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环节 激发化学学习“正能量”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一些社会事件使化学这门本该“中性”的学科笼罩上了一层灰色。作为化学老师的我们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的眼光评价各种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培养学生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化学,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课堂教学环节为主要突破口,旨在还原化学“中性”本色,激发学生化学学习“正能量”。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环节;正能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8-005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8.018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无论是身体形态,还是生理机能都在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心理因素也会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正是由于这些急剧的发展,高中生心理发展易出现不平衡现象,因而激化各种矛盾,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由于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尚不成熟,诸如此类的负面生活事件极易使高中生产生消沉、不安、焦虑、失落等情绪体验,如果不及时给予排解、疏导,以正能量与之相克,往往会使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发展出现偏离,导致人格扭曲,危及家庭和社会。
  学校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理所应当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不良社会思潮做斗争的时代重任。而课堂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更应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变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教育学生立志成为充满“正能量”的高素质人才。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上述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发生化学亦难脱干系。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本应该是“中性”的,并不应该存在褒贬,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太多与化学有关的负面新闻,化学已经逐渐成为“有毒”、“污染”的代名词,甚至出现谈化学色变的现象。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对此感到羞愧,更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的眼光评价各种与化学相关的社会事件,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关注课堂教学环节,还原化学“中性”本色。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课堂引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课离不开精彩的课堂引入。这就需要教师在新课之初创设特定的情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知识蕴含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如果将这些富含化学知识的生活实例作为课堂引入的素材,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学生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和新鲜感。生活中能够被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引入的素材非常丰富,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氯气被用于第一次化学战;酸雨使德国汉堡的一尊美人雕塑面目全非;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产量翻倍,解决许多人的温饱问题;为了防止水下船体的腐蚀,可在船体表面镶嵌锌块等,以及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社会重大事件。面对如此丰富的引入素材,我们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又应该何去何从?下面以两位教师在乙醇一课中的课堂引入进行比较分析。
  案例1:苏教版必修2专题3“乙醇”课堂引入
  【引入一】
  [播放视频]以曹操在《短歌行》中的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引出杜康酒,并且介绍杜康酒的来历,进而引出我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
  师:这些都可以称为酒,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中都含有同一种化学物质,俗称酒精,化学名称是乙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这种物质。
  【引入二】
  [播放视频]视频剪辑: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
  [图片展示] 交通警察利用酒精探测器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酒驾人员“面红耳赤”。
  师:以上这些交通事故都和酒后驾驶有关,那酒中到底存在怎样的物质,会使人面红耳赤,引起驾驶危险呢?
  生:酒精(或乙醇)。
  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乙醇的神秘面纱。
  【案例分析】以上两种引入从生活素材入手,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笔者更倾向于使用第一种引入方式。虽然[引入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险性和违法性,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在课堂开始之初,这样的引入方式太过于触目惊心,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会对乙醇这种物质产生不良的印象,使原本中性色彩的乙醇笼罩上一层灰色,不利于课堂教学在正面、阳光的氛围下展开。[引入一]从名人名句出发,介绍我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既能引出乙醇这一课题,也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当然酒后驾驶确实非常危险,这一内容笔者认为安排在课堂末尾更为合适,更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加深对唯物辩证主义观点的认识。
  因此,在课堂引入素材的选择上,我们一线教师应该严格把关,优先选择正面的素材来强调化学的重要性,突显化学在人类社会生活、维持人类健康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便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然,面对负面素材我们也不可以回避,应该在唯物辩证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心态。
  三、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力求课堂提问的精细、精美、精准。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趣味性、艺术性等问题历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者所研究[2-4]。笔者认为在课堂提问过程中,除关注以上问题外,还应把握问题难度、梯度,孕育学习化学“正能量”。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往往不是针对单一学生,大多数时候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同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特点和所处的认知水平往往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统筹兼顾,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设置好问题的梯度。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如果问题非常容易,学生会不屑一顾,潜意识中会使学生自信心膨胀,产生自负情绪。例如,化学课堂上仍会提出一些“假问题”,只问“对不对”、“是不是”,缺乏更深层次的探究提问,或问一些课本明文呈现的定义、概念等类似问题,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基本不需要思考,这类问题缺乏教学价值。例如,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3离子晶体一节中,在对表格“晶格能与离子型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所提供的数据提问时,如果问:“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判断不同离子化合物的晶格能是否相同?”显然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数据比较便可得出答案。如果问:“通过数据分析,晶格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笔者认为更为妥当,对于该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跳一跳”获得知识的乐趣。当然,教师提问也不能过难,这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放弃学习,同时容易积聚学生学习化学的“负能量”。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必须要遵循这一规律。下面以苏教版必修2专题1“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学生经常疑惑的一道正误判断进行分析。
  案例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中的正误判断
  【判题】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液体,这是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缘故。
  【分层梯度式提问】
  ①分子的稳定性属于分子的物理性质范畴还是化学性质范畴?此处学生若仍无法确定,即举例引导:水分子在极高的温度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液态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
  ②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主要克服微粒间的哪种相互作用力?即分子稳定性的大小是与化学键有关还是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呢?
