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MR波谱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外伤病例进行MRI及1H-MRS检查,根据MRI的征象将全部病例分为DAI组和非DAI组,再利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利用1H-MRS比较DAI组和非DAI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和磷酸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肌醇(mINs)/Cr以及谷氨酸和谷氨酰胺(Glx)/Cr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不同观察点1H-MRS指标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基底节NAA/Cr和Cho/Cr分别为1.19±0.18、1.21±0.24,1.89±0.17、1.84±0.14,1.57±0.16、1.85±0.25;DAI组分别为0.83±0.24、2.92±0.78,1.25±0.35、2.54±0.42,1.33±0.17、2.38±0.44;非DAI组分别为1.11±0.23、1.61±0.33,1.61±0.22、1.93±0.26,1.49±0.23、1.89±0.29,3组间上述部位NAA/Cr和Cho/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胼胝体膝部、压部mINs/Cr和Glx/Cr分别为0.20±0.03、0.24±0.04,0.27±0.04、0.31±0.04;DAI组分别为0.59±0.37、0.58±0.23,0.46±0.15、0.55±0.14;非DAI组分别为0.23±0.07、0.28±0.06,0.28±0.06、0.33±0.05,3组间上述部位mINs/Cr和Glx/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AI组胼胝体膝部的Cho/Cr和伤后原发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824,P<0.01).结论 1H-MRS所提供的信息对于DAI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1H-MRS是MRI成像技术的有益补充。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在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骨与软组织良恶性病变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38例.所有病例在1H-MRS检查前均行动态和延迟增强扫描.统计动态增强扫描中MR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最大线性斜率(5.06)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将1H-MRS谱线分为2型:Ⅰ型,谱线中3.2
为提高广大作者的医学论文特别是英文医学论文的写作水平,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定于2007年8月在北京举办第2期“全国医学论文写作研修班”[项目编号2007—15-01-032(国)]。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统计学专家讲授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和统计学相关知识;邀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社长、总编、
患者 女,25岁.以活动后胸闷、气急6个月,加重1个月就诊.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上楼、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气急,休息后缓解.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只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体检:胸骨左缘第Ⅲ肋间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柔和杂音。
期刊
患者 女,86岁.体检时发现右下腹部包块12 d.体检: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大小约4 cm ×4 cm。
期刊
目的 分析骨包虫病的X线、CT及MRI表现,探讨骨包虫病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包虫病影像学资料.7例均摄常规正侧位X线平片,4例行CT扫描,3例行MR扫描.结果 颅骨包虫1例,脊柱包虫3例,髂骨包虫1例,骶骨包虫1例,肋骨包虫1例.X线表现:囊状膨胀性骨破坏5例,其中单囊性改变2例,多囊性骨破坏3例;溶骨性破坏2例,边缘硬化5例,钙化1例,软组织肿块4例.CT表现:4例
目的 分析线圈大小、样品体积对线圈信噪比的影响.方法 在体线圈中,使用1个大球形水模和1个小球形水模,水模置于线圈中央;在头、体及四肢线圈中,使用小球形水模,水模置于线圈中央.选用信噪比测量序列,每次扫描参数相同,检测信噪比.结果 体线圈中小球形水模图像信噪比较大球形水模图像信噪比高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头及四肢线圈的直径顺序变小,信噪比明显增大,但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期刊
患者女,39岁.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近1个月加重.病程中无发热、盗汗.既往身体健康。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