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高考改革的指引下,语文考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重视文学鉴赏,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鉴赏,将会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而鉴赏文学作品,一定会涉及到这个作品的作者以及他作品的一些共性的文学样式,而文学风格就是指在文学活动中作家创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倾向性。只有更好的认识到一个作家作品文学风格的形成的原因,对我们今后的高考阅读与鉴赏是很有必要的。
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受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共同因素决定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由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每个作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爱好、习惯等等,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中去,影响到他对世界的某种独特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在说一定的条件下,作家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对作家的文学风格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决定的作用。
(一)作家的性格对作家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在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中,作家的性格无疑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优秀作家的创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老舍的创作,他的《骆驼祥子》、《龙须沟》一系列反映北京市民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而统一的风格,幽默而平和。正如老舍自己说的:“我喜欢笑,写悲剧就不合适”。④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去写悲剧,其结果是什么样的,我想他一辈子也写不出好的剧作来。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作家的作品中看出一个作家的性格来。
与此同时,一个作家的性格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他的创作风格也会发生不断的改变。例如,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少女时代的作品、婚后和中年的作品都不一样,特别在她的晚年由于经历了太多,开始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写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活泼和闲情,而是多了一分沧桑感。
(二)作家的个人人格在文学风格形成中的作用
作家的个人人格在文学创作中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在一些直抒胸臆、表现自我的作品中,作家可能更多使自己的创作风格同自我的个性、人格相一致。但我们也不能把“风格即人”这种观点绝对化了,有时也会出现“人与文不相类”的情况,人格和风格是不能简单的对等起来的。我们不否认人格在文学作品的风格形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完全简单把人格和风格等同起来,也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情。
二、客观因素
任何一个作家都会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处于一个特定的阶层、地域,以及他们各自的国家、民族,由于时代、阶级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家创作的作品风格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一)时代因素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作家的作品既是个人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具体表现在: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范围内,受到同樣精神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思想、艺术上必然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色。
我们以“建安风骨”为例:由于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生活在一个封建割据,战祸深重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下,作家们的诗里在不同程度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灾祸,描绘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凄惨萧瑟的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们忧国忧民的情绪,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诗风慷慨大气,雄浑壮阔。由于他们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的影响,具有浑厚、刚健和清新活泼的特色。诗人们不追求纤细华美的技巧,尽力用白描的手法显现生活的现状。这种“汉魏风骨”“建安风力”的形成,主要是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造成的。
由于时代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且时代的变化也会使作家的风格发生变化。因此,每个作家都不自觉的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并以他自己独创性的风格,反映时代的风格。
(二)阶级因素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个阶级有一个阶级的文学,各个不同阶级的人们,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思想和艺术观点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就不同,作品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同。作家的作品往往反映着本阶级的思想观点和艺术趣味,代表着本阶级的理性和愿望,作家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有着自己所在那个阶级特征的文学风格。
(三)政治、经济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部门中,与文艺关系最密切的是政治,在各个时代的各个政治集团总会要求文艺来适应自己的政治需要,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的,文艺是不能够超脱于政治之外的。在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统治者不仅垄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也对精神文化进行控制,他们往往从少数当权者的政治需要和艺术趣味出发,在文学领域提倡和推行某种文学风格,反对、压制其他文学风格阻碍多种多样文学风格的发展,对于多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一个独裁的国家里,统治者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自由主义风格的作家的作品的。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可以说经济对文学风格的形成也就有着间接的作用了。
通过上面我们对文学风格形成主客观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的文学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就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只会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出现思想倾向或者是在艺术倾向上相近的作家,而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文学风格。因而,作家的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的因素并非是平均发挥作用的,可能某种因素的作用力强一些,某些因素的作用力弱一些,但决不可能仅有一种因素在发挥作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风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他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同时还受到社会的、客观的因素的制约。文学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原因造成的,它是在主观的、客观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参考文献】