  ③氢键属于化学键还是分子间作用力?它与分子的哪些性质有关?此处设置分组讨论,使学生弄清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稳定性无关;分子稳定性大小是由共价键强弱决定的。
  【案例分析】 对于以上这样一道正误判断题,错误率极高,需要学生对相关概念具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这对于初学者有一定难度,学生难以一下子理解、领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探究,通过将复杂或困难问题分层次,划梯度的方法,以降低问题难度。这不仅给学生以探究学习的台阶,使学生逐渐掌握了难点,而且通过对分层梯度式问题的解决,体验了深层探究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心中埋下了遇到问题勇敢探究的“正能量”。
  四、课堂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课堂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寻求实验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革新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但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等众多因素,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较为完善地进行。比如,某些教师或者学校在对待课堂实验教学时,采取“回避政策”,基本不做实验或者少做实验,以实验视频或者“讲实验”取代课堂实验,即便选择做课堂实验,有些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最后疲于找原因解释。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使之从众学科中脱颖而出的重要优势,但以上这些不做实验、“看实验”、“讲实验”、胡乱做实验的现象,使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实验的乐趣,无法从体验实验过程中转变学习和探究方式,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也就丧失了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那如何让化学学习为学生所喜爱,在学生心目中积聚“正能量”呢?现以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节中的教学片断为例,窥探课堂实验教学对树立化学学科正面形象的作用。
  案例3: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活动一】认识金属的腐蚀
  问题1:为什么暖宝宝一旦与空气接触,即开始发热?请结合暖宝宝的组成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
  【活动二】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问题2:根据原电池知识,判断如图所示装置(暖宝宝模拟装置)能否产生电流?
  【实验1】
  写一写:请试着写出电极反应?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CNKI数据库中945条有关图书馆界阅读推广主题核心论文的题录数据,筛选出38个代表阅读推广研究主题知识点的高频关键词,运用共词分析法,构造了高频词共现矩阵,同时结
日前,泰国最大的农业控股公司——正大集团将与俄直投基金签署协议建设总造价为10亿美元的俄最大奶业综合体。泰国技术将使从获得鲜奶原料到加工至成品的时间缩短至两小时。
[√]公司完成甘草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实现甘草+羊的产业扩容,形成完整的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菁茂农业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储存、加工与销售;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储存、加工与销售;特色畜禽养殖、加工与销售;林木育苗、种植与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企业。  截至2016年6月30日,菁茂农业总资产为3.04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96亿元;营业收入为5727.63
假定^14C和^18O的核波函数由^12C和^16O核心与两个价核子的波函数描写,在Glauber理论的框架下,计算了50MeVπ介子在^14C和^18O上的双电荷交换反应,160MeVπ介子在^13C上的单电荷交换反应和弹性散射。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品种结构的调整是第一要务,而调整的第一目标就是玉米。  “大麦、高粱、苜蓿和DDGS去年的进口量达到了3800多万吨,明显替代了国内玉米的需求。加上进口玉米473万吨,合在一起去年进口的玉米加上玉米替代品总量非常惊人。过去我们放弃大豆大量改种玉米,又使大豆的进口量占到了整個粮食进口量
摘要:教学中师生都会出现错误,用资源的眼光来审视错误,教学的天空更加广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正视错误,显露课堂的真实;要宽容错误,拓展延伸知识;要捕捉错误,创设教学情境,更要反思错误,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词:错误;教育资源;正视;宽容;捕捉;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1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
最近两三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标志是两个增幅减缓:GDP增幅减缓和财政增幅减缓,这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GDP增幅减缓会影响就业机会,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外出就业。财政收入增幅减缓会影响到农业投资,同时会影响到对农民的补贴。其实,回头看看我们农村这几年的发展,恰恰是逆势而上的,并且出现了新的发展气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了新的动能,有了新的经济。  我将围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农业农村新
文章针对当前党政机关用户细分定位不清晰、用户关系管理缺失的现状,综合多种分析方法,将党政机关用户按职能细分为文献信息保障部门、政策法规研究部门、机关行政事务部门和
2016年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农业迫切需要解决各种难题.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资本的盛宴,资本驱动发展、产业整合加速、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农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风口期
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等,发现学生的优点、化学学科的特色美,提升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让化学的教学过程变得丰富有趣,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更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欣赏教育;中学化学;教学过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