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父母的爱情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f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都快80岁的人了,今年是二老结婚56周年。我是他们养育的4个孩子中的老幺,1972年出生。
  父亲非常啰唆,啰唆得让我们捂住耳朵,甚至躲开才清静。父亲母亲只要在一起,没有不争几句的。母亲人缘好,几乎没有和村里人红过脸。一天与父亲三吵五吵、十吵八吵,九成以上是父亲惹的或胡搅蛮缠。哎!摊上这么个丈夫,如果我是她,与我父亲一支烟的时间都过不下去!
  前年,我把母亲接到津市市区(说好父亲处理完春收随后进城),给老人家租了带厨带厕带浴的房子,白天让老母亲摆个烟摊充实着,晚上请婆婆姥姥陪母亲聊天解闷。
  奇怪:不是母亲回乡下,就是父亲进城——频繁得不得了。
  一次,母亲又回老屋了,父亲却来津市——二老不兴打电话联系好,也舍不得电话费。父亲掂着大包小包,在出租屋寻不着母亲,来我这儿寻他老伴儿时,正是午饭时分。饭桌上火锅眨着牛眼汤花,妻子也将平时舍不得拿出来的好酒摆上了。父亲没一丝酒兴,说什么也要走。我哪忍心!父亲晕车,不能坐车,来就是靠走的,准备在母亲那儿歇一夜,养养精神再回。60多里,往返120多里,没吃中饭,77岁的老父亲空着肚子,还是走回去了。父亲说,母亲没有老家房屋的钥匙。
  这一次,父亲没有照例给我带香油、鸡蛋、糯米,他掂来的包包裹裹里,是手套、棉鞋、热水袋,全是母亲用的。因为,天渐渐冷了。
  去年秋,津市某系統约我写篇东西。上午11点多,宾主即坐在了我市新洲镇“甲哥”饭庄。透过玻璃,我偶然发现了已回老家去住的父母,正在这条街上渐行渐远。我撂下酒杯,冲下酒楼,边追边喊“姆妈——”“爸爸——”……
  母亲扁担的一头晃悠着一条蛇皮袋,父亲穿了四五件毛线衣,油渍渍的衲袄解开了,不停擦汗,头发灰白,胡子拉碴,78岁的人,背驼成一张弓,走路前倾,人明显矮了几十厘米。
  二老是来捉头小猪回去喂的。我纳闷:虽久居城市,但我二三十天就回趟老屋,知道苍老多病的父亲已干不了肩挑背驮的活儿,搬个西瓜都为难,脚步更跟不上母亲,步履蹒跚,须拄拐杖。母亲来买头十几斤的小猪,为什么要带上帮不了半点忙、行动上还是个拖累的父亲?
  “你老倌子(父亲)一年不如一年,是往昨(以前)亏苦吃狠哒。这几年他浑身都是病,假使俺两个(二老)不在一堆堆儿,他倒在哪里都没得个人拉;同一天就少哒一天……”母亲的眼睛红红的。
  我没有见过父母牵过手,更不曾见他们说过甜甜蜜蜜的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还有什么情人节,但这就是爱情。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头大尾小,东高西低,罗斗沙岛宛如一艘“月牙船”,停泊在琼州海峡东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伴着琼州海峡的潮水,罗斗沙岛一直在漂移,一刻都没停歇。后來,“罗斗沙”玩失踪,神秘地消失好几年。清康熙年间,“罗斗沙”又从海底突然冒出来,重新形成一片新沙洲。“罗斗沙”重出“江湖”后依旧保持原有的“江湖”习气,整天玩“水上漂”。  在人们的记忆里,罗斗沙曾是一个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秃岛。上世
期刊
“我有个野婆婆”是儿时的戏言。虽然这个婆婆同我们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却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情缘,直到前几年婆婆去世,这段情缘才画上句号。  故事要追溯到一九四几年,母亲才十二岁,由于家困人多日难,通过亲戚介绍,就来到我们家做了童养媳。婆家同娘家相隔有三十多里路,那年的某个初夏,母亲由娘家回来,走到半路上突遇老天变脸,顷刻间乌云密布、雷响电闪,黑不见人,驚骇的母亲蹲在地上不敢前行,一道亮光划破天空,吓
