  它的特征表现正如其名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Massive(大规模性)、Open(开放性)、Online(互联网性)。大规模性,这个特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慕课参与者的规模性,二是慕课资源的规模性。慕课参与者的规模性强调参与人数之多,参与者来源之广,一节课人数少则上百多则上万,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慕课资源的规模性强调近年来慕课课程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多元。开放性,侧面来看就是慕课参与的门槛低,是学习机会的开放性,更好地诠释了“有教无类”,学习者通过注册进行学习,便可获取电子合格书。同时,慕课与多所高校合作,将课程与学分机制挂钩,使得学习开放维度扩大。互联网性,是整个慕课运行的背景基础和技术支撑,它不仅在线上发挥优势,更能用线上来促进线下,使得交互讨论环节持续延伸。
  二、慕课给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教学材料——吸收海量声乐教学资源
  教学材料是整个教学开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的设计。纵观现在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是常见现象,慕课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慕课资源的海量性直接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谓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学生层面,它使得学生所接受的声乐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所设定的曲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学习,积累自己的曲目量。同时学生学习不再受制于声乐师资限制,他们可以在慕课平台跟随世界各地名师进行音乐学习,扩大音乐学习面,即扩大了广度。从教师层面,它有利于老师自身的提升。教师自己在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时,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慕课,加强彼此的交流,吸收他人的教学优点,发现自己授课时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即扩大了深度[1]。
  (二)教学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慕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声乐类型和声乐方向来进行个性化主动学习。慕课打破传统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用兴趣来牵动学习,用需求来检索课程,用多元的音乐教学资源弥补教学空缺。使学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学习者交流互动,获取学习建议,针对性地提升自身音乐素养,最大程度地调动音乐学习的动力,从而全方位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慕课的典型特征就是直接打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也不再局限于上课时间,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自由选择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师课程。同时,教师可以将声乐理论和声乐文化的教学侧重放置于用视觉化、立体化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教学,促进知识内化吸收,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课堂的时间灵活性,让课堂时间留给针对性的指导和声乐练习,从而打造一个声乐教学的“翻转课堂”,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框架,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参与感。
  (四)教学模式——用互动加强学习体验
  慕课相较于传统的网课形式,更具有多边互动性。不是单纯地将音乐教程放置于互联网载体,而是在网课的基础上增加了互动交流板块。学生可以直接在线上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线上进行讲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后与参与此次课程的师生进行讨论,深化对课程的理解。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一种审美的艺术,更是一种能够调动身体多种感官参与的体验型艺术。例如学生在学唱一首民歌的时候,不仅需要用耳朵去听,有时还会用眼睛去观察演唱者的表情或是简单“比划”来模仿演唱者的肢体动作,在亲身参与中去感受歌曲的旋律感[2]。慕课拉近了多元音乐人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慕课平台来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加强学习的体验感。
  三、慕课与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必要性
  慕课对比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基于互联网和资源共享而体现的。但是针对声乐这门学科,单纯依靠慕课是无法全方位推进的,只有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同时发挥两者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改革。下文将从慕课的一些局限性出发,分析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补充优势,探讨两者结合的必要性。
  (一)弥补课堂实体感缺失,形成声乐翻转课堂
  声乐作为一门特殊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也不同于完全的应用教学。在学习的模块设计中,虽大致分为艺术和技术两方面,但实际却与多种课程相关联,比如:乐理、钢琴、外语、音乐史、音乐文学、表演、形体等等[3]。简而言之,声乐教学侧重用综合实践来强化理论,因此需要面对面进行针对性的声乐指导。倘若全靠慕课进行远程声乐指导,课堂实体感缺失,学生面对空乏且抽象的教学内容,只会对声乐产生疏离感,无法集中精神学习,整个音乐学习参与感弱。这样是无法提升实际的声乐水平的。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分类,侧重理论学习或者侧重于视觉学习的板块,例如乐理知识、音乐史、音乐文学、歌剧赏析等,将其划分为慕课远程学习范围,而侧重于练习和形体等需要及时反馈信息的板块,则留给课堂时间,形成一个声乐学习的“翻转课堂”。
  (二)联结两者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多维互动模式
  慕课虽然较传统网课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线上沟通交流,甚至可以在课后组织论坛讨论。但是慕课具有规模大的特征,参与人数较多,因此线上的及時沟通很难得以保证,这会导致反馈信息滞后或者无反馈。同时课后的论坛讨论也只是进行专题性的讨论,学生无法对自身的声乐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可以联结慕课和传统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先通过慕课进行内容相关的互动和探讨,主要以拓展知识结构为目的;再通过传统课程模式,将学习内容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专业课程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主要以掌握技术为目的。
  (三)保证学习资源质量,确保教学效果
  慕课的大规模课程资源,给予学生多元选择,为学生按兴趣选择课程提供了可能。但大规模的课程资源也导致了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学生面对海量的选择,还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筛选过滤,部分缺乏系统知识的学生甚至可能被一些课程误导。因此,需要一些传统教学模式的专业老师进行辅助筛选,帮助学生选择有质量的教学资源,在专业学习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进行自主兴趣学习。
  四、结语
  慕课自提出以来,就为教育信息化增添了新动力,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但是面对慕课模式,不能不假思索地全部套用,还需要就教学科目的特殊性做系统分析。声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慕课的出现对于其教学模式改革有着启示意义,但是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全盘依靠慕课开展教学,应促进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敏.慕课视域下高师声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9(22):55-56.
  [2]栗红建.信息时代下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传承之新探[D].中国音乐学院,2016.
  [3]马金泉.声乐教学模式之我见[J].歌唱艺术,2016(9):12-16.
  作者单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无铬达克罗的发展概况以及无铬与有铬两者的主要区别,并着重介绍了水基无铬涂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涂液技术、涂覆应用及涂层性能标准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必需的一种能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
摘 要: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时,美声声乐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美声声乐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首先分析美声声乐教学内容,具体包括声乐气息教学、咬字吐字教学和情感表达教学,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美声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分别从教学观念、文化积累和教学互动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
通过对英国、美国以及我国的景观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位和课程设置的简单介绍,对比中国景观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对我国景观学教育的学科建立、学位体系等提出了建
以西南林学院园林本科专业景观设计课为研究对象,在教学中引入卡尔·斯坦尼兹的景观教育理论框架,对景观设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尝试,并经过5届本科专
会议
本科教育是景观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景观学专业学习最为重要的阶段。本文以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本科课程为例,通过作者五年本科的专业学习体会,从一个学生角
会议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对白血病Molt-4细胞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Ori(2.5、5、10、20、40μmol/L)作用于Molt-4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
景观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本学科的实践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提出了景观学实践教育三个层次的作用,即了解社会和行业实际情况、解决实际生产
会议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艺术鉴赏教育更加重视,为了推动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艺术鉴赏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主要功能,并以美术鉴赏公共选修为例,强调了相应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更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当地特色资源的作用、积极渗透德育等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艺术鉴赏教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鉴赏教育;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行,对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为风园林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风景园林专业自身也遇到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