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等表层问题,更涉及课程思想、价值观、文化传统、行为习惯、教学生活方式等深层次文化问题,而且在更广泛意义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本文就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的影响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传统的地理教师以突出“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为主,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学生以单纯的记忆知识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受教师灌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失衡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造成不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学习兴趣减退、地理思维刻板、能力低下。因此,地理教师要转换角色,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二、要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理课堂教学
1.地理教师要善于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地理教师要抛弃“权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让学生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达到新课程强调的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学习资源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2.课堂教学中要整合资源,活用教材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课程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要忠实地按照教学的框框去做。新课程更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思考、体验,只提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沒有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
3.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体验
地理知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很多地理素材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源泉,学生比较熟悉。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问题放在一定的生活或工作情景中,使学生在用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用,缩短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使知识探索过程变成活学活用的过程,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则在反复迁移中巩固、提高并不断强化。
4.教学中注重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在评价学生时多几把尺子,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学习
1.通过学习培训,树立锐意进取精神
“先培训,后上岗”,是旨在改变教师思想观念,讲求实效,从而努力克服视而不见,知而不行,行而不达的被动心态,改变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争取通过培训,在观念上突破狭隘的心态和眼界,克服思维定式,树立变革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唤起和提高自主参与新课程的热情。
2.通过学习培训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多年的教学有时会让我们患上一些教师“职业病”。表现为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偏爱,而对于成绩差的、特别是表现差的学生带有一定的歧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不存在偏见,不放弃,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3.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观念把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中来。在某种程度上,一堂课就是一出戏,教师站在讲台上就相当于面对学生进行着表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变成较为轻松的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4.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教育改革的先锋者,在一线的教师有更多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机会,可以直接地与实验者进行交流,及时获得相关反馈。能体会到如何做才最适合教学的需要,才最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加强教育科研可以将自己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性的体会总结并推广,达到教学与科研相长,共同促进。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课程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始终取决于教师的理念、素质、水平和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参考文献
[1]易亚红,胡军.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湖南教育,2002(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整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曹征.地理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1):第25卷.
[4]张杏梅.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的挑战[J].地理教育,2003.
[5]王立力.谈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工作者,2001(12).
[6]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传统的地理教师以突出“教师中心”和“知识本位”为主,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任务,学生以单纯的记忆知识为根本目的。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受教师灌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失衡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造成不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学习兴趣减退、地理思维刻板、能力低下。因此,地理教师要转换角色,要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二、要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理课堂教学
1.地理教师要善于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
新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地理教师要抛弃“权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能让学生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达到新课程强调的师生间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学习资源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2.课堂教学中要整合资源,活用教材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大纲,运用地理教材进行教学。课程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要忠实地按照教学的框框去做。新课程更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思考、体验,只提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沒有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
3.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体验
地理知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很多地理素材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源泉,学生比较熟悉。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问题放在一定的生活或工作情景中,使学生在用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用,缩短教材中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使知识探索过程变成活学活用的过程,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则在反复迁移中巩固、提高并不断强化。
4.教学中注重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在评价学生时多几把尺子,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倡导终身学习
1.通过学习培训,树立锐意进取精神
“先培训,后上岗”,是旨在改变教师思想观念,讲求实效,从而努力克服视而不见,知而不行,行而不达的被动心态,改变那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争取通过培训,在观念上突破狭隘的心态和眼界,克服思维定式,树立变革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唤起和提高自主参与新课程的热情。
2.通过学习培训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多年的教学有时会让我们患上一些教师“职业病”。表现为对成绩好的、表现好的学生有一定的偏爱,而对于成绩差的、特别是表现差的学生带有一定的歧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不存在偏见,不放弃,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3.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受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关键在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整体观念把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中来。在某种程度上,一堂课就是一出戏,教师站在讲台上就相当于面对学生进行着表演,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习变成较为轻松的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4.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应当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当是教育改革的先锋者,在一线的教师有更多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机会,可以直接地与实验者进行交流,及时获得相关反馈。能体会到如何做才最适合教学的需要,才最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加强教育科研可以将自己教育教学的一些感性的体会总结并推广,达到教学与科研相长,共同促进。
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课程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始终取决于教师的理念、素质、水平和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改进、完善,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自己的才干。
参考文献
[1]易亚红,胡军.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J].湖南教育,2002(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整体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曹征.地理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1):第25卷.
[4]张杏梅.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的挑战[J].地理教育,2003.
[5]王立力.谈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工作者,2001(12).
[6]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黄 晓)