期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里的这两句话,似乎是专为我们平南(古称龚州)畅岩山而写。  畅岩山并不高,仅数十丈;也不大,广一里许。此山虽没住过神仙,但文脉悠远。因为在宋代皇祜初年,此山曾住过三个非凡人物,一位是名满天下的濂溪先生,即周敦颐;另两位是洛学创始人、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夫子”。近千年来,本地民众虔诚地把他们列入星宿仙班,在文昌岩供奉着。  畅岩离城区并不远,约二
期刊
北风呼呼地刮着,我在高新区办完事,来到三五三六厂公交车站等2路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人们蜂拥而上。  这时,上来一位60多岁的老农民工,他头上戴着橘黄色安全帽,白黄白黄的裤子右边膝盖处已经破烂,陈旧的黑色保暖裤从巴掌大的洞里露了出来,衣服上还粘着少许泥巴,有些瘸拐地走到公交车前边竖排座位后,一只手紧紧抓住座位旁的小柱子站着。侧坐在老农民工前面的女乘客站了起来,柔声对他说:“你坐吧!”老农民工摇了摇
期刊
母亲有高血压,常服药。可她从来不操心自己服药的事,好像服药与她无关。永远都是父亲倒好开水,凉到可喝时,一手心放有几粒药片,一手端水,来到母亲面前。  父亲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递过一件衣服说,穿上。父亲说,不冷。母亲说,咋不冷?说罢,帮父亲把衣服披上。父亲尝了尝母亲碗里的饭,感觉有点凉了,端起饭碗就去厨房把饭加热。母亲吃饭慢,父亲每隔一会儿,都要试试母亲碗里的饭是否还热。  母亲用筷子在盘子里拨来拨
期刊
初夏的一個下午,我坐火车从济南回来。  晚霞映在车厢玻璃上,呈现出橘红色的光彩,舒适而又贴心。窗帘是自动的,只需摁住边沿轻轻往下一拽,便会自动弹上去,这样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了。  后面隔一排有个农民工模样的人,看样子也想打开窗帘,只是尝试着摆弄了很久,还是打不开。农民工的脸窘得通红。是啊,这长途旅行,要是一点也看不到窗外的风景,多无聊啊!  我无意回头时,发现他紧盯着我这边的窗户愣神,半是羡慕,半
期刊
在秋天,我把最饱满的那一粒,当作一枚提前衰老的落叶,捂在胸口。  我站定的地方,是河西走廊,手扶的窗口,继续向北。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小,小到一個点上,小到弱不禁风,小到你要说出一句话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人。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不要老是迷恋在下面,其实,上面的更要好看。休掉低处,将高的文趣,奉为圣殿。  呵,这是一种春天的华美,让男的、女的转悠和跨越雷池,紧迫成,明目张胆。  伸出你的手,今夜无眠,提起你的腿。今晚,我们诗心欲动,唱吧、跳吧,开合、开合、开开合。  责任编辑:蔣建伟
期刊
之所以对洋槐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故乡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满树槐花盛开,槐香阵阵。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我二哥经常爬到树上看书,到了春天,我们爬上树,摘槐花,吃花萼里的蜜水,哦,好甜好甜啊!槐花可以炒着当菜吃,是长大后才知道的,我妈有没有给我们炒过,现在已没有印象了。倒是盛夏时,我妈经常在树下放一张凉床,中午可以休息,晚上可以乘凉。  这棵大洋槐树洁白一片,见证了我无忧无虑
期刊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脚踏实地就是从进厨房这一刻开始的。  前不久,看一个国产小众文艺片叫《岁月无声》,英文名翻译是“Timeflies”(时光飞逝),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回忆18年前从青春一路走来的岁月——为初恋情人打伤渣男而坐牢,与落了残疾的芭蕾舞女演员同病相怜而结婚,妻子不孕,抱养孩子,妻子得病而死,孩子青春期叛逆……生活中的烦恼无尽时,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过来,已人到中年。当初的梦想去哪儿了,当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