[1]陈传才、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郭绍虞著《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受到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共同因素决定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由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每个作家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爱好、习惯等等,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创作中去,影响到他对世界的某种独特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在说一定的条件下,作家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对作家的文学风格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决定的作用。
(一)作家的性格对作家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在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中,作家的性格无疑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优秀作家的创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老舍的创作,他的《骆驼祥子》、《龙须沟》一系列反映北京市民生活的作品,具有鲜明而统一的风格,幽默而平和。正如老舍自己说的:“我喜欢笑,写悲剧就不合适”。④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去写悲剧,其结果是什么样的,我想他一辈子也写不出好的剧作来。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作家的作品中看出一个作家的性格来。
与此同时,一个作家的性格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他的创作风格也会发生不断的改变。例如,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在少女时代的作品、婚后和中年的作品都不一样,特别在她的晚年由于经历了太多,开始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写出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活泼和闲情,而是多了一分沧桑感。
(二)作家的个人人格在文学风格形成中的作用
作家的个人人格在文学创作中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在一些直抒胸臆、表现自我的作品中,作家可能更多使自己的创作风格同自我的个性、人格相一致。但我们也不能把“风格即人”这种观点绝对化了,有时也会出现“人与文不相类”的情况,人格和风格是不能简单的对等起来的。我们不否认人格在文学作品的风格形成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完全简单把人格和风格等同起来,也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情。
二、客观因素
任何一个作家都会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处于一个特定的阶层、地域,以及他们各自的国家、民族,由于时代、阶级民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作家创作的作品风格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一)时代因素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任何作家的作品既是个人的创作,又是时代的产物,具体表现在: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范围内,受到同樣精神影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内容、形式、思想、艺术上必然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基本特色。
我们以“建安风骨”为例:由于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生活在一个封建割据,战祸深重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下,作家们的诗里在不同程度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灾祸,描绘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展示了凄惨萧瑟的生活画面,抒发了作者们忧国忧民的情绪,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诗风慷慨大气,雄浑壮阔。由于他们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的影响,具有浑厚、刚健和清新活泼的特色。诗人们不追求纤细华美的技巧,尽力用白描的手法显现生活的现状。这种“汉魏风骨”“建安风力”的形成,主要是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造成的。
由于时代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且时代的变化也会使作家的风格发生变化。因此,每个作家都不自觉的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并以他自己独创性的风格,反映时代的风格。
(二)阶级因素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个阶级有一个阶级的文学,各个不同阶级的人们,由于阶级地位的不同,思想和艺术观点的不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也就不同,作品形成的风格也就不同。作家的作品往往反映着本阶级的思想观点和艺术趣味,代表着本阶级的理性和愿望,作家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有着自己所在那个阶级特征的文学风格。
(三)政治、经济对文学风格形成的影响
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部门中,与文艺关系最密切的是政治,在各个时代的各个政治集团总会要求文艺来适应自己的政治需要,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的,文艺是不能够超脱于政治之外的。在一个阶级对抗的社会里,统治者不仅垄断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也对精神文化进行控制,他们往往从少数当权者的政治需要和艺术趣味出发,在文学领域提倡和推行某种文学风格,反对、压制其他文学风格阻碍多种多样文学风格的发展,对于多种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一个独裁的国家里,统治者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自由主义风格的作家的作品的。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可以说经济对文学风格的形成也就有着间接的作用了。
通过上面我们对文学风格形成主客观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的文学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就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只会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出现思想倾向或者是在艺术倾向上相近的作家,而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文学风格。因而,作家的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风格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多方面的因素并非是平均发挥作用的,可能某种因素的作用力强一些,某些因素的作用力弱一些,但决不可能仅有一种因素在发挥作用。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作家风格的形成,不仅决定于他个人的主观的因素,同时还受到社会的、客观的因素的制约。文学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的一种原因造成的,它是在主观的、客观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参考文献】
[1]陈传才、周文柏《文学理论新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郭绍虞著